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文化常识的古代音律
古乐调分为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声调悲凉。羽声相当于现代西洋乐中的A调,比变徵音高,能表现激愤或高昂的情绪。如《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宫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调高”而言。《隋书·音乐志》云:“每宫应立五调”“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五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惟‘迎气’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此所谓“宫”,与“均”通。有以宫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曰:“宫七调第一运正宫调,……第六运仙吕宫,第七运黄钟宫。”张炎《词源》亦曰:“十二律吕各有五音,演而为宫为调……黄钟宫(均):黄钟宫(调式)、黄钟商(调式)、黄钟角(调式)、黄钟变(变徵调式)、黄钟徵(调式)、黄钟羽(调式)、黄钟闰(闰宫调式)。”
【商】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角】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角”为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古人以为,“角属木,民之象”。有以角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上声角七调”。在古代的调(式)中,有以角音为调之角调,或有以闰宫为角之角调。
【徵】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徵”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羽】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羽”为五音之第五级,居“徵”之次。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
【变徵】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史记·荆轲传》曰:“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宋人亦有称变为闰,曰闰徵。在十二律,通常指较徵音下一律之音(相当于#fa);也有较角音上一律之音(即清角,相当于fa),又《隋书·音乐志》引郑译与苏夔俱云“今……‘清乐’黄钟宫(均)以小吕(仲吕)为变徵”。有以变徵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隋书·音乐志》记载,苏夔曰:“每宫(均)应立五调(式),不闻更加变宫、变徵二调(式)为七调(式)。”郑译答之:“周有七音之律……今若不以‘二变’为调曲,则是冬夏声阙,四时不备。是故每宫(均)须立七调(式)。”众人从之。在宋张炎《词源·八十四调》十二宫(均)下,皆有七调(式),列“变徵”之“调式”。
【变宫】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羽音与宫音之间的乐音。宋人有称其为“闰宫”者。在十二律,有指较宫音下一律之音(相当于si),如《后汉书·律历志》云:“黄钟为宫……应钟为变宫”;亦有较羽音上一律之音(相当于bsi),如《晋书·律历志》云“清角之调(音阶)以姑洗为宫,……太簇为变宫”。有以变宫为主音为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2.乐以教和的中国古代音律常识
【钟】 古代乐器,属八音之一金类。青铜制,悬挂在架上,用槌击而鸣。西周中期开始有用十几个大小不等的钟组成的编钟。也有单一的,称为“特钟”。有的口缘平,有悬纽,又叫“鎛”,盛行于东周时代,是从钟发展来的形式。《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又:“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磬磬钟鼓不绝。”《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苏轼《日喻》:“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磬】 古代石制乐器,属八音之一石类。用美石或玉雕成,悬挂在架子上,以物击之而鸣。商代已有单一的特磬,周代常有以十几个大小不等的磬依次组成的编磬。《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西门豹治邺》:“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此处是说弯着腰象磬的形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另外,佛寺中状如云板的鸣器也叫“磬”,用来敲击集僧。又佛寺中钵形的铜乐器也叫“磬”。
