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科举制的知识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2.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基本常识
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
在隋朝以前,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各代不同,但荐举任官制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奉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乡举里选,垄断仕途。
隋朝科举考试属初创阶段,为地方荐举与中央考试相结合。
唐承隋制,使科举考试制度化并逐步完善。唐初科举分两种:①常科,岁考一次;②制科,由皇帝主持,按形势需要临时下令举行。
宋朝科举沿唐之旧,更为完备。其科目以进士为重,增加殿试,由皇帝亲策。考试内容从神宗起改以经义为主。
明代科举仅进士一科。为强化专制主义君主集权,控制思想文化,明据元代科举命题取自朱熹《四书集注》之法,规定试卷应“代圣人之言”,以程朱理学观点指导作文。同时规定试卷须用八股文体写作。
以经义八股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发展至清朝,弊端已暴露无遗。清初即有大臣建议改革,但清统治者为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将科举考试作为笼络汉族士大夫的手段和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的工具,除分满人、汉人两榜录取以优待八旗子弟外,余皆承明之旧。
光绪三十一年(1905),随着近代科学文化的传入和国内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终于迫使清廷下令“停科举以广学校”,废除了行之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制
(1)据材料一“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可知,科举制的特点是政府主导,自由报考.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从材料可知,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说明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3)材料二反映了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说明科举制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4)材料三中顾炎武的观点与材料一中杨齐福的观点没有矛盾.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故答案为:(1)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2)作用: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3)现象: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原因:科举制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4)没有矛盾.理由: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