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美丽的家乡—昌宁
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于1933年由保山永昌、顺宁凤庆析置设县,取两地名后一字为县名,属保山市。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
境内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6℃。年平均降雨1259毫米,无霜期253天,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统河、更戛河、大田坝河、漭水河等八大水系。
保山市隆阳区东南。[1] 云南省昌宁县是一个年轻的多民族山区农业县,地处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地结合部,属保山地区,山区面积97.05%。
昌宁县绝大部分地区适宜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生长。东部及中部约70%的温凉山区、半山区适宜种植茶叶、嫁接核桃。
南部及西部20%的低热、温热河谷区适宜发展甘蔗、种植西瓜、香蕉、芒果等亚热带水果。全县林地面积为总面积的71.4%。
森林覆盖率为39.42%。境内居住着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
昌宁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自然偶塔”的鸡飞双塔,有世界上最大的万亩人工秃杉林,有全国少有的千亩高山湿地,有上万亩红色杜鹃林三月染红8万亩原始森林的奇观,有十里黄色杜鹃林带成走廊。以湾甸为中心,主要景点景观有:明代孟波罗古战场遗址、湾甸热带水果经济园林开发区、尼诺茶生产加工基地、西桂林区、茉莉花种植基地、土司遗址、独树成林、湾甸崩龙田凉泉公园、古榕树上鹭鸶会、龙洞、长山苗族风情、明山水库、立木山原始森林、热水温泉沐浴区和花桥石城观赏区、马棒山、蝙蝠洞、湾甸大河、帕旭佛寺。
中部田园风光旅游区。以新田园城市为品牌,主要景区景点有县城滨河公园、龙潭寺、西山森林公园、观音山林场、烈士陵园、秧田洼水库度假区、河西水库、勐廷回族寨、世纪广场、迎宾广场、千亩生态竹园、清灵寺、千亩荷园、小桥温泉、大九甲溶洞群等。
北部生态旅游区。以澜沧江大峡谷为中心,主要景区景点有岔河码头、马拉等观江雾点、上寨观江点、大田坝、耈街仙人洞和战国青铜文化遗址、天堂山原始森林、高山湿地、昌宁林海、阿干山马缨花杜鹃林、光山猴群、剑齿类古生物化石群、黑惠江珠街码头、小湾电站、栗木河口水产养殖示范区、古茶树群、茶马古道、望江楼等。
2.保山市昌宁县怎么样
昌宁是一个待开发的县城,里面有很多值得开发的点。
比如旅游业,昌宁县是千年茶乡,茶文化算是有悠久的历史了。有当地的品牌 树根地
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温泉,并且昌宁的温泉有治百病的效果,昌宁温泉算是小有名气,每年寒假都会吸引很多隆阳区,昆明等地的人去泡温泉。
酒也算小有名气吧,昌宁有自创品牌的酒 耇酒。。。又便宜又纯。
山清水秀,澜沧江流经昌宁县。县城是田园城市,绿化也很好。
虽然人均这个县城并不是很富裕,但当地的人们文化素质都非常高,很少发生刑事案件
最高气温在32度左右,最低气温在7度左右.年平均气温22度
3.昌宁县的地理环境
2007年,昌宁县生产总值达到22.09亿元,比2002年增加10.9亿元,年均增长10.9%,第一产业增加值由5.7亿元增加到了9.6亿元,年均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3亿元增加到了5.4亿元,年均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由3.2亿元增加到了7.1亿元,年均增长14.4%。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51.1:20.3:28.6调整为43.3:24.5:32.2。 2012年全年生产总值579087万元,同比增长12.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772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10241万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37074万元,增长19.1%,三次产业分别拉动国民经济增长2.9、4.8和5.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6.8:27.1:26.1调整为40.0:36.3:23.7。
2007年,昌宁县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16.3亿元,年均增长7.1%。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实现总产14.8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达432公斤。
甘蔗、烤烟、香料烟、茶叶和核桃产业面积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香料烟、茶叶和核桃产业位居全市第一位。2006至2007年榨季入榨甘蔗65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收购烤烟19.4万担,实现产值9748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1.5%和94%。收购香料烟8.8万担,实现产值4566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3.7倍和3.9倍。
生产干茶6877吨,比2002年增长63.7%;实现产值3.06亿元,是2002年的10.4倍。新植泡核桃24.2万亩,总面积达75万亩,是2002年的2.5倍;实现产量8100吨,是2002年的2.6倍。
林业、畜牧、果蔬等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完成造林47万亩;畜牧业肉类总产3.9万吨,现价总产值3.9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70.1%和58.9%。整合各类资金2700万元,实施新农村试点建设72个,取得阶段性成效,田园勐廷等试点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2012年昌宁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5730万元,同比增长7.1%。其中: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206431万元、11419万元、135000万元、6550万元、6330万元,分别增长5.45%、1.98%、11.1%、1.46%、1.86%。
茶叶、泡核桃,油菜籽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粮食 烤烟 香料烟 甘蔗 茶叶 泡核桃 油菜籽 水果 蔬菜 计量单位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2012年 188870 15000 5645 622100 15425 23003 4849 107791 119039 比上年±% 4.69 8.3 2.51 12.07 20.24 14.98 20.3 -9.7 15.7 2007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0.36亿元,年均增长19.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3亿元,年均增长17.8%;利润总额达4000万元,年均增长52%。行业整合和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成功引进了康丰、龙润、立得、兴牧、桦东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了恒盛、贞元、建星、映山等一批骨干企业。
