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文化常识

2023-02-19 综合 86阅读 投稿:燕如轩

1.必修1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⑴ 可予不:(不,通“否”。)

⑵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 ⑶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⑺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 ⑻ 肉袒伏斧质(质,通“鑕”,铁钻) ⑼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语气词,吗) 二、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 8.以往 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指以往十五都予赵);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9.因而 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11.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2.美人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13.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4.走 古义:跑;今义:行。

15.去 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 三、一词多义1.负 ①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 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 ①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④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4.幸 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 则幸得脱(侥幸) 5.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相当于“而” ) 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 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因为 )6.徒 ① 徒见欺 (白白地) ② 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7.于 ① 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 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8.见 ① 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 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9.因 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10.顾 ①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 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 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① 而相如庭斥之( 廷,在朝廷上 ) 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 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 ④ 乃前曰(前,上前) ⑤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 ⑥ 赵王鼓瑟(鼓,弹奏) ⑦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 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②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也) ③ 我为赵将(为,译为“是”) (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 ① 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 ② 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③ 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 2.宾语前置句 何以知之(以何)3.定语后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中心词+定语+者) (三)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被) 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 (四)省略句 ①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代词“之”) ②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代词“之”) ③ 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于”) ④ 请奉盆缶(于)秦王。

(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请于秦王奉盆缶) ⑤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 (五)固定句式1.孰与 / 与……。

2.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3.5

1、《将相和》是根据( 汉 )代( 司马迁 )写的《 史记 》中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 〉〉改写的.它以( 秦赵两国的矛盾 )为背景,以( 蔺相如的活动 )为线索,通过对( 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 负荆请罪 )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 廉颇和蔺相如 )之间由( 和 )到( 不和 )在到( 和 )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 为人谦让 大度 以国家利益为重 ),也赞扬了廉颇( 知错就改 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的精神. 2、将相不和的原因是( 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 ),将相和的原因是( 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 ).《史记》中记载了许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我知道(秦始皇 )( 汉高祖刘邦 )( 楚霸王项羽 ). 3、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分别是( 明 )朝( 罗贯中 )写的( 三国演义);( 明)朝( 施耐庵 )写的(水浒传 );( 明 )朝( 吴承恩 )写的(西游记);( 清 )朝( 曹雪芹 )写的( 红楼梦 ). 4、司马迁是( 汉朝 )(朝代)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纪传体 ) 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 )一直写到( 汉武帝 ) 太初年间,记载了上下( 3000 ) 年的历史大事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共52.65万字.《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将”,武将,本文指大将军( 廉颇 ).“相”,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文官,本文指宰相( 蔺相如 ).“和”,( 和好 )的意思.本文以此为题,主要讲了( 廉颇和蔺相如之间 从和到不和在到和 )的事,直接点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作者是(明朝)的( 罗贯中 ).“草船”指( 在船得甲板上插上稻草人得船 ).“借”本来指暂时用一用,到时归还.但文中的“借”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的意思.课文是以“借”为主线,按( 借箭 )进行叙述.先写了( 接受任务 ),接着写了(做好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 按时交箭 ).本文表现了诸葛亮( 神机妙算的品质 ). 6、《景阳冈》选自(明 )代长篇小说《水浒传 》,作者是( 元末明初 )的(施耐庵 ).《 水浒传 》是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写的是___北宋_____末年以___宋江______为首的108人在___梁山______起义的故事. 本文是按( 时间发展 )的顺序写的.课文中的( 武松 )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表现了他( 勇武豪迈 )的英雄气概.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我知道其中的( 李逵 )、( 花荣 )、( 晁盖 )、( 时迁 ). 7、/x05《猴王出世》选自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西游记 》 作者是 ( 明 )代的( 吴承恩 ).文中的石猴就是后来的( 孙悟空 ),石猴具有(天赋异禀,聪明伶俐 )特点. 8、/x0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 文 )学家,( 语言 ) 家,( 教育 )家,北京大学教授( 季羡林 ).“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本文表达了( 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 )的赞美之情. 9、/x05《威尼斯的小艇》是( 美国)国作家( 马克·吐温 ).小艇的特点是: ( 长、窄、深 ).文中把小艇比喻成( 汽车 ) (自行车 ) ( 公共汽车 ).课文通过介绍( 小艇的样子 )、( 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 )、( 小艇的重要作用 )、展示了威尼斯( 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

4.文学常识

1.《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2.(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是不朽名作。

3.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访写:书是阶梯,(能攀登知识之山)。

书是(甘泉),(能滋润心灵之田)。

4.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使它读起来诗情画意。

例:小溪匆匆走下山崖。

阳光(灿灿拥抱)大海。

高山(巍巍依偎)草原。

5.举办奥运会是多少人的梦想啊,你知道第29届奥运会是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哪座城市举办吗?有关奥运会的其他资料你搜集了多少,请你再列举三点来。

2008年中国北京

1.奥林匹克运动会(Olympic Games),简称“奥运会”,是一个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包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每届会期不超过16天。

2.奥林匹克运动会因起源于古希腊奥林匹亚(Olympia)而得名。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共历经293届,后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以邪教活动罪名而废止。189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会议,根据法国贵族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的倡议成立了国际奥委会,并决定恢复奥运会。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由于1924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3.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认“更快、更高、更强”为奥林匹克格言,在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上首次使用。奥林匹克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6个字,但其含义却非常丰富,它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5.廉颇蔺相如列传之渑池相会的知识点求高中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渑池

一、通假字 1。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4。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

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9。

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宴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 。

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 (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连词,连接“传”与“示”) ⑦赵王以为贤大夫(把……) 欢 ①逆强秦之欢 (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②顾吾念之 (只是)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秦王因曰(于是就)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书 (1)拜书送于庭----国书 (2)秦御史前书曰---写 乃 (1)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 (2)臣乃敢上璧------才 (3)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 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

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

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

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

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义:美女)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指以前) ①⑤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四、词类活用 a。

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 ⑦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 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 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⑥乃辞谢 (辞:用委婉的言辞) c。

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⑤归璧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

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

6.课文《将相和》的文化背景word文档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3个故事的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和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

“ 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京剧传统剧目

该故事也被编为同名京剧和影视剧等,广为流传。

秦王假意以十五城,换取赵王宝玉和氏璧,赵王知其诈而不敢拒。舍人蔺相如自荐,携璧赴秦,察知秦王无诚意,不惧油鼎,以大义责秦王,完璧归赵。秦王又设宴于渑池,请赵王赴会,相如随往;席上秦王借鼓瑟辱赵王,反被相如所辱。后由廉颇接应,赵王君臣安然回国。相如连立大功,赵王封之为相,廉颇自恃功高,不服,几次相辱,相如避之。后廉颇得知将相和睦,秦不敢侵,乃亲至相府,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1950年翁偶虹、王颉竹就《完璧归赵》(《连城璧》)、《渑池会》、《廉颇负荆》(《争功请罪》)等三戏基础,改编成此戏,主题更加明确。是生、净兼重的戏。李少春、袁世海和谭富英、马连良、裘盛戎均曾演出,唱作各具特色。

背景

周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大夫、卿 官职,分别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和氏璧

和氏璧 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人物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文化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