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音律

2023-01-05 综合 86阅读 投稿:迷情

1.古代文化常识的古代音律

古乐调分为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声调悲凉。羽声相当于现代西洋乐中的A调,比变徵音高,能表现激愤或高昂的情绪。如《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宫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调高”而言。《隋书·音乐志》云:“每宫应立五调”“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五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惟‘迎气’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此所谓“宫”,与“均”通。有以宫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曰:“宫七调第一运正宫调,……第六运仙吕宫,第七运黄钟宫。”张炎《词源》亦曰:“十二律吕各有五音,演而为宫为调……黄钟宫(均):黄钟宫(调式)、黄钟商(调式)、黄钟角(调式)、黄钟变(变徵调式)、黄钟徵(调式)、黄钟羽(调式)、黄钟闰(闰宫调式)。”

【商】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角】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角”为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古人以为,“角属木,民之象”。有以角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上声角七调”。在古代的调(式)中,有以角音为调之角调,或有以闰宫为角之角调。

【徵】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徵”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羽】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羽”为五音之第五级,居“徵”之次。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

【变徵】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史记·荆轲传》曰:“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宋人亦有称变为闰,曰闰徵。在十二律,通常指较徵音下一律之音(相当于#fa);也有较角音上一律之音(即清角,相当于fa),又《隋书·音乐志》引郑译与苏夔俱云“今……‘清乐’黄钟宫(均)以小吕(仲吕)为变徵”。有以变徵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隋书·音乐志》记载,苏夔曰:“每宫(均)应立五调(式),不闻更加变宫、变徵二调(式)为七调(式)。”郑译答之:“周有七音之律……今若不以‘二变’为调曲,则是冬夏声阙,四时不备。是故每宫(均)须立七调(式)。”众人从之。在宋张炎《词源·八十四调》十二宫(均)下,皆有七调(式),列“变徵”之“调式”。

【变宫】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羽音与宫音之间的乐音。宋人有称其为“闰宫”者。在十二律,有指较宫音下一律之音(相当于si),如《后汉书·律历志》云:“黄钟为宫……应钟为变宫”;亦有较羽音上一律之音(相当于bsi),如《晋书·律历志》云“清角之调(音阶)以姑洗为宫,……太簇为变宫”。有以变宫为主音为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2.古代文化常识的古代音律

古乐调分为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

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声调悲凉。羽声相当于现代西洋乐中的A调,比变徵音高,能表现激愤或高昂的情绪。

如《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

宫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

“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

《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调高”而言。

《隋书·音乐志》云:“每宫应立五调”“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五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惟‘迎气’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此所谓“宫”,与“均”通。有以宫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曰:“宫七调第一运正宫调,……第六运仙吕宫,第七运黄钟宫。”张炎《词源》亦曰:“十二律吕各有五音,演而为宫为调……黄钟宫(均):黄钟宫(调式)、黄钟商(调式)、黄钟角(调式)、黄钟变(变徵调式)、黄钟徵(调式)、黄钟羽(调式)、黄钟闰(闰宫调式)。”

【商】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

“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

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角】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

“角”为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古人以为,“角属木,民之象”。

有以角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上声角七调”。

在古代的调(式)中,有以角音为调之角调,或有以闰宫为角之角调。【徵】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徵”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

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羽】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

“羽”为五音之第五级,居“徵”之次。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

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

【变徵】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

《史记·荆轲传》曰:“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宋人亦有称变为闰,曰闰徵。

在十二律,通常指较徵音下一律之音(相当于#fa);也有较角音上一律之音(即清角,相当于fa),又《隋书·音乐志》引郑译与苏夔俱云“今……‘清乐’黄钟宫(均)以小吕(仲吕)为变徵”。有以变徵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隋书·音乐志》记载,苏夔曰:“每宫(均)应立五调(式),不闻更加变宫、变徵二调(式)为七调(式)。”郑译答之:“周有七音之律……今若不以‘二变’为调曲,则是冬夏声阙,四时不备。

是故每宫(均)须立七调(式)。”众人从之。

在宋张炎《词源·八十四调》十二宫(均)下,皆有七调(式),列“变徵”之“调式”。【变宫】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

