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数字1到10的文艺常识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
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
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已经比较进步,并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算法。
到吠陀时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识到数码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创造了一些简单的、不完全的数字。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
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一个黑点“●”,后来衍变成“0”。
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
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
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
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应用,逐渐为欧洲人所采用。 西方人接受了经阿拉伯人传来的印度数字,但忘却了其创始祖,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2.·有关于含有数字文学的常识,谁知道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最早的文人诗歌总集 《楚辞》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 《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我国第一部诗话 《六一诗话》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曹丕《典论·论文》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 钟嵘《诗品》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我国最早的史书 《尚书》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 《论语》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 沈括《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 《水经注》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 关汉卿《窦娥冤》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药典书 孙星衍《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诗文选集、古代文章总集 萧统《昭明文选》我国第一部部神话小说 干宝《搜神记》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刘义庆《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吴敬梓《儒林外史》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聊斋志异》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影响最大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现实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形的书 许慎《说文解字》我国最早最大的字典 《康熙字典》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夏衍《包身工》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被称为扣顶制作的是 叶圣陶《倪换之》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鲁迅《狂人日记》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 鲁迅《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 鲁迅《坟》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鲁迅《呐喊》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 鲁迅《野草》 我国新文学史上影响最大、成就突出的一部新诗集 郭沫若《女神》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我国第一位女诗人 蔡文姬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郭沫若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 冰心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 叶圣陶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先秦诸子散文两大特色 譬喻、寓言 二雅三颂 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 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风骚 《诗经》、《楚辞》 孔孟 孔子、孟子 (儒家)孟荀 孟轲、荀况 (儒家)杨墨 杨朱、墨翟 (墨家)老庄 老子、庄子 (道家)屈宋 屈原、宋玉 (战国楚辞)两司马 辞赋家司马相如、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西汉文章)南唐二主 李璟、李煜 (南唐诗词)二王 王羲之、王献之 (东晋书法)枚马 枚乘、司马相如 (汉词赋)马班 司马迁、班固 (西东汉史学)班张 班固、张衡 (东汉辞赋)陶谢 陶渊明、谢灵运 (晋末诗)曹王 曹植、王粲 (建安文学)曹刘 曹植、刘桢 (建安文学)徐庾 徐陵、庾信 (南北朝骈文)李杜 李白、杜甫 (唐诗)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晚唐诗)元白 元稹、白居易 (唐诗元白派、新乐府运动)韩孟 韩愈、孟郊 (唐诗韩孟派)王孟 王维、孟浩然 (唐诗山水田园派)高岑 高适、岑参 (唐诗边塞诗)沈宋 沉佺期、宋之问 (唐诗)刘白 刘禹锡、白居易 (唐诗)刘柳 刘禹锡、柳宗元 (唐诗、唯物自然观)韩柳 韩愈、柳宗元 (唐散文、古文运动)韦柳 韦应物、柳宗元 (唐诗)温李 温庭筠、李商隐 (晚唐诗)韩欧 韩愈、欧阳修 (古文运动)欧曾 欧阳修、曾巩 (宋散文)欧苏 欧阳修、苏轼 (宋散文)苏辛 苏轼、辛弃疾 (宋词豪放派)苏陆 苏轼、陆游 (宋诗词)苏黄 苏轼、黄庭坚 (宋诗)张柳 张先、柳永 (宋词慢词)张欧晏 张先、欧阳修、晏殊 (宋词小令)程朱 二程(程颢、程颐)、朱熹 (宋理学)陆王 陆九渊、王阳明 (宋儒学大家)孙洪 孙星衍、洪亮吉 (清骈文)康梁 康有为、梁启超 (清维新运动)三言二拍 冯梦龙《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凌?