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蕉相如列传文化常识

2021-11-26 综合 86阅读 投稿:爱太浅

1.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全部有关知识点

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2.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3.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4.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5.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8.为一击缻。

“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9.详为予赵城。

“详”通“佯”,假装。一词多义 为 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琴声(演奏) ②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④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作为) ⑤拜为上卿(担当) 负 ①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于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在) ②君幸于赵王(被)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和) ④归璧于赵(到) ⑤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引出对象,无意义)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因跪请秦王(于是,就)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 闻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 且 ①且庸人尚羞之(即便) ②北山有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上 ①怒发上冲冠(向上) ②臣乃敢上璧(献上) 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忧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

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

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⑸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⑻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

今义指麻布衣服) ⑼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⑽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

今义指鄙视,轻视) 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⑿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⒀"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⒁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⒂窃计欲亡赵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今义指走路) ⒃不如因而厚遇之(厚遇:古义好好招待今义优厚的待遇) ⒄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古义:门客 今义:客人。

2.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评点。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

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

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

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1.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

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附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

2.《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

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讲解上述内容。

3.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记,知识点

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 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评点。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

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

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 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

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

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附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

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讲解上述。

4.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知识点 归纳如下: ①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

“奉”通“捧”,托、举。 B。

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C。 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平民) D。

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b。

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 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

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 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E。

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

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 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

5.廉颇蔺相如列传,逍遥游 ,知识点总结

廉 一、通假字: 1、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3、固请,召有司案图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6、拜送书于庭 二、古今异义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於是相如前进缶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6、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8、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9、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10、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1、不如因而厚遇之 三、词类活用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怒发上冲冠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大王必欲急臣 5、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6、乃使其从者衣褐 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8、卒廷见相如 9、毕礼而归之 10、蔺相如前曰 11、左右欲刃相如 12、且庸人尚羞之 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四、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 3、求人可使报秦者 4、何以知之 5、而君幸于赵王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乃设九宾礼于廷 8、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五、一词多义 1、书 使人遗赵王书 秦御史前书曰 昼断案,白理书 申子、韩非皆著书,传于后世 草书、楷书 2、请 因跪请秦王 乃置酒请之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璧有瑕,请指示王 3、幸 而君幸于赵王 大王亦幸赦臣 则幸得脱 则吾斯役之不幸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4、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贪,负其强,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负债累累 5、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6、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莫我肯顾 顾野有麦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而 秦强而赵弱,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9、因 相如因持璧却立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逍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小知不及大知 3、汤之问棘也是已 4、此小大之辩也 5、而征一国者 6、而御六气之辩 二、古今异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虽然,犹有未树也 3、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5、野马也,尘埃也 6、小年不及大年 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三、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彼于致福者 四、特殊句式 1、此小大之辩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4、翱翔蓬蒿之间 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6、众人匹之 7、而莫之夭阏 8、彼且奚适也 9、奚以知其然也 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五、一词多义 1、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博闻强识 2、穷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复前行,欲穷其林 振固穷,补不足 穷根穷底 3、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八千岁为春 奚以知其然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4、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之二虫又何知 穷发之北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长太息以掩涕兮 晚有儿息 6、是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觉今是而昨非 余是所嫁妇之父 7、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隳名城,杀豪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名列前茅。

6.《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填空

奉璧西入秦 西:向西行进,秦在赵国西

秦御史前书曰 前:上前

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后:以。。。为先,以。。。为后

归璧于赵 归:归还

舍相如广成传舍 第一个舍:安置住宿

乃使其从者衣褐 衣:穿褐色的衣服

左右欲刃相如 刃:杀掉

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威胁

秦王恐其破壁 破;摔坏

毕礼而归之 归:归还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止:制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间至赵矣 间:偷偷地从小路走

解释下列词的古义:

请指示王 指示:指给。。。看

未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盟约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亲戚:亲人

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进:上前进贡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妃嫔的一个等级 左右:左右的人,即王的臣子

宣言曰 宣言:扬言,宣扬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布衣:普通百姓

7.《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作特色

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

这篇课文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写蔺相如,没有写他一生的事迹,只选择他一生中的三个片断来写,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负荆请罪”,写他对内的顾全大局,团结为重。三个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蔺相如的思想品质,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写廉颇,主要从“负荆请罪”这个典型事件中反映他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同时也在前两个事件中给读者以暗示。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蔺相如这个人物是在秦国威胁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又在秦廷上与秦王面对面紧张而尖锐的斗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是那样的谦让,似乎是在逃避,却正是他的高明处。对待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从中我们能清楚、全面地认识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

3.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这篇课文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如蔺相如劝缪贤不要逃亡,蔺相如建议赵王答应秦王以璧易城的对话,分析利害,提出对策,不由人不信服。蔺相如在秦廷向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有时怒不可遏,以死抗争。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廉颇的对话在课文中只有三处,他在渑池会前与赵王分别的一段话,表现出他很有政治头脑。在“负荆请罪”事件中,他先前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正是由于廉颇的这一性格缺点,到后来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就更突出了他的坦率真诚。“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多么坦诚可爱。

8.求高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其古义和今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 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义:美女)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指以前) ①⑤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廉颇蕉相如列传文化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