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必修三语文陈情表的翻译及重要文言知识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
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重点字词(1)重点解释 1 臣以险衅:灾难祸患。
险:艰险,祸患。衅:祸患。
2 夙遭闵凶:夙:早。 3 夙遭闵凶: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4 慈父见背:背弃我。见:助动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如:见告、见示、见教、见谅。 5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6 祖母刘愍臣孤弱:怜悯,爱怜。 7 躬亲抚养:亲自。
8 终鲜兄弟:少,没有。 9 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分浅薄。
祚:福气,福分。 10 晚有儿息:子女。
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勉强。 12 茕茕孑立:孤单。
13 形影相吊:安慰。 14 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着(被……缠绕) 15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
奉:承奉。 16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
17 诏书特下:特地。 18 拜臣郎中:授予官职。
19 寻蒙国恩:不久。 20 除臣洗马:除旧官,任新官,受职。
21 猥以微贱:谦辞,表示自己的谦卑。 22 臣具以表闻:详尽。
23 诏书切峻:急切而严厉。 24 责臣逋慢:逋:拖延,迟延。
慢:怠慢。 25 急于星火:比。
26 则刘病日笃:病重,沉重。 27 欲苟顺私情:姑且。
28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俯伏思量。(谦敬之辞) 29 犹蒙矜育:怜悯。
30 且臣少仕伪朝:再说了,而且。 31 不矜名节:顾惜。
32 至微至陋:极,其。 33 过蒙拔擢:提升。
34 宠命优渥:厚。 35 岂敢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36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37 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38 更相为命:交互。 39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这是因为。
区区:拳拳之情,形容自己的私情。 40 实所共鉴:明察。
41 矜悯愚诚:怜悯。 42 听臣微志:听任,请允许。
43 庶刘侥幸:或许。 44 保卒余年:终。
45 臣不胜犬马怖俱之情:禁不住。(2)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4.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3)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向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像犬马一样。 3. 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天。 4.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在家外。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在家内。 6. 躬亲抚养。
躬:亲自。 (二)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闻,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
终:使……终。 3. 保卒余年。
保:使……保全。 (三)形容词作名词 1. 夙遭闵凶。
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 猥以微。
2.求《陈情表》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 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 3 课时 课前预习: 1 ,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 ,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 ,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 — 李密 》,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屏幕隐去"出师"二字,仅留"表"字)"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 "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投影显示"陈情"二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 xi僴 ) 兄弟 期功强( qi僴g ) 近 常在床蓐( r /font> ) 猥( w噄 )以微贱 岂敢盘桓( hu俷 ) 庶刘侥( ji僶 )幸 2 ,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 ,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 )是谁陈情 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 )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 )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 ,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一) 1 ,齐读第一段. 2 ,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 ,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 ,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 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 方面 (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 ,学生对照投影试背第一段. 四,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 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 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 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 我看你还咋说 "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二) 1 ,学生齐读第二段. 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 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学生回答,教师分条投影) 3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 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顿,待学生说出"晓之以理"后)"喻之以 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
3.文化常识介绍(任意)
1.古代文化常识介绍——避讳
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修辞学发凡》解释说:“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物,却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的,叫做避讳辞格。”所谓避讳,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修辞格,通常也叫“讳饰”。即说话时,遇有不良的连带意义,或有隐情而不便启齿时,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旁的话间接地表述。比如“死”,从古到今,人们用了很多种同义的说法来间接表述,而不直接说“死”。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触龙在赵太后面前,称自己的死为“填沟壑”,称太后的死为“山陵崩”。李密《陈情表》中用“慈父见背”来婉指父亲去世,又用“舅夺母志”来婉称母亲的改嫁。在古人笔下,凡是可能引起别人产生不良联想的事物,也尽可能地采用讳饰的方法。如生病说成“采薪之忧”(《孟子·公孙丑下》),意谓自己卧病在床,不能出门采伐柴薪。上厕所被说成“更衣”。《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课文《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另一种避讳,即人物姓名的避讳。这里的所谓“避”,是指躲开,回避;所谓“讳”,是指忌讳、隐瞒。具体地说,是指对帝王、长官、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尊者的名字避而讳之。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物的名字,必须设法避开,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用其他办法来改说改写。人物姓名的避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皇帝的名字,全国臣民都要避讳,叫做“国讳”,也叫“公讳”。另一种是,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全家后代的人都要避讳,叫做“家讳”,或叫“私讳”。
中学语文中遇到的避讳,一般都是“国讳”。比如,秦以前的皇帝,都要在每年的第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这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便称为“政月”。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出生在一月,便取名为“嬴政”。嬴政当了皇帝以后,便改用同音的“正”来代替“政”,“政月”改称“正月”。这还不彻底,后又改“正”的读音为“zhēng”,“正月”读成“征月”。汉文帝名恒,因为“恒”与“常”同义,于是改“恒山”为“常山”,改“姮娥”为“嫦娥”。汉光武帝名刘秀,便把“秀才”改称为“茂才”。鲁迅《阿Q正传》中称赵太爷的儿子赵秀才为“茂才先生”,其源盖出于此。晋文帝名叫司马昭,“昭”字别人就不许用,于是古代的王昭君改称为“王明君”(“昭”与“明”同义)。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就是由此而来。唐代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人”字。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杜牧《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个“人”均为“民”。唐高宗叫李治,当时在行文中凡遇到“治”字都要改成“理”字(“治”与“理”同义)。柳宗元《郭橐驼传》:“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这两个网上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