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吏三别 杜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王五帝 夏禹、商汤、周文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省六部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礼、兵、工、刑、户三曹 曹丕、曹植、曹操三李 李白、李贺、李商隐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三戒 《黔之驴》、《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三孤 少师、少傅、少保明初文学三大家 宋濂、刘基、高启桐城三祖 方苞、刘大櫆、姚鼐 公安三袁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大短篇小说家 [法]莫泊桑、[俄]契诃夫、[美]欧·亨利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巴金的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巴金的抗战三部曲 《火》(一、二、三。
3.关于数字的一些小知识
数字的由来 数字可谓是数学大厦的基石,也是人们最早研究的数学对象。
在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只知道“有”、“无”、“多”、“少”的概念,而不知道数为何物。
随着文明的进步,这些模糊不清 的概念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例如我国古书《周易》上就有“ 上古结绳而治”的载 。
即当发生一次重要事件时,就在绳子上打一 个结作为标记。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至少表明人们已经有了数的概念。
文字出现以后,人们试图数学以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就出现 了各种种样的记录方法。
古埃及人用“|”表示一,用“‖”表示二; 古罗马人用“Ⅰ”表示一,用“Ⅱ”表示二 。这种方法虽然有效, 但 是当数字很大时记录起来十分不便。
例如我们要表示一百时,难道要写 一百个“|”吗?当然,古罗马人也看到了问题的所在 ,于是他们发明 了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L,C 分别表示 1,2,3,4,5,6,7,8,9,10,50,100。看来似乎问题得到了解决, 然而要表示一万还是十分困难。
这也是罗马数字没有被广泛采用的原因。 罗马数字的失败表明,任何想使每一个数字对应一个符号的记数方法都 是徒劳的。
直到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一种只含有1,2,3,4,5,6, 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 字89中8表示八个十,而9表示九个一。
这样一来表示任何数都是轻而一 举的事情了。于是,这一发明很快被商人带入阿拉伯首都巴格达城。
并 很快得以流传,并称之为阿拉伯数字。由于这一记数法简洁明了,而被 使用至今。
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难怪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 明”。
*************************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世界各国数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数字是国际上通用的,这就是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古代印度人创造的。
古时候,印度人把一些横线刻在石板上表示数,一横表示1,二横表示2……后来,他们改用棕榈树叶或白桦树皮作为书写材料,并把一些笔画连了起来,例如,把表示2的两横写成Z,把表示3的三横写成等。 公元8世纪,印度一位叫堪克的数学家,携带数字书籍和天文图表,随着商人的驼群,来到了阿拉伯的首都巴格达城。
这时,中国的造纸术正好传入阿拉伯。于是,他的书籍很快被翻译成阿拉伯文,在阿拉伯半岛上流传开来,阿拉伯数字也随之传播到阿拉伯各地。
随着东西方商业的往来,公元12世纪,这套数字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很喜爱这套方便适用的记数符号,他们以为这是阿拉伯数字,造成了这一历史的误会。
尽管后来人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由于习惯了,就一直没有改正过来。 阿拉伯数字传人欧洲各国后,由于辗转传抄,模样儿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经过1000多年的不断改进,到了1480年时,这些数字的写法才与现在的写法差不多。
1522年,当阿拉伯数字在英国人同斯托的书中出现时,已经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了。 由于阿拉伯数字及其所采用的十进位制记数法具有许多优点,因此逐渐传播到全世界,为世界各国所使用。
**********************************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
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 罗马数字的由来 罗马数字是一种现在应用较少的数量表示方式。它的产生晚於中国甲骨文中的数码,更晚於埃及人的一进位数字。
但是,它的产生标志著一种古代文明的进度。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罗马人还处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当时他们用手指作为计算工具。
为了表示1、2、3、4个物体,就分别伸出1、2、3、4根手指;表示5个物体就伸出一只手;表示10个物体就伸出两只手。这种习惯,人类一直沿用到今天。
人们在交谈中,往往就是运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数字的。当时,罗马人为了记录这些数字,便在羊皮上画出Ⅰ、Ⅱ、Ⅲ来代替手指的数,要表示一只手时,就写成"Ⅴ",表示大拇指与食指张开的形状;表示两只手时,就画成"ⅤⅤ",后来又写成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的"Ⅹ",这就是罗马数字的雏形。
之后为了表示较大的数,罗马人用符号C表示100,C是拉丁字"Century"的头一个字母,century就是100的意思。用符号M表示1000。
M是拉丁字"mile'的头一个字母,mile就是1000的意思。取字母C的一半成为符号L,表示50。
用字母D表示500。若在数的上面画一横线,这个数就扩大。
4.关于数字的常识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石头记》(即〈红楼梦〉)
古都并称演变
* 早期有 四大古都 的说法,四大古都指 西安 、洛阳 、南京 、北京 。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 开封 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一起并称为 五大古都 。
*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 杭州 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一起并称为 六大古都 。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 安阳 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一起并称为 七大古都 。
