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称呼与姓名需要注意那些常识
由于各国、各民族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社会制度不一,因而在称呼与姓名上差别很大,如果称呼错了,姓名不对,不但会使对方不高兴,引起反感,甚至还会闹出笑话,出现误会。
一、称 呼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
对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小姐,对戴结婚戒指的年纪稍大的女士可称夫人。这些称呼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
如"布莱克先生"、"议员先生"、"市长先生"、"上校先生"、"玛丽小姐"、"秘书小姐、""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
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主席先生阁下"、"总理阁下"、"总理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但在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在这些国家可称先生。
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等为"殿下"。
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
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博士先生"、"马丁博士先生"等。
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与名。如"上校先生"、"莫利少校"、"维尔斯中尉先生"等。
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 对服务人员一般可称服务员,如知道姓名的可单独称名字。
但现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多地称服务员为"先生"、"夫人"、"小姐"。 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名加职称,或职称加先生。
如"福特神父"、"传教士先生"、"牧师先生"等。有时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也可称"阁下"。
凡与我有同志相称的国家,对各种人员均可称同志,有职衔的可加职衔。如"主席同志"、"议长同志"、"大使同志"、"秘书同志"、"上校同志"、"司机同志"、"服务员同志"等,或姓名加同志。
有的国家还有习惯称呼,如称"公民"等。在日本对妇女一般称女士、小姐,对身份高的也称先生,如"中岛京子先生"。
二、姓 名 外国人的姓名与我国汉族人的姓名大不相同,除文字的区别之外,姓名的组成,排列顺序都不一样,还常带有冠词、缀词等。对我们来说难以掌握,而且不易区分。
这里只对较常遇见的外国人姓名分别作一简单介绍。 英美人姓名 英美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后。
如John Wilson译为约翰·维尔逊,John是名,Wilson是姓。又如Edward Adam Davis译为爱德华·亚当·戴维斯, Edward是教名,Adam是本人名,Davis为姓。
也有的人把母姓或与家庭关系密切者的姓作为第二个名字。在西方,还有人沿袭用父名或父辈名,在名后缀以小(Junior)或罗马数字以示区别。
如John Wilson, Junior, 译为小约翰·维廉,George Smith, Ⅲ, 译为乔治·三世;史密斯第三。 妇女的姓名,在结婚前都有自己的姓名,结婚后一般是自己的名加丈夫的姓。
如玛丽·怀特(Marie White)女士与约翰·戴维斯(John Davis)先生结婚,婚后女方姓名为玛丽·戴维斯(Marie Davis)。 书写时常把名字缩写为一个字头,但姓不能缩写,如G. W. Thomson, D. C. Sullivan等。
口头称呼一般称姓,如"怀特先生"、"史密斯先生"。正式场合一般要全称,但关系密切的常称本人名。
家里人,亲友之间除称本人名外,还常用昵称(爱称)。 以英文为本国文字的国家,姓名组成称呼基本与英、美人一样。
法国人姓名 法国人姓名也是名在前姓在后,一般由二节或三节组成。前一、二节为个人名,最后一节为姓。
有时姓名可达四、五节,多是教名和由长辈起的名字。但现在长名字越来越少。
如:Henri Rene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译为:亨利·勒内·阿贝尔·居伊·德·莫泊桑,一般简称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法文名字中常常有Le、La等冠词,de等介词,译成中文时,应与姓连译,如La Fantaine拉方丹,Le Goff勒戈夫,de Gaulle戴高乐,等。
妇女姓名,口头称呼基本同英文姓名。如姓名叫雅克琳·布尔热瓦(Jacqueline Bourgeois)的小姐与名弗朗索瓦·马丹结为夫妇,婚后该女士称马丹夫人,姓名为雅克琳·马丹(Jacqueiline Martin)。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姓名 西班牙人姓名常有三、四节,前一、二节为本人名字,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一般以父姓为自己的姓,但少数人也有用母姓为本人的姓。
如:Diego Rodrigueez de Silva y Velasquez译为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贝拉斯克斯,de是介词,Silva是父姓,y是连接词"和",Velasquez是母姓。已结婚妇女常把母姓去掉而加上丈夫的姓。
通常口头称呼常称父姓,或第一节名字加父姓。如西班牙前元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其全名是:弗朗西斯科·保利诺·埃梅。
2.姓名字号的古代文化常识
1、古人的名不能和自己的亲人取相同的名字,特别是长辈,如果有相同的字眼就一定要避讳,将这个字给改掉,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尊敬。直系的祖先其实也算在这个范畴里面,如果名字里面有相同的字也要避讳改掉。
尊者值得是尊贵的人,一般是指自己的上级和皇帝,名字当中不得带他们名字中的字,如果有就要避讳,将自己的名字改掉,不然容易被穿小鞋,甚至有杀身之祸。
2、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3、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扩展资料: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避讳”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表字
百度百科-号
3.语文知识手册里的姓名和称谓
