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文化常识

2022-12-08 综合 86阅读 投稿:暮成雪

1.关于《诗经》中《氓》的有关知识

《诗经·卫风》篇名,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1、氓之蚩蚩:氓,(méng),蚩蚩:老实的样子。 2、布:货币。一说布匹。 3、即:靠近。 4、谋:商量。 5、顿丘:地名。 6、愆(qiān):过,误。 7、将:愿,请。 8、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 9、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一说返回关来。 10、卜:用龟甲卜吉凶。 11、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 12、体:卜卦之体。 13、咎言:凶,不吉之言。 14、贿:财物,嫁妆。 15、沃若:润泽貌。 16、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17、耽(chén):沉湎于爱情。 18、说:脱。 19、陨:坠落。 20、徂尔:往你家,嫁与你。 21、食贫:过贫苦生活。 22、渐:沾湿。 23、爽:差错。贰:差错。 24、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 25、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26、遂:久。 27、知:智。 28、咥(xī):大笑貌。 29、躬:自己,自身。 30、淇:淇水。 31、隰:当作湿,水名,即漯河。 32、泮(pàn):通畔,岸,水边。 33、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 [评析]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求诗经中的静女,氓的知识归纳

通假字:

静:同“靖”,文雅和善。爱:同“薆”,隐藏。

见:同“现”,出现。说:通“悦”,喜爱。

女:同“汝”,指彤管。归:通“馈”,赠。

匪:同“非”,不是。女:通“汝”,指荑。

古今异义:氓:古义指民众,百姓,课文指“那个人;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宴:古义指欢聚,今义指宴会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夙兴夜寐”中的“夙”和“夜”,分别指在早晨、在晚上

使动用法:“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中“贰”“二三”。

形容词用作名词:“三岁食贫”中的“贫”,贫苦生活

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子无良媒,判断句

通假字

于嗟鸠兮(于——吁,叹息) 犹可说也(说——脱,脱身)

隰则有沣(泮——畔,边岸) 不可说也(说——脱,摆脱)

自牧归荑(归——馈,馈赠) 匪女之为美(女——汝,指荑)

说怿女美(说——悦,喜欢)

爱而不见(爱——薆,隐藏;见——现,出现)

(3)词类活用

①泣涕涟涟(动词活用为名词,泣——眼泪)

②来即我谋(副词活用为动词,即——就,接近)

(4)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否定判断与肯定判断)——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

②倒装句 士贰其行——士行其贰[主谓短语中谓语前置]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介词宾语前置]。

③省略句

a. (尔)匪来贸丝[省主语] b.(我)送子涉淇[省主语]

c.(我)乘彼垝垣[省主语] d.兄弟不知(之),咥其笑矣[省动词宾语“之”,指代“我的情况”“我的处境”].B(我)与子同袍[省主语]

3.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中的诗歌,可以确定具体写作年代的不多。

大致地说,《颂》和《雅》产生年代较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时期;《国风》除《豳风》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产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就诗歌的性质来说,《雅》、《颂》基本上是为特定的目的而写作、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的乐歌,《国风》大多是民歌。

只是《小雅》的一部分,与《国风》类似。但必须指出:我们在这里说的“民歌”,只是一种泛指;其特点恰与上述《雅》、《颂》的特点相反,是由无名作者创作、在社会中流传的普通抒情歌曲。

大多数民歌作者的身份不易探究清楚。假如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则既包括劳动者、士兵,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属于“士”和“君子”阶层的人物。

“士”在当时属于贵族最低的一级,“君子”则是对贵族的泛称。此外仍有许多无法确定身份的人物。

所以只能大致地说,这种民歌是社会性的群众性的作品。

4.《氓》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化思想

《氓》出自《诗经》。

此诗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这样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

诗中的女子,爱得坦荡热烈,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婚后却受到丈夫的虐待。“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

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

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5.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中的诗歌,可以确定具体写作年代的不多。

大致地说,《颂》和《雅》产生年代较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时期;《国风》除《豳风》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产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就诗歌的性质来说,《雅》、《颂》基本上是为特定的目的而写作、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的乐歌,《国风》大多是民歌。

只是《小雅》的一部分,与《国风》类似。但必须指出:我们在这里说的“民歌”,只是一种泛指;其特点恰与上述《雅》、《颂》的特点相反,是由无名作者创作、在社会中流传的普通抒情歌曲。

大多数民歌作者的身份不易探究清楚。假如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则既包括劳动者、士兵,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属于“士”和“君子”阶层的人物。

“士”在当时属于贵族最低的一级,“君子”则是对贵族的泛称。此外仍有许多无法确定身份的人物。

所以只能大致地说,这种民歌是社会性的群众性的作品。

6.关于《诗经》的常识有哪些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中国最古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各地的民歌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指各国祭祀用的歌曲

