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总角

2022-01-24 综合 86阅读 投稿:深爱

1.古代文化常识中有关年龄的知识有哪些

古代有关年龄的比喻称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岁(男)——龆年;10岁以下――黄口;10岁(女)——髻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志学之年,束发;16岁(女)――碧玉年华;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半百;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77岁——喜寿;80岁――杖朝之年;88岁——米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台,骀)背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頣

人瑞;108岁——茶寿。——常识称谓篇。

2.古代的总角有哪些记载

古代未成年男女的妆饰打扮,即于头顶前部两侧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 角。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齐风• 甫田》:“婉兮娈兮,总角卯兮。”

唐代李商隐《安平 公》诗:“文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宋代 苏轼《被酒独行》诗中以总角借指童年。

清代刘大 槲《祭族长嗣宗先生文》:“我始总角,翁犹壮年。” 冠带本义为帽子和衣带,与缙绅一样,用以 借指官吏和士族。

《文选》二汉代张衡《西京赋》: “冠带交错。”薛综注:“冠带,犹缙绅,谓吏人也。”

《后汉书•儒林传》:“冠带缙绅之人,园桥门而观听 者盖亿万计。”。

3.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4.古代礼仪

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1。总角 古时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诗经·齐风·甫田》:“总角卯兮。”角,小髻;卯,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

后人用“总角”代指童年。 2。

垂髫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童年。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及笄 女子15岁。笄是 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

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4。

豆蔻 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5。破瓜 女子16岁。

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谢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6。弱冠 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礼记典礼上》:二十曰弱冠。

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荤观群书。 ” 7。

而立 三十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8。

不惑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较多,能辨是非。

另外,强仕也指40岁。《礼记。

典礼上》。谓男子40 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9。天命 50岁。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10。

艾 50岁。《礼记·典礼上》:“五十曰艾。”

孔颖达疏:“苍白如艾也。”意谓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的颜色。

11。花甲 60岁。

以天干地支顺序组合为60个错综参互的名号而得名。 12。

耳顺 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13。

耆 60岁。 14。

古稀 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5。耄耋 老年。

后来80、90岁为耄耋之年。 16。

期颐 指一百岁。《礼记·典礼上》:“百年曰期颐。”

期,需要;颐,调养、照顾。意为百岁老人需要后代养。

宋代 后因称生男为悬弧,男子生日即称为悬弧之辰。 18。

华诞 生日。华,光辉,光彩。

华诞即对人生日的美称。 18。

弄璋 男孩诞生。璋,一种玉器,为古代王侯所佩用。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司,载寝之裳,载弄之璋。”意谓希望所生的男子将来也能佩带玉饰,成为王侯。

后因称生男为:“弄璋”。 19。

弄瓦 女孩诞生。瓦,一种纺锤,妇女纺织的工具。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衣之褐,载弄之瓦。”意谓希望所生的女子将来能胜任女红。

后因称生女为“弄瓦”。 。

5.如果知道更多古代文化常识

下面那个链接有很多.我只是挑选了一些?fr=ala1【古代常识】 下列哪个称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注5 古代所称“垂髫”只说女子(十三岁) 古代称20岁的少年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种(炊具) 古语所称“按图索骥”的骥是(良马) 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举考试按顺序排列需要经过(乡试会试院试殿试)注6 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的是(史通) 五岳之说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称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称“阳”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谥号”指的是(帝王所专用的称号) 我国古代四大艺术是指(棋琴画书) 人们所称的“三伏”出现在农历的(六月) 下列属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兴旺”形容家境繁荣,其中六畜指(猪马牛羊犬鸡) 左迁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说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长城修建后关内关外的说法中“关”指的是(山海关) 古代“上元节”是指(元宵节)注10 古代“重阳节”是指(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喝的是(菊花酒) 古语所称“细软”是指(钱财) 凌晨1:00至3:00古代称为(丙夜) 古时的二更相当于现在的(1-3点) 在我国古代,下列哪个时段指现在的19:00-21:00(黄昏) 我国农历把每月初一称为(晦日)中国古代年龄称谓我为大家整理如下 类别 含义 类别 含义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而立之年 30岁 孩提 2—3岁的儿童 不惑之年 40岁 垂髫 幼年(又叫总角) 知命之年 50岁 豆蔻 女子13岁 花甲之年 60岁 及笄 女子15岁 古稀之年 70岁 加冠 男子20岁(又叫弱冠) 耄耋之年 80,90 岁 颐之年 100岁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 古代官职词语 类别 拜除 迁翟 左迁 罢黜 征辟 出徙 乞骸骨 含义 受官 升官 降官 免官 招聘 京官调任地方官 大臣辞职 古代主要节日 类别 含 义 类别 含 义 元日 正月初一 七夕 七月初七,妇女乞巧 人日 正月初七,主小孩 中元 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上元 正月十五,又叫灯节 中秋 八月十五 社日 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重阳 九月初九 寒食 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冬至 节气的起点 清明 四月初。

扫墓。祭祀 腊日 腊月初八 端午 五月初五(屈原) 除夕 一年的最后一日的晚上 天地万物都存在着金、木、土、水、火五种属性,称之为五行。

而五行之间又有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循环不断,生生不息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古代文化常识总角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