羽音与宫音之间的乐音。宋人有称其为“闰宫”者。

在十二律,有指较宫音下一律之音(相当于si),如《后汉书·律历志》云:“黄钟为宫……应钟为变宫”;亦有较羽音上一律之音(相当于bsi),如《晋书·律历志》云“清角之调(音阶)以姑洗为宫,……太簇为变宫”。有以变宫为主音为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3.中国古代的五个音律是什么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周礼·春官·典同》中曾记载: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凡声,高声昆,正声缓,下声肆,陂声散,险声敛,达声赢,微声,回声衍,侈声笮,弇声郁,薄声甄,厚声石。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凡和乐,亦如之。

释义:

典同掌管六律、六同的和谐,以辨别天地、四方、阴阳的声音,以调整各种乐器的声音。凡(钟所发出的]声音:钟体上部过大,发出的声音就盘旋在钟内难扩散;钟体上下过直,发出的声音就迟重缓慢;钟体下部过大,发出的声音就会放肆而去不稍容留。

钟体一边偏大,发出的声音就离散而不稍内敛;钟体一边偏窄,发出的声音就内敛而不外扬;钟体过大,发出的声音就过于宏大;钟体过小,发出的声音就过小。

钟体过圆,发出的声音就过于宛转回旋;钟体中央过小,发出的声音就过于迫促;钟体中央过宽,发出的声音就抑郁回旋而难出;钟体过薄,发出的声音就像震掉出来的一样;钟体过厚,就难以叩击发声。

扩展资料:

音律的典故:

古时,人们想把音律记载下来,相互传达、表达。但说的人和听的人都没有一个标准,声音和旋律过耳就不存在了。为了制定音律的标准,传说,古人在昆仑山之阴,用不同长度的竹子,把当中打空,在天气转冷时,埋在接天地之气的山凹,只留一孔以地面平齐,并用竹内薄膜将露出的孔封住。

第二年,随着气候转暖,大地积聚的气流开始涌动,一天,聚地气最多的大竹管首先涌喷出地气冲破竹膜,发出“嗡”的一声响,古人就把这定为“黄锺”之声。并用三分损益的方法定出其他十一声,从而制定出十二声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音六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律

4.中国古代的音律都是什么

五音十二律

中国远古时代的古典音乐,是五声音阶。到了周代,增加了“变微”(Fa)和“变宫”(Si),形成七声音阶,因为当时“三分损益法”,已经日臻完善,使五音十二律用于实际的音乐活动之中。五音:宫、商、角、微、羽约等于简谱:1、2、3、5、6

十二律又分为:

--阳声六律--黄钟、太簇约等于简谱--1、2;姑洗、蕤宾、耒则、无射。3、#4、#5、

--阴声六吕--林钟、南吕、约等于简谱--5、6;应钟、大吕、夹钟、中吕。7、#1、!2、3

--七律:宫、商、角约等简谱:1、2、3;变徽、徽、羽、变宫、宫。4、5、6、7

5.乐以教和的中国古代音律常识

【钟】 古代乐器,属八音之一金类。青铜制,悬挂在架上,用槌击而鸣。西周中期开始有用十几个大小不等的钟组成的编钟。也有单一的,称为“特钟”。有的口缘平,有悬纽,又叫“鎛”,盛行于东周时代,是从钟发展来的形式。《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又:“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磬磬钟鼓不绝。”《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苏轼《日喻》:“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磬】 古代石制乐器,属八音之一石类。用美石或玉雕成,悬挂在架子上,以物击之而鸣。商代已有单一的特磬,周代常有以十几个大小不等的磬依次组成的编磬。《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西门豹治邺》:“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此处是说弯着腰象磬的形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另外,佛寺中状如云板的鸣器也叫“磬”,用来敲击集僧。又佛寺中钵形的铜乐器也叫“磬”。

6.中国古代的音律都是什么

五音十二律中国远古时代的古典音乐,是五声音阶。

到了周代,增加了“变微”(Fa)和“变宫”(Si),形成七声音阶,因为当时“三分损益法”,已经日臻完善,使五音十二律用于实际的音乐活动之中。五音:宫、商、角、微、羽约等于简谱:1、2、3、5、6 十二律又分为: --阳声六律--黄钟、太簇约等于简谱--1、2;姑洗、蕤宾、耒则、无射。

3、#4、#5、--阴声六吕--林钟、南吕、约等于简谱--5、6;应钟、大吕、夹钟、中吕。7、#1、!2、3 --七律:宫、商、角约等简谱:1、2、3;变徽、徽、羽、变宫、宫。

4、5、6、7。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音律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