亲属关系称谓及人际关系称呼查询祖 祖 外 外祖 祖母 父 父 母│ │ │ │└┬┘ └─┬─┘┌───┬─┴─┬───────┐ ┌─────────┬┴──┐│ │ │ │ │ │ │姑 姑 婶 叔 伯 伯 父 母 舅 舅 姨 姨丈 妈 婶 父 母 父 亲 亲 舅 妈 妈 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表 堂 堂 弟 弟 嫂 哥 │自│ 姊 姊 妹 妹 │ │兄 姊 兄 姊 │ │妻(夫) 表 表弟 妹 弟 妹 媳 弟 嫂 哥 │己│ 姊 夫 妹 夫 兄 姊│ │ │ │ └┬┘ │ │ │ │ │ 弟 妹└┬┘ └┬┘ └┬─┘ └┬┘ └┬┘└─┬──┘ ┌─┴┐ └──┬─┘┌┴┐ │ │ ┌┴┐│ │ 媳 儿 女 女 │ │侄 侄 外 外 妇 子 儿 婿 甥子 女 │ │ │ │ 甥 女└┬┘ └┬┘┌┴┐ ┌┴┐│ │ │ │孙 孙 外 外孙子 女 孙 女直系血亲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旁系血亲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母系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血统 直系关系 称谓 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生父 父亲 爸爸、爹 爹爹、阿爹 儿、女生母 母亲 妈妈、娘 妈妈、姆嬷 儿、女后父 继父 晚爹 阿伯、阿爹 儿、女后母 继母 晚娘 嗯娘、姆妈 儿、女父之父父之母 祖父祖母 公公婆婆 爷爷、阿爷娘娘、阿娘 孙、孙女父之祖父父之祖母 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 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 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夫 丈夫 老倌 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 妻妻 夫人 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夫之父 公 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夫之母 婆 阿婆血统 旁系关系 称谓 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父之兄父之弟 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 侄、侄女伯父之妻叔父之妻 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 侄、侄女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之姐父之妹 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兄之妻弟之妻 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 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夫之兄弟配偶 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婿、媳之父母 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 姑父 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姑之子女 姑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血统母系关系 称谓 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母之父母 外祖父外祖母 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 外孙、外孙女母之兄弟及其配偶 舅父舅母 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 外甥、外甥女舅父之子女 舅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母之姐妹及其配偶 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姨之子女 姨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妻系 妻之父母 岳父岳母 丈人丈母 面称随妻阿爹、姆妈 女婿妻之兄弟及其配偶 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 姐夫、妹夫妻之姐妹 内姐内妹 姨娘 面称随妻 姐、妹妻之姐妹的丈夫 连襟 连襟 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 哥、弟亲属关系称呼讲解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
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
4.语文知识手册里的姓名和称谓
称谓中有尊称(或叫敬称)、谦称(或叫卑称)和通称的区别。
在汉语中,对称谓非常讲究。一.称呼姓名时:1.只称名不呼姓。
这种称呼一般是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一种爱称,平辈之间则在关系很亲近的人之间使用。2.只称姓不称名。
只认识尚不熟悉的人也可以使用,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但一定要注意当时的场合和气氛,不可过于唐突。二..尊称称谓有X先生(对年高德劭者不分性别皆可称之)、X(可加仁、贤、尊等敬词)兄、XX夫人、太太(对已婚妇女敬称)、XX师傅。
三.职务称谓对对方以职务相称,是一种礼貌用语。所以,在社会交际的各种场合,都应当尽可能地以职务相称,如张主任、李经理、张总、李工之类,这没什么讲究。
需要注意的是,对有些担任副职的人尽量不要以副职相称。正副职都在场一律叫某总、某厂长、某书记。
四.称谓时的几点注意上面的几种称谓在实际运用中还应注意如下几点:1.记住对方的姓名争取主动,以免在想打招呼却又想不起对方是谁时,引起不必要的尴尬。2.符合年龄身份,不卑不亢称呼必须符合对方的年龄、性别、身份和职业等具体情况。
对年长的人称呼时态度一定要谦和,千万不可让人产生表里不一言不由衷的感觉;对于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同龄人,称呼的时候要自然诚恳,让对方挑不出你的毛病来;对于比自己辈分小的最好电不要“小X”“小X”地叫,称呼全名就是比较尊重他人的表现。五.“您”字当头。
5.古代的人名称谓得的
中国人名种类繁杂,古代的有名有字有号,有的还有封号和谥号。
(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3)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
(4)敬称。对君王称陛丁、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古代的人取名还要避讳:
我国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和尊长之名在语言和写时例应有所避讳。当代的皇帝为至圣的孔子之名全国避之,谓之国讳或公讳;祖先和父亲之名全家避之,谓之家讳或私讳。避讳之法或改用同义、同音之字,或就原字缺笔写。