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贞元、盛吉、恒盛、康丰等企业相继完成了一批技改扩建和节能降耗项目。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通过市级评审,木材加工园建设已经启动。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昌宁县个体私营户达11738户,比2002年增加7011户,其中私营企业345户,比2002年增加255户;上缴税金达9005万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 2012年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29279万元,含小湾电站、电力公司,同比增长37.5%,实现工业增加值175200万元,增长15.3%,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304430万元,增长53.4%;重工业产值224849万元,增长21.1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7951万元,比上年增长36.25%;实现利税20058万元,增长19.86%,在18户县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5户亏损。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2011年比上年±%食糖 吨 70784 41.8 精矿含锡 吨 77 -22.22 水泥 吨 426796 426.67 工业硅 吨 17674 9.28 机制纸及浆板 吨 6540 -18.81 发电量 万度 12698 6.13 原煤 万吨 35.59 3.49 砖 万块 14946 -2.06 精制茶 吨 21416 52.2 酒精 千升 6895 70.25 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218万元,比2002年增加6257万元,年均增长10.2%;基金收入42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195万元,比2002年增加2828万元,年均增长7.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732万元,比2002年增加24114万元,年均增长18.1%。积极构建新型银政企合作关系,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用不断增强。
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亿元,年均增长19.4%;贷款余额12亿元,年均增长7.9%。城乡消费持续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亿元,年均增长15.6%。
零售物价总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分别为106.3%和106.6%。实现旅游总收入3190万元。
2012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9799万元,同比增11432万元,增长16.7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110万元,同比增10398万元,增长24.93%。
完成财政总支出232157万元,同比增71364万元,增长44.3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5207万元,同比增64948万元,增长43.22%。
昌宁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0870万元,比2011年增长15.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1389万元,比年初增长20.05%。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6599万元,比年初增长12.76%。人均储蓄存款7242元,同比增1170元,增长19.27。
4.昌宁有多好
知到了这些之后,昌宁到底好不好,有多好,不好在什么地方,心里也就有数了。
1、昌宁简介: 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于1933年由保山(永昌)、顺宁(凤庆)析置设县,取两地名后一字为县名,属保山市。处东经99°16′至100°12′、北纬20°14′至25°12′之间,东连凤庆县,西接隆阳区、施甸县,南与永德县隔河相望,北邻永平、漾濞、巍山县,省道214线云保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县城距保山114公里。
全县总面积3888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
境内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 40.4℃ ,极端最低气温—6.℃。年平均降雨1259毫米,无霜期253天,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统河、更戛河、大田坝河、漭水河等八大水系。
保山市隆阳区西南。总人口34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田园镇,邮编:678100。代码:530524。
区号:0875。拼音:Changning xian。
云南省昌宁县是一个年轻的多民族山区农业县,地处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地结合部,属保山地区,山区面积97.05%。全县绝大部分地区适宜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生长。
东部及中部约70%的温凉山区、半山区适宜种植茶叶、嫁接核桃。南部及西部20%的低热、温热河谷区适宜发展甘蔗、种植西瓜、香蕉、芒果等亚热带水果。
全县林地面积为总面积的71.4%。森林覆盖率为39.42%。
境内居住着彝、傣、苗等2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2、昌宁县的由来 昌宁县两汉时期先后属益州郡和永昌郡。
南北朝时属永昌府,隋唐时属南宁州总管府,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宋时属永昌府广邑州。元朝时分属大理路永昌府、顺宁府和镇康路湾甸州。
明朝时分属顺宁府、永昌府。清朝时分属保山县和顺宁县。
民国8年(1919),设顺宁县右甸分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立县治,由保山县、顺宁县(今凤庆)析置昌宁县。
1950年1月25日和平解放,属保山专区。1956年裁保山地区并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改隶德宏州。
1963年恢复保山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恢复隶保山地区。2000年12月保山撤地设市,隶属保山市。
