桂棹文化常识

2022-05-25 综合 86阅读 投稿:进化论

1.郑韶大难不死的文化常识

皇帝的谥号。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也是末代皇帝姓杨名广,生前好大喜功,又滥杀无辜,抄执政13年就国灭身亡。死后给他的谥号叫“炀”,故世称隋炀帝。古代皇帝死后都要给他一个谥号——概括其袭一生的品行或功业。如汉百武帝刘彻,因为他生前好武,而且扩大了疆士,所以谥号叫“武”。而杨广生前内心险恶,嫉妒度有才能的人,所以谥号“炀”。炀,意为火势很旺,指杨广的暴政,所以这是一个极坏的谥号。

2.宋太宗学书的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

“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获进士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人担任某种官职外,把其余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3.漫谈桂文化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16.称我国是“桂花的故乡”,原因是 。(3分)

17.第②段主要说明了 。本段中加点词语“创”的意思是 。(5分)

18.第③段引用朱熹诗句的作用是 ;引用屈原诗句的作用是 。(6分)

1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 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

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 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

20.你对文末提到的专家的建议(画线部分)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5分)

答案:

16.(3分)史料记载,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如答“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给1分) 17.(5分)桂花和人们的生活贴得最近(关系密切)(3分)被砍伤(2分) 18.(6分)说明桂花的观赏价值(如答“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给1分) 说明桂花的食用价值 19.(3分)D 20.(5分)观点(1分) 理由(4分)赞成的理由:桂花是光荣称号的代名词,2008年奥运会在桂花的故乡举行,等等。

不赞成的理由:桂花未必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届奥运会已经用了橄榄枝,我们仿效就缺乏新意,等等

4.求滕王阁序 有关的文化常识 谢了 在线等

史载,滕王阁是由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所建。据传,滕王李元婴从原任的苏州刺史调到洪州(今江西南昌)当都督时,心中怏怏不快。走的时候就把在苏州组建的一班歌舞乐伎全部带到了洪州,养在都督府中,不问政事,终日沉湎于酒色,肆意寻欢作乐,但仍难消心中的烦恼。

一天,滕王的一些幕僚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建议把歌舞乐伎带到赣江岸边山冈上,在临江的山冈上举行筵宴,既可畅饮美酒,又能观赏江山秀丽的风景,一边看舞蹈,一边听歌唱。滕王一听很高兴,就采纳了这个意见。可是当他们到了江边一看,那冈峦上乱石遍布,荆棘丛生,歌伎舞伎根本无法闻声起舞。滕王无奈只得悻悻而归,闷闷不乐。

不久,又有一些幕僚建议干脆在临江的冈峦上建造一座既可尽揽山峦江川之秀、又可享受歌舞之乐的楼阁。滕王听后不禁喜形于色,遂命幕僚负责动工兴建,到唐显庆四年竣工,上元二年又重修。后来阎伯屿做了洪州督都,每逢重九日便在此大宴宾客、登高赋诗,以示庆祝。又是一年重九日,阎公令其婿吴子章事先撰好序文,欲在宴请宾客时当众夸其才。说也真巧,此时恰巧王勃省亲路过此地,自然也被邀请赴宴。当阎公假意请众宾客为滕王阁作序时,众宾客都明白阎公的意思,皆推辞说难于胜任。唯独王勃初来乍到不谙内情,便恃才不辞,即兴秉笔。这使阎公极不高兴,遂令人暗中监视,得句就立刻报给他。当看到王勃开篇写“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时不禁摇摇头说:“唉——俗套!俗套啊!”话音刚落,又来传道“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时,惊赞道:“好!好句子!”接着又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时,竟拍案惊呼:“此天才也!”序成后,满座宾客皆惊。从此,滕王阁就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样名扬天下了。

这雄伟的滕王阁至今已历时一千三百多年,经过了诸多朝代,屡毁屡建。今天我们看到的滕王阁是1983年采用宋代时的样式重建的,其高54.4米,阁楼明三层暗四层,临江屹立,十分壮观。

桂棹文化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