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 [编辑本段]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连连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
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
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
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
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
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
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
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
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
2.中国传统文化小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小知识有:1、【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2、【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3、【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4、【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春节传统文化知识1000字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
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4.初中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荟萃 一、文史典籍: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朝代传说: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 )、帝喾(kù)、唐尧、虞舜 三、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今山东省),西岳华山(今陕西省),南岳衡山(今湖南省衡阳市境内),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
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中岳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稷(jì)、黍、麦、菽(shū)、稻) 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豕)、狗(犬)、鸡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松、竹、梅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乡试第一名)、会元(会试第一名)、状元(殿试第一名)。
11.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2.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3.科举考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
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5.“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风、雅、颂”三大类。
17.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
1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19.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20. “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21.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拂教名词,指佛、法、僧。 2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23.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五、古代别称: 1.桑梓:指家乡 2.巾帼:指妇女 3.须眉:指男子 4.鸿雁:指书信 5.社稷:指国家 6.汗青:指史册。
例如: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轩辕:指祖国。
例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8.“三尺”:指法律 9.谦称:①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老衲)等 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太子、王子、公主:殿下 ③称将军:麾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
5.关于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要字数少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
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
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贴春联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采纳哦O(∩_∩)O谢谢。
6.关于文明过节的文学常识类
如何过节又摆在了党和政府面前。按常规惯例,给工作人员发点福利,一家人热闹热闹,这节就算过去了,然而今年的节日注定要有所改变。三月份以来,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让节日过得简朴而有意义,成为大家共同的思考。“五一”开展运动会、“七一”重温红歌经典、“八一”组织献血、“重阳”给老人送温暖……一系列简朴别致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各级部门开展起来,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文明过节”风。
文明过节,既让机关干部过了有意义的节日,又切实为群众办了实事,密切了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成为党和政府转变工作作风的一项生动体现,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机关干部也是普通职工,也应该享受应有的福利和待遇,国家法定休息日也应该休假,传统节日适当发点物资也合情合理。
因此,倡导文明过节应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节俭过节,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杜绝大吃大喝等滥用公款行为。二是丰富形式,节日前后组织开展丰富有意义的活动,如志愿服务、文艺汇演、爱心捐助等都可以成为活动的主题。三是合理人情,给机关干部适当发点福利,组织文艺活动放松身心,让机关氛围紧张而不失活泼,有利于促进机关和谐高效运转。
7.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8.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五、五彩:青、黄、赤、白、黑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五音:宫、商、角、址、羽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六、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七、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八、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九、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十、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
9.关于文明过节的文学常识类
如何过节又摆在了党和政府面前。
按常规惯例,给工作人员发点福利,一家人热闹热闹,这节就算过去了,然而今年的节日注定要有所改变。三月份以来,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让节日过得简朴而有意义,成为大家共同的思考。
“五一”开展运动会、“七一”重温红歌经典、“八一”组织献血、“重阳”给老人送温暖……一系列简朴别致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各级部门开展起来,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文明过节”风。文明过节,既让机关干部过了有意义的节日,又切实为群众办了实事,密切了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成为党和政府转变工作作风的一项生动体现,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机关干部也是普通职工,也应该享受应有的福利和待遇,国家法定休息日也应该休假,传统节日适当发点物资也合情合理。因此,倡导文明过节应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节俭过节,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杜绝大吃大喝等滥用公款行为。二是丰富形式,节日前后组织开展丰富有意义的活动,如志愿服务、文艺汇演、爱心捐助等都可以成为活动的主题。
三是合理人情,给机关干部适当发点福利,组织文艺活动放松身心,让机关氛围紧张而不失活泼,有利于促进机关和谐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