3、昌宁的行政区划 昌宁县辖4个镇、6个乡、3个民族乡:田园镇、漭水镇、柯街镇、卡斯镇、勐统镇、温泉乡、大田坝乡、鸡飞乡、翁堵乡、湾甸傣族乡、更戛乡、珠街彝族乡、苟街彝族苗族乡;湾甸农场、柯街华侨农场4、昌宁的人口及民族构成 昌宁县有5镇9乡,123个村。2006年末,总人口34280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6142人,占昌宁县10.6%。
境内世居民族有汉族、彝族、傣族、苗族、布朗族、回族、白族、傈僳族8种,人口35346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98.8%。少数民族多数聚居在边远高寒山区和亚热河谷地带。
有3个民族乡,17个民族村(原民族小乡),人口5645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6581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75%。除世居的7种外,还有景颇、纳西、哈尼、阿昌、布依、京、藏、瑶、侗、壮、怒、满等18个人口较少的外来少数民族。
昌宁县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三大宗教,大都属少数民族群众信仰;还有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信仰原始宗教。全县有佛教寺庙20个,清真寺2个,基督教简易教堂一个。
截至2002年末,有神职人员35人。 5、昌宁的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锡、铜、铅、金、银、锑、汞、锌、石灰岩、大理昌宁县石、硅石、硫磺、硅藻土等。其中:硅石总储量1000万吨以上,品位高、品质好;硅藻土总储量2000万吨;石灰岩资源十分丰富。
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由于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境内生物种类繁多,山货土特产品驰名中外。
已知的木本植物有615种,其它植物1000多种,有“核桃之乡”、“茶叶之乡”之称,是全国茶叶基地县之一。有兽类33种,鸟类114种。
森林覆盖率达45.2%,活立木总蓄量1147.7万立方米,主要树种为思茅松、杉木和各类杂木,经济林木核桃、板栗、梅子等,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野生药材、菌类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6、昌宁的基础设施 市政设施不断完备。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县城已建设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昌宁县心。城区有110KV变电站1座,日7500吨供水能力已经形成,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城区9纵7横主街道骨架基本形成,已完成改造、新建的宝丰路、右甸路、文昌路、兴宁街街道宽畅,灯光设施、绿化建设配套,住宅、办公、市场、宾馆等建筑布局合理,已初步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区、商贸区、文化区和游乐中心。随着迎宾广场、滨河公园、竹园生态区开工建设和个私经济园区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一个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已具雏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WTO,全县上下思想进一步解放,发展思想更大清晰,坚持以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为主线,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开发生物、矿产和旅游资源,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及山川秀美工程。向着把昌宁建设成为有较强经济实力、交通便捷、信息灵通、。
5.云南保山昌宁珠街
昌宁县珠街彝族乡概况 位置区划 珠街彝族乡位于昌宁县东北部,古名“猪街”,以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纪日法得名,后雅化为“珠街”。
乡政府驻珠街村,座落在黑惠江畔,距县城112公里。珠街彝族乡地处“三州五县”结合部,全乡国土面积280平方公里,东与大理州巍山县相连,南与临沧市凤庆县毗邻,西接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北与大理州永平县、漾濞县两县接壤。
全乡辖岔河、庆美、珠街、子堂、金宝、黑马、比此、谷满、羊街、从岗10个村民委员会,140个村民小组。地理气候 珠街彝族乡属于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段,南北长23.5公里,东西长22公里。
西北部阿依山最高峰顶海拔2816.3米,最低海拔黑惠江1100米,地势两边高,中间凹,呈“板瓦”状,东、南、西、北都是高山,略中部是黑惠江。黑惠江自北向南平缓流淌,纵流珠街境内长达22.5公里,八条支流像八只小蝌蚪依偎着黑惠江。
珠街彝族乡呈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625毫米。经济社会 2007年末,全乡有居民4166户,总人口15553人,其中少数民族14532人,占总人口93.44%,农业户数3832户,人口15046人,占总人口的96.74%。
2007年末,珠街彝族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434.8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2万元,本级财政收入333.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7.1元。全乡产粮7936万公斤,年实现产值600万元。
烤烟种植完成产量165万公斤,年实现产值1620.97万元。大生畜存栏13100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000万元以上。
全乡有泡核桃81728亩,人均占有面积达3.8亩,年产干果858多吨,年实现产值957.36多万元。全乡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579人,教师36人。
有村完小10所,社小及其它校点19所,在校小学生1369人,教师79人。有中心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0个。
广播电视覆盖率86%,有线电视覆盖率3.4%。乡内公路里程193.47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自然村通车率达90%。
小Ⅱ型水库3座,主要灌溉沟渠48条,小水窖口12417(其中烟用水窖5771口),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达45%。自然资源 全乡拥有林地280005亩,森林覆盖率55.7%,培育了100多万立方米的活木苗材,主要树种有云南松、红椿、楠木、香樟、核桃、水冬瓜、杜鹃、山茶等。
林间菌类和野生药材种类繁多,有羊肝菌、香菇(又名香蕈)、木耳、鸡枞等菌类,也有松茸、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林间常有虎、熊、豹、麂子、白鹇等野生动物出没。
