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文化常识

2021-09-11 综合 86阅读 投稿:结局

1.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推荐于 2017-10-3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

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

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为《小雅》和《大雅》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 《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具体地说,《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

第二,《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第三,与上述第二项相联系,《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第四,《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典型的例子,如《周南·芣芑》: 采采芣芑,薄言采之。

采采芣芑,薄言有之。 采采芣芑,薄言掇之。

采采芣芑,薄言捋之。 采采芣芑,薄言袺之。

采采芣芑,薄言襭之。

3.诗经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当时称为“诗”或“诗三百”。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3、《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4、《诗经》是这样一种伟大的书,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学开启了一种范式:在时间的河流里,好的诗,乃至好的文学,最终都和时间有关,它们从各自狭窄的山谷涓流而下,汇入更为广阔的时空海洋,经流不息。

5、孔子选编《诗经》,在浩如烟海的民间诗歌中精选最有代表意义的诗,他将描写人间男女相亲恋爱的诗放在第一位,将同性恋诗坦然收录其间,是对人性最大的尊重。生命的欢乐、百姓的疾苦,《诗经》中满是活色生香的生活现场。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诗经

参考资料:人民网-还原《诗经》的生活现场

参考资料:人民网-诗经里的消息

4.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中的诗歌,可以确定具体写作年代的不多。

大致地说,《颂》和《雅》产生年代较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时期;《国风》除《豳风》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产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就诗歌的性质来说,《雅》、《颂》基本上是为特定的目的而写作、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的乐歌,《国风》大多是民歌。

只是《小雅》的一部分,与《国风》类似。但必须指出:我们在这里说的“民歌”,只是一种泛指;其特点恰与上述《雅》、《颂》的特点相反,是由无名作者创作、在社会中流传的普通抒情歌曲。

大多数民歌作者的身份不易探究清楚。假如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则既包括劳动者、士兵,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属于“士”和“君子”阶层的人物。

“士”在当时属于贵族最低的一级,“君子”则是对贵族的泛称。此外仍有许多无法确定身份的人物。

所以只能大致地说,这种民歌是社会性的群众性的作品。

5.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6.诗经的四个基本文学常识

1、《诗经》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2、《诗经》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它的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给予后世文学以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3、《诗经》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4、《诗经》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为各地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系西周五室贵族之作,大都是记述周历史,歌颂祖先功德,“小雅”除一部分宴会乐歌外,其余多系政治讽喻,作者多属贵族文人。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