附:三 易——《连山》、《归藏》、《周易》
三 礼——《周礼》、《易礼》、《礼记》
三公奇案——《包公案》、《施公案》、《鹿洲公案》
四 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 梦——《南柯》、《还魂记》(又名〈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
四 大 千——《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
五 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 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另有一种说法:《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为六艺
十 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志》、《清通典》、《续清文献通考》
十才子书——《三国演义》、《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白圭志》、《斩鬼传》、《驻春园小史》
二十四史——前四史:《史记》、《后汉书》、《汉书》、《三国志》
二十史:《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隋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旧唐书》、《永乐大典》中的《旧书代史》
5.什么是数字文化
数字化社会文化最近被谈论的很多。
如何认识数字化社会文化的出现,需要用跨学科的思维逐层解剖分析,笔者拟从三个层面上开展以下思考。一是什么是数字化,二是什么是数字化社会,三是什么是数字化社会文化。
不把这些基本概念界定清楚,数字化社会的文化就无法认清,一切就无从谈起。 先说第一,数字化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数字化视频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技术的普及开始的。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处理信息经历过几个阶段:结绳记事、甲骨钟鼎、韦编竹简、活字印刷、数字排版等,每个阶段必要总结出一些相应的编著体例规范。比如一根竹片叫“简”,把许多根简编连到一起就叫“策”(策,通册);一块木版叫“版”,写了字后叫“牍”;故史称“简策”或“简牍”。
据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考证,春秋战国时期的简,最长2尺4寸,其次1尺2寸,又次8寸;两汉时期的简,最长2尺,其次1尺5寸,又次1尺,最短的5寸。长简写经典,短简写传记、杂书。
每简只书一行字,简上的字数不等,多则25-30字,少则7-8字。《礼记》上说:“百名以上书于策,百名以下书于版。”
以上这些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书籍编著体例了。现在我们编辑图书已经有了系统的编辑体例理论。
如今,我们不仅不用竹简,第四代媒体:既文字、声音、图片、录像从互联网络上编辑、存储、处理在一起的数字读物也已经出现了。信息量的单位从百千万文字的字数,变成了M(兆)、G(千兆)、T(千千兆)字节数。
专家预测:现在对数字化信息的展望已经不仅局限于KB、MB、GB、TB、PB 的级别上,已经把更高级的 EB、ZB、YB 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换句话说,中国人处理信息已经可以使用更先进的媒介了。
这种媒介把上千年来的平面纸介质彻底改变了,改变成了完全与以往不同的介质以至不能叫图书了,只好叫“读物”。简单说:以学校教学为例,他把知识变成了由知识点组成的知识模块,不同的模块组合变成了一个学科的课程,若干学科课程再加上无限联接的相关学科组合变成了一个专业。
学生可以在这种网络媒介上光盘教材上看到文字、图象、声音、录像相互融合,任意链接,瞬间互动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学习平台,可以大大方便自主学习。 那么,这是不是数字化了呢,是媒介物的数字化,但还不是数字化的表述,这样的表述只是说明了数字化的一部分以及数字化发展的某些方向。
数字化还应包括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结合以及数字视频的普及。换句话说,数字化就是以互联网的无限联接传输为平台基础,以PC机使用为最初的使用环境和各种数字器具的大规模的使用,数字视频的采集传输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这才是数字化。
为什么呢,因为如今我们,至少我国的主流读物的介质仍然是平面媒体为主,虽然其生产过程的某些环节已经实现数字化了,虽然也有了很多数字化的产品可以消费,并不等于数字化的出现。数字化的出现可能要缓慢一些。
但是一旦我们发觉了数字化可能已经大大完成了数字化的过程。有几个事情是大家认同的:如著名学者鲍宗豪教授说,数字化生存的特点是:全球化、分散权力、赋予权力、追求和谐。
数字化的这个过程必然要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必然要从虚拟经济在网络上实现全球的社会分工、协作和竞争开始,必然要从虚拟网络社会的“新的文化范式”开始。这就是本文拟探讨的核心话题。
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这一切到来之前的准备。 是否可以这样假设,数字化是指主流读物介质以第四媒体渗透进各个领域,具体说是大多数的机构、企业有了自己的网页,半数以上的个人有了自己的网页、主要信息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和传播,其中音视频信息成为了重要信息形式。
由于平面介质的纸张在音视频应用中无能为力,因此只有音视频信息才真正改变了人们使用纸张的习惯,彻底改变了媒介的介质形式,数字化才真正被标志出时代的分水岭。 第二,数字化的社会是指新媒体催生了的人类新的生存方式,例如网络传输手段等导致了社会构成的基本因素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一个无意识的革命催生着新的社会出现。
首先新媒体的出现加快了社会信息的传输效率,社会信息的对称性得以大大提高。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前进。
比如工具的使用促进了人类阶级社会的出现,蒸汽机的发明产生了大工业,网络的普及令全球化成为了可能,数字化给社会带来了什么?首先是具体消费方式的变化,适合数字化的领域首先开发了MP3和照相机、数字化电视等消费品,但是并没有出现全社会的变化,带来全社会变化的是这类手段进入社会生产环节和信息传输过程,比如电子商务。其次,数字化的社会正在渐渐开始,比如我国大城市政府机关的数字化办公正在强力推行,成为了地方领导竞争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的管理正在以数字化的普及推广得到不同层次的改进。
政府的可以公开的信息,市民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再次,商业行为中网络交易量也已经迅速的增长,大概全球新一组迅速增长的纪录性数字又要产生在中国,那就是数字化商务活动的交易额。
最后,我国近年来教育的网络化虽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6.怎么可以让表格中的数字归到一列
A1=INDIRECT(TEXT(SMALL(IF($B$1:$E$7<>"",ROW($B$1:$E$7)*100+COLUMN($B$1:$E$7),4^8),ROW(A1)),"r0c00"),)&""
数组公式向下复制【数组公式,公式输完后,光标放在公式编辑栏同时按下CTRL+SHIFT+回车键,使数组公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