全乡耕地面积27757亩,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豆类、油菜、茶叶、烤烟、辣椒、红花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珠街黄豆、羊街辣椒走俏市场,深受青睐。
珠街彝族乡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金宝田坝心、珠街白合、子堂下比巴、比此沿江等地,有储量可观的锑矿、铜矿矿床和非金石的硅灰石。民族文化 珠街境内有彝、苗、傈僳、白、回、景颇、傣族等七个少数民族杂居,少数民族人口14261人,占总人口的93.1%,其中彝族13620人,占总人口的89%。
珠街是全县乃至全市,彝族聚居最为集中,彝族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民族乡。生活在珠街这块热土上的各民族勤劳质朴、能歌善舞,创造了绚烂多采的民族文化。
神秘、动人的古老传说,香味浓郁的彝族小罐茶,热情淳朴的彝家敬茶敬酒歌,多姿多彩的彝、苗族“打歌”,优美动听的山歌和“彝族唢呐”……凝成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文艺节目多次在市县文艺汇演中取得优异成绩。
2003年珠街彝族乡被保山市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2004年中央电视台记者亲赴珠街采访,《珠街打歌表演》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文艺桥》栏目播出,深受关注;2005年谷满依码箐葫芦笙音乐、依码箐傈僳族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以及四位民间传统文化继承人被列入市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彝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火把节。
这天不仅要宰猪宰羊喝酒,而且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一起,开展打陀螺、对山歌、打秋千等文体活动。晚上举着点燃的火把,巡绕住宅、田间,用陈松香洒火把,以驱虫除害,驱除邪气,播撒美好祝福,之后彝族儿女们不分男女,不分老幼,成群的围在熊熊的篝火旁,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珠街将坚持“抓机遇,重基础;强科技,建支柱;粮烟林畜齐发展,富彝民、兴彝乡”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万亩优质粮食基地、万亩优质烟叶生产基地、10万亩核桃基地、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四大基地为重点,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稳定推进“四村” 建设,构建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彝乡。
6.昌宁县的地理环境
2007年,昌宁县生产总值达到22.09亿元,比2002年增加10.9亿元,年均增长10.9%,第一产业增加值由5.7亿元增加到了9.6亿元,年均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3亿元增加到了5.4亿元,年均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由3.2亿元增加到了7.1亿元,年均增长14.4%。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51.1:20.3:28.6调整为43.3:24.5:32.2。 2012年全年生产总值579087万元,同比增长12.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772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10241万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37074万元,增长19.1%,三次产业分别拉动国民经济增长2.9、4.8和5.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6.8:27.1:26.1调整为40.0:36.3:23.7。
2007年,昌宁县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16.3亿元,年均增长7.1%。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实现总产14.8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达432公斤。
甘蔗、烤烟、香料烟、茶叶和核桃产业面积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香料烟、茶叶和核桃产业位居全市第一位。2006至2007年榨季入榨甘蔗65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收购烤烟19.4万担,实现产值9748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1.5%和94%。收购香料烟8.8万担,实现产值4566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3.7倍和3.9倍。
生产干茶6877吨,比2002年增长63.7%;实现产值3.06亿元,是2002年的10.4倍。新植泡核桃24.2万亩,总面积达75万亩,是2002年的2.5倍;实现产量8100吨,是2002年的2.6倍。
林业、畜牧、果蔬等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完成造林47万亩;畜牧业肉类总产3.9万吨,现价总产值3.9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70.1%和58.9%。整合各类资金2700万元,实施新农村试点建设72个,取得阶段性成效,田园勐廷等试点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2012年昌宁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5730万元,同比增长7.1%。其中: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206431万元、11419万元、135000万元、6550万元、6330万元,分别增长5.45%、1.98%、11.1%、1.46%、1.86%。
茶叶、泡核桃,油菜籽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粮食 烤烟 香料烟 甘蔗 茶叶 泡核桃 油菜籽 水果 蔬菜 计量单位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2012年 188870 15000 5645 622100 15425 23003 4849 107791 119039 比上年±% 4.69 8.3 2.51 12.07 20.24 14.98 20.3 -9.7 15.7 2007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0.36亿元,年均增长19.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3亿元,年均增长17.8%;利润总额达4000万元,年均增长52%。行业整合和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成功引进了康丰、龙润、立得、兴牧、桦东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了恒盛、贞元、建星、映山等一批骨干企业。
