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理人文常识

2023-03-04 综合 86阅读 投稿:玖离

1.山西地理常识

山西省概况

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邻。全省面积1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268万(2003年)。2004年末总人口3335.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21.65万人。简称晋,省会太原市。

山西省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因春秋时省内大部分地方属晋国而简称晋。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位于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l°30′-113°09′、北纬37°27′-38°25′。总面积6959平方千米。

2003年,总人口339.8万人,常住人口327.4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杏花岭区新建路。邮编:030082。行政区划代码:140100。区号:0351。拼音:Taiyuan Shi。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太原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5℃,一月零下6.4℃,七月23.5℃。年降雨量500毫米。

2.山西地理常识

山西省概况 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邻。

全省面积1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268万(2003年)。2004年末总人口3335.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21.65万人。

简称晋,省会太原市。 山西省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因春秋时省内大部分地方属晋国而简称晋。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位于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l°30′-113°09′、北纬37°27′-38°25′。

总面积6959平方千米。 2003年,总人口339.8万人,常住人口327.4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杏花岭区新建路。邮编:030082。

行政区划代码:140100。区号:0351。

拼音:Taiyuan Shi。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

太原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5℃,一月零下6.4℃,七月23.5℃。

年降雨量500毫米。

3.有关山西省的地理知识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图看,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 290公里,南北长约 550公里。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

山西,山脉很多。山脉延绵起伏,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雄险巍峨。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山西境内河流很多,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纵贯全省.是省内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宁武县,全长 761公里.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发源于山西.汇入海河水系。母亲河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 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C。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C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4.山西乡土地理知识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

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山西表里山河,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

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

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5.山西省的自然 人文特征

一、山西地理环境的特点

第一,地形完固。西、南两边为黄河天堑,东边是太行山,北边为长城、沙漠戈壁,凭山控水,据高负险,自古就有“表里河山”之誉,号称“最为顽固”。

第二,物产丰富齐备。具备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的所有资源,如:粮、棉、丝、盐、铁、煤、马、木材等。正是“北收代马之用,南资盐池之利”。

第三,处在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互地带。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北部游牧,中部农耕,南部游耕。山西处在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互地带。

第四,处在汉族和游牧少数民族的交互融合地带。长期与北部的匈奴、蒙古族交互并存。

第五,与首都相邻。唐朝以前,首都主要在西安;五代以后,首都主要在北京。六大古都依次为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山西处在北京与西安、洛阳之间,这种屡在首都附近的政治地理特点,是其他任何一个省份所不具备的。

6.地理人文常识

1、34个省,市,自治区: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吉林省(吉/长春)辽宁省(辽/沈阳)河北省(冀/石家庄)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山东省(鲁/济南)山西省(晋/太原)陕西省(陕或秦/西安)甘肃省(甘或陇/兰州)青海省(青/西宁)江苏省(苏/南京)安徽省(皖/合肥)浙江省(浙/杭州)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广东省(粤/广州)贵州省(黔/贵阳)四川省(川或蜀/成都)云南省(云或滇/昆明)台湾省(台/台北)海南省(琼/海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沪)重庆市(渝)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2,沿海开放城市14个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3,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4,沿海开放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5,工业分布 重工业: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东北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煤、铁、石油;东北在日本的统治时期,重工业发展的较好,基础设施也较完备;东北和前苏联接壤,容易得到苏联的帮助。

轻工业: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开放,容易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劳动密集型:一般分布在内地,劳动力廉价是最主要因素知识密集型产业;一般在沿海开放地区,主要理由还是经济发达,技术领先5,农业分布种植业: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西北国营农场(商品谷物农业)西北地区 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灌溉农业)新疆地区(绿洲农业)西南地区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横断山区(垂直农业)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阳光农业城市,矿区周围---乳畜业珠江三角洲---新颖混合农业季风区 -------水稻种植业畜牧业: 内蒙古高原---草原牧场 新疆天山----山地牧场 青藏高原----高寒牧场6,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我国地势阶梯界线: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我国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1月00C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尔半岛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角。我国水文界线:(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0C积温32000C等值线。(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0C等值线。

即秦岭——淮河一线。(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我国综合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山西地理人文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