3.什么是乐律
乐律学的概念 乐律学的现代概念,大体上含著“乐学”与“律学”两方面,而在古代,两者却密切关联,不可分割。乐学主要是从音乐艺术实践中所用乐音的有关组合形式或艺术规律出发,取形态研究的角度,运用一般逻辑推断的方法(非精密计算)来研究乐音之间的关系。律学主要是以自成乐学体系的成组乐音为物件,从音响的自然规律出发,取音响学(中国古代称“声学”)角度,运用数理逻辑的精密计算方法来研究乐音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乐律学中的“乐学”部分,大体相当於现代的音乐基础理论和作曲技术理论,而范围略宽;“律学”部分大体相当於现代音乐声学中侧近於生律法与律制方面的研究。
中国古代,乐学与律学的关系融为一体,并未分别称“学”。明末朱载□分创《乐学新说》与《律学新说》以前,历代史籍就乐律学方面来说,只是相对集中地把乐学史料汇集于“乐志”,把律学史料汇集於“律书”、“律历志”等,其间并无严格界限,即使在朱载□的著作中,也无从割裂乐、律关系把它们分立为两个完全独立的学科。
中国的传统律学理论,数千年来,延绵不绝,自成独立体系;内部涵有的自然科学属性,也在相当程度上独立于“乐学”,不受或较少接受社会文化历史带来的音乐形态演变过程的影响。但传统律学作为中国古代乐律学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过程始终是作为乐学理论的理论基础而存在的。无论先秦钟律、汉代京房六十律、晋代荀□笛律、南朝宋何承天新律、直至朱载□的新法密率,无不发端於各个历史时代的音乐实践的需要,密切结合於各当代音阶形态与旋宫性能的要求,为之而创新律制,为之而提供理论基础。一部中国古代乐律学史,始终围绕著下列课题而发展著:乐器的调律问题,宫调体系与一定律制、一定乐器的关系问题,一定乐种在音乐实践中的乐、律关系问题,以至有关记谱法的规范等。
简而言之,中国古代乐律学从主要方面说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律、调、谱、器四者之间的综合关系之学。应补充说明的有下列两点:①传统概念中的乐律音律、律吕等辞汇,常常互相混用,这也是古代乐律学中乐、律关系不可分割的结果。“声律”一词,除用於专指的音韵学涵义外,亦常等同於乐律概念。音律、律吕又常用来表述偏於“律学”涵义的狭义概念;但详审音律之学、律吕之学等词的用法,其中仍常含有过量的乐学内容。有时,“律吕”只是用来表达一个极为确定的狭义概念,即单指六律六吕、十二律名的律学概念。②文人著作中所说的“精通乐律”(或将乐律一词改用音律、律吕),多数情况下并不意味著精通乐律学,常常只是泛指“精通音乐”或“知音”的意思。
中国传统乐律学以十二律位统八十四调的学说,始终贯串著旋宫实践问题的主线,为解决乐、律矛盾而发展著。自先秦钟律起,至朱载□创新法密率终,囊括了古代乐律学史的全部发展过程而达到顶峰。音乐文化史上的律学实践,在律制问题上当然并不以朱载□的平均律为其终结,但乐律学的发展在清代虽有江永等人僻求精奥,实已无补於乐律实践。此外,歌曲音乐中的词调,琴曲中的琴调,至明清以来已无重大发展,清代戏曲宫调理论徒托“二十八调”空名,已无实际意义;乐律学史在清代的发展已不再是根据音乐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而追求进一步的探索,转而走上乾嘉学派的途径,通过文献学的研讨,博求训诂、注疏、考证;新起诸家的意义所在,主要是就乐律学史中留下的疑难问题展开了新的论辩。
4.音乐史,音乐常识大概是考什么方面内容(具体)
音乐史包括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当代音乐,西方音乐史.音乐常识包括音乐文化常识和音乐乐理常识,音乐乐理常识包括音值组合法, 常用术语判断,音程和弦的判断与写法,续写谱子,
判断调式调性.音乐文化常识包括1、什么是音乐?
2、什么是乐音和噪音?
3、什么叫音高?
4、音乐中所用的乐音有多大范围?
5、什么叫音名和唱名?
6、什么叫音列?音列是如何分组的?
7、哪一个音叫标准音?
8、什么叫全音?什么叫半音?
9、什么叫自然音?什么叫变化音?
10、什么叫音阶?
11、什么叫记谱法?
12、什么是简谱?
13、什么是五线谱?
14、什么是小夜曲?
15、什么叫波尔卡?
16、什么叫玛祖卡 ?
17、什么叫小步舞曲?
18、什么叫圆舞曲?
19、什么叫学堂乐歌?
20、andante allegro。..什么意思?
21、什么叫哈巴涅拉舞曲?
22、什么是声乐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