7.求氓的全部知识点

《氓》知识点1、古今异义【氓之蚩蚩】古义:民众,百姓,读“méng” 今义:流氓,读音:“máng”【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总角之宴】古义:欢聚 今义:宴会2、词类活用【夙兴夜寐】 夙:在早晨,夜:在夜里 名词作状语【士贰其行】 贰:使„„不专一 使动用法【二三其德】 二三:使„„三心二意 使动用法【三岁食贫】 贫:贫苦的生活 形容词作名词3、一词多义【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苏轼《赤壁赋》):并且 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将要【故】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的原因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以【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把,用,用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把,用,用来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目的连词,不译,或可译为“来”4、通假字【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于嗟鸠兮】 于,通“吁”,感叹词【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脱身【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边际5、重点词语积累:【蚩蚩】忠厚的样子。

【贸】 交换,交易。【谋】 商量婚事。

【涉】 渡过。【愆】 拖延。

【将】 愿,请。【乘】 登上。

【垝垣】 倒塌的墙。垝,毁坏,倒塌。

【涟涟】 泪流不断的样子。【卜】 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 占卦。【体】 卜筮的对象。

【咎】 灾祸。【贿】 财物。

【沃若】 润泽的样子。【耽】 沉溺。

【陨】 落。【徂】 往。

【汤汤】 水势很大的样子。【渐】 溅湿、浸湿。

【爽】 差错。【罔极】 没有定准。

罔,无。极,标准。

【二三】 三心二意,不专一。【靡】 无,没有。

【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夙兴,早起。

夜寐,晚睡。【靡有朝矣】 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朝,一朝,一日。【遂】 顺心,满足。

【咥】 讥笑的样子。【躬】 自身。

【悼】 伤心。【及】 同。

【偕老】 白头到老。【隰】 低湿的地方。

【晏晏】 欢乐的样子。【信誓旦旦】 誓言真挚诚恳。

旦旦,诚恳的样子。6、文化常识【总角】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8.《氓》反映出《诗经》的艺术特色

开头一、二章,赋的用法,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

第三章,第四章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

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一旦日子好过一些,丈夫便变得暴戾残酷。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

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是比中有兴。

9.谈谈<;诗经.氓>;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诗经·氓》介绍 《氓》是一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

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 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

"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 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

一、二两章是追叙,第一章,叙述自己由初恋而定的。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

诗人叙述到这里,情绪极度激昂,悲愤与悔恨交并,使叙述中断。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

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些,都是作者的经历、内心活动、感情变化的再现,结构严整,形成一首千古动人的诗篇。

《氓》诗在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诗人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

《氓》是民歌,是口头创作。最初广泛地流传于民间,经过无数劳动人民的反复歌唱、不断修改,到写定时候,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完整诗篇。

人们在流传中,把自己关于恋爱婚姻方面的感受,渗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于现实性。诗中女主人公所叙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经历,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实感。

而这种真情实感在阶级社会中是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诗人善于把握题材的各种复杂的矛盾。

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权的代理人,他们从夫妻关系而变为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权制度的社会现实。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舆论,是以夫权为中心的思想和弃妇孤立无援的现实。

她抓住自己内心的矛盾:婚前没有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呢?见了氓就开心,不见氓就伤心,如何解决见与不见的矛盾呢?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结成诗的主要矛盾--封建礼法制度与妇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这是当时社会中极为显著和普遍的现象。

其次,《氓》诗人善于塑造人物现象。《氓》诗中有两个形象比较鲜明。

一个是狡诈负心的氓,一个是善良被弃的女。氓是从别处流亡到卫国的一个农民,"抱布贸丝",点明了他还是个小商人。

最初,他"蚩蚩"地假老实,"言笑晏晏"地假温情,"信誓旦旦"地假忠诚。 他用虚伪的手段,欺骗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获得了她的爱情、身体、劳动力、家私。

结婚以后,他便露出真面目了。过去是指天划日地赌咒,现在是"二三其德"地变心;过去是有说有笑地温存,现在是"至于暴矣",不但虐待,甚至把她一脚踢出了家门。

有人说:氓"婚前是羊,婚后是狼",这个比喻,既形象,又确切。 氓的形象,是夫权制度的产物,是商人唯利是图的产物。

诗中又描绘了一位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最初可能搞些养蚕缫丝的家庭副业,所以有些积蓄。她纯洁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许了。

当她看到氓不高兴时,赶快安慰他:"将子无怨,秋以为期"。她多情,真心爱氓,看不到他时,"泣涕涟涟",看到他时,"载笑载言"。

她勇敢,敢于无媒而和氓同居。她忠诚,把自己和财物都用车子搬到氓家。

结婚以后,她安贫,和氓共同过苦日子。她辛勤,把家务劳动一齐挑起来。

她坚贞,当家境逐渐好转,遭受丈夫虐待时,始终不渝地爱氓(女也不爽)。被弃以后,她坚强刚毅,冷静理智,看清氓虚伪丑恶的嘴脸,坚决地和氓决绝。

她从一位纯洁多情勇敢的少女,到吃苦耐劳忍辱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的弃妇。她性格的发展,是随着和氓关系的变化而发展的。

本诗通过氓和女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谁真谁假,谁善谁恶,谁美谁丑,不是很清楚吗?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真实面貌,不是如在目前吗?所以。

诗经氓文化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