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官沿革文化常识

2022-07-15 综合 86阅读 投稿:犇羴骉

1.中国古代官员升降的文化常识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职,提升官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而“左除”则是降级受职。(3)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4)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5)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6)去。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7)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8)举:提升官职,对无官人士的提拔。(9)陟:升迁。

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2.中国古代职官制度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国家的产生,开始于夏代,而职官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才出现的,所以讲职官,也只能从夏代开始。我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内容非常丰富。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体系完整的职官制度。 所谓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这里面有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方面的内容。

科举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种选官制度,与职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是我国古代国家制度中的一项重大发明。

有些官称并无实际职务,只是授予年老有病的旧臣或有一定勋劳的人,只作为领取俸禄和享受某种礼遇的依据,而不负实际责任,这样的官叫做散官。

3.【文言文中的固有名词指哪些】

如何排除文言文中专用名词的干扰?这里说的专用名词是指人名、地名、官职和典章制度等.一、官名只要记住了与官名相关的动词,就能辨认出一大批官职.1、表示授予官职的有:拜、授、除、征、辟、补等2、表示调动的有:徙、转、调、改等3、表示升迁的有:迁、擢、拔等4、表示贬官的有:贬、谪、黜(绌)、左迁、出、夺等5、表示兼职、代理的有:兼、领、权、署等官名的辨识还可借官名或爵位名的后缀来辨认,比如:令、王、尉、使、公、侯等.粗略了解一下古代官员的分类更利于我们作出判断.古代官员分为三类:1、武官 一般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2、中央文官 一般称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3、地方文职 如太守、刺史、长史、别驾、知州、知府、令、丞、吏等.二、地名的辨识有效的方法是分析它前后的相关词语,尤其是介词和动词.“自”“于”“乎”作介词用,一般是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于”有时也介绍对象,要注意区分).“至”“诣”是“到……去”的意思,“幸”是皇帝到哪儿去之意,“破”“陷”是攻破之意,这些动词的后面一般都是地名.除此,还可抓住下面一些特点:1、在“人名+者,……人也.”“人名+……人”这种句式中,省略处肯定是一个地名,并且一般是州郡名或县名,或者是州郡名加县名.2、我国古代许多地名常带一些表地理特征和方位的字,如“山”(山东、山西),“陵”(江陵、兰陵)、“阴”(山阴、华阴)、“阳”(寻阳、辰阳)、“江”(江宁、平江)、“河”(河东、河间)、“东”(朔东)、“西”(关西)、“南”(南阳)、“北”(北海)、“中”(汉中、吴中)、“上”(霸上)、“下”(白下)、“畿”(京畿、畿辅).直接带“州”字的就更多,永州、江州等.三、人名的辨识1、可以借助古文中称人名的一些套路、格式和习惯.传记文对传主往往在开头用“……者,……也”来介绍他的名、字、籍贯等.注意一开始就把文中有关人物称呼的字词(无论是名,还是字,还是号)全部框起来或是加上一个什么特殊的符号,以提醒自己.有些动词一般情况下只能接人名宾语,记住它们,也能帮助我们辨识人名.一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的主语也只能是人.此外,古文还有一种称名习惯,就是“祖”“父”“子”再加人名.出现频率也是一个判断的依据;某个词语在一篇或一段文字中反复出现,就极有可能是人名,因为要介绍一个人总要多方面地介绍他,要讲到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所作所为和言论,就必然要多次提到他.四、时间、器物、典章制度等其他专用名词的辨识时间名中相对难辨认的是年号名,我们可借助它后面的“元年”“年间”“中”“初”“**年”来认定.科举名称则可借助它前后的“举”“中”“不中”“及第”等词来辨认.器物、礼仪风俗、法律制度等其他专用名词的辨识主要还是靠上下文.无论是哪种专用名词,我们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就不会有困难.首先,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是基础.诸如天文地理、岁时节日、礼仪制度、职官沿革、教育科举、典籍宗教、姓名称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还是应该掌握.其次、句法分析是基本手段.这个词是名词,是动词,还是别的什么词?在句中是作主语、谓语、宾语还是什么修饰语,都要思考,要伴随阅读的全过程.最后,联系全文内容是重要保障.有时对一个专用名词的认定,仅仅分析小语境还不够,还要联系全篇的内容来思考.这篇文章讲了几个人,共有几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这件事涉及几个人……,这类问题都要心中有数.。

职官沿革文化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