6.【上海地区高中语文文言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官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纪年 纪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孟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两小时.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
7.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人的名与字的相关原则
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
如: 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樊须,字子迟。须、迟都是“待”义。
张衡,字平子。衡、平义同。
陆游,字务观。游、观义同。
曾巩,字子固。巩、固义同。
班固,字孟坚。坚、固义同。
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
2.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如: 梁鸿,字伯鸾。
鸾和写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陆机,字士衡。
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郑樵,宇渔仲。
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李渔,字笠翁。
渔翁常戴蓑笠。 陈琳,字孔璋。
琳、璋都是玉石制品,互为辅助。 3.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 曾点,字皙。
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宇元晦。
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
改了就不为过错。 王绩,字无功。
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4.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如: 徐干,字伟长。
《孔丛子》曰:“非不伟其体干也。”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对名作了补充解释。
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赵云,字子龙。
《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陆羽,字鸿渐。《周易》日:“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字对名作了解释。 高明,字则诚。
《礼记》日:“诚则明矣。”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诚是明的前提条件,明是诚的后果。
于谦,字廷益。《尚书》说:“谦受益。”
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谦是前提条件,益是谦的后果。 5.意义相延的: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
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如: 李白,字太白。
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
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杨达,字士达。
士达,即士进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了达的含义。 丘锡,字永锡。
永锡是“永锡难老” 的省约,出自《诗经·鲁颂》,延伸了锡的含义。 雷简夫,字太简。
也是延伸强调了简义。 /z/q896064219.htm?si=1名和字也有取其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
如:一、王延彬,字表文,审长子,18岁,卒,继任泉州刺史前后达26年。任内军民富足,歌舞升平,“文物为十国之冠”。
彬,文雅貌;字表文,与名义近,互为补充。二、陈洪进,字济川,仙游人,留从效部将,以才勇闻。
从效卒,洪进继任清源军节度使,主政泉、漳;宋太宗时献泉、漳两地,授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洪,大水;济川,即济水,古水名。
《水经注·济水》:“济水故渎又北,右合洪水。”字与名义相近。
三、曾公亮,字明仲,泉州人,宋名相。其名“亮”与字“明”意义相同,立德明志,表其光明正大的胸襟。
四、陈从易,字简夫,泉州人,官至左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字与名义近,简(简单)、易(容易)文字上常连结一起。
名和字还有取其意义上相反的。如:一、朱熹,字元晦,婺源人,南宋教育家、理学大师,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数次来泉讲学、创建书院。
“熹”,义即天亮、光明;“晦”义为夜晚、昏暗。名与字恰成反义。
二、康朗,字用晦,惠安人,明副都御史,为官“严正如包孝肃(包拯),忠诚如司马君实(司马光)”。其名“朗”(明亮)与字“晦”(昏暗)以反义相对。
三、张瑞图,字无画,晋江人,明宰相,擅长书法和山水画。其名“瑞图”,意为“吉祥之画”,却反其义取字“无画”。
古人取字,通常是一名一字,但个别的也有一人数字的。如:南宋泉州知州真德秀,字景元,又字景希,更字希元;明刑部左侍郎詹仰庇,安溪人,字汝钦,又字尔钦;明福建提督万正色,泉州人,字惟高,又字中庵。
古人取字,常在字前(或字后)加“伯、仲、叔、季”等表示排行次第。如: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宰相留正,永春人,字仲至,字冠以“仲”,表示其排行;曾公亮,宋楚国公曾会的次子,字“明”后加“仲”,表其排行居次;王审(,兄潮,弟审知,排行第二,故在字“都”前冠以“次”。
有时,男子还在字后加“夫、甫、父、子”等表示性别。如:古代泉州名人,明“清源学派”理学宗师蔡清,字介夫;明思想家李贽,字宏甫;宋宰相梁克家,字叔子。
唐代以后,有地位的人除了名和字以外,还盛行取“号”之俗。号是人的别称,和名、字大多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名和字是父母所定,无法体现自身所得,于是达官显贵、学者文人常以自取别号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旨趣、性情、癖好、专长和处境。如:宋泉州知州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明状元庄际昌,晋江人,字景说、号羹若;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南安人,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清宰相李光地,安溪人,字晋卿、号厚庵。
而朱熹有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