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贞元、盛吉、恒盛、康丰等企业相继完成了一批技改扩建和节能降耗项目。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通过市级评审,木材加工园建设已经启动。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昌宁县个体私营户达11738户,比2002年增加7011户,其中私营企业345户,比2002年增加255户;上缴税金达9005万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 2012年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29279万元,含小湾电站、电力公司,同比增长37.5%,实现工业增加值175200万元,增长15.3%,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304430万元,增长53.4%;重工业产值224849万元,增长21.1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7951万元,比上年增长36.25%;实现利税20058万元,增长19.86%,在18户县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5户亏损。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2011年比上年±%食糖 吨 70784 41.8 精矿含锡 吨 77 -22.22 水泥 吨 426796 426.67 工业硅 吨 17674 9.28 机制纸及浆板 吨 6540 -18.81 发电量 万度 12698 6.13 原煤 万吨 35.59 3.49 砖 万块 14946 -2.06 精制茶 吨 21416 52.2 酒精 千升 6895 70.25 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218万元,比2002年增加6257万元,年均增长10.2%;基金收入42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195万元,比2002年增加2828万元,年均增长7.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732万元,比2002年增加24114万元,年均增长18.1%。积极构建新型银政企合作关系,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用不断增强。
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亿元,年均增长19.4%;贷款余额12亿元,年均增长7.9%。城乡消费持续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亿元,年均增长15.6%。
零售物价总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分别为106.3%和106.6%。实现旅游总收入3190万元。
2012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9799万元,同比增11432万元,增长16.7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110万元,同比增10398万元,增长24.93%。
完成财政总支出232157万元,同比增71364万元,增长44.3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5207万元,同比增64948万元,增长43.22%。
昌宁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0870万元,比2011年增长15.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1389万元,比年初增长20.05%。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6599万元,比年初增长12.76%。人均储蓄存款7242元,同比增1170元,增长19.27。
7.文化常识之地名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地)(东)(南)(西)(北)。
(2)八荒;八为(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八个方向,八荒指(天下)。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梁州)、(荆州)、(雍州)。
(4)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省则称江右。
(5)江南:原意江之南。“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之意,大江即长江。因此在地理上,“江南”一般泛指“长江以南”。
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一般指以湖北以南的江南部分包括湖南、江西一带。
近代专指苏南和浙北一带。另:唐贞观十道,江南道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江苏的丹阳以东南和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
而诗文中说的江南,是指被文人所美化了的地区。主要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的太湖流域。
文化上关于江南的定义,并不局限于长江南北,而是指以苏锡常的太湖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扬州文化,徽州文化,金陵文化在内的一种水乡文化。
说起江南,大家都自然想到苏锡常,杭嘉湖,明州绍兴一代,在古代,称之为江南六府(苏州,常州,湖州,杭州,淞江,嘉兴)。
(6)江湖:①(旧时四方各地)②指各处流浪卖艺、卖药生活的人,也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职业。
(7)江河: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8)中原:历史上指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有学者认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为史书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南部。后来中原所指范围逐步扩大,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9)填写山名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8.问一些文化常识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焚书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孔子六艺】(也可称古代六艺)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数:算法(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