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常见的66个易错成语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5.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能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他东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形容妇女。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易“褒贬颠倒”的成语18.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19.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20.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21.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22.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23.沁人心脾:形容诗歌或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24.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25.别出心裁:形容构思、设计等独创一格。26.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27.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易“语境不合”的成语28.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
29.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就不能用。30.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31.名不虚传:名指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32.耳濡目染: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33.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易“语境重复”的成语34.刻骨铭心: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
35.忍俊不禁: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36.难言之隐: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7.南柯一梦: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38.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39.如芒在(刺)背: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像如芒在背”。40.遍体鳞伤:形容被打得全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41.当务之急: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42.接踵而至: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43.津津乐道:指饶有兴趣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44.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45.责无旁贷: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46.生灵涂炭: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47.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48.见(贻)笑大方: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49.自惭形秽: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惭形秽”。50.莘莘学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51.扪心自问: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心自问地自责”。52.真知灼见:指正确透彻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53.满腹经纶:形容人很有学问和才干,不能用作“满腹经纶的学问”。54.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55.妄自菲薄: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妄自菲薄你自己”。56.不虞之誉:出乎意料的称赞,不能用作“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57.日理万机: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58.无地自容:指十分害羞,不可用作“羞得无地自容”。
59.恍然大悟: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60.任重道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61.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不能用作“正方兴未艾”。62.芸芸众生:原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后用以指一大群普普通通的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芸芸众生”。
63.耿耿于怀: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耿耿于怀”。64.感激涕零: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感激涕零得流下了眼泪”。
65.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楚分明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66.眼花缭乱:形容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高考加油哦。
2.高考易错成语100例大全
001.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表示非常的渺小。
002.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003.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折桂,指人考中进士。旧时指人登科。
004.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00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灾祸;池,护城河。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006.良莠不齐:良,善良,指好人;莠,恶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
007.诚惶诚恐:惶,害怕。原来是封建臣子对君王上奏的套语,表示尊敬、服从,又恐惧不安。现在用来形容尊敬、服从或不安的样子。带有贬义。
008.魑魅魍魉: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009.充耳不闻:充,堵塞。塞住耳朵不听。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
010.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彻底。)
011.出水芙蓉: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012.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后用来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用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013.础润知雨:屋的基石。看到基石湿润就知道要下雨。比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
014.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
015.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016.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就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017.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018.错彩镂金:错,涂饰;镂,刻。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烂。
019.大而无当:虽然很大,但不实用。
020.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021.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现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022.椎心泣血:椎心,捶打胸脯;泣血,悲切得哭不出声音,就象眼睛中要流泪一样。形容悲痛到了极点。读音chui2
023.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不能离开。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024.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厉害共同。
025.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样子。肚子肥大,多形容孕妇和剥削者。
026.大相径庭:劲挺,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远。
027.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己炫耀,表面好象很笨拙。
028.待价而沽:沽,出卖。等待高价出售。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
029.戴月披星:形容早出晚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
030.箪食壶浆:箪,古代盛饭的竹器;食,食物。古时候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老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此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031.箪食瓢饮:一箪的食物,一瓢的饮料。古代指贫苦的生活。
03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地步。也写作升堂入室。
033.得陇望蜀:比喻人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
034.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透彻深刻,就像看火一样。
035.大快人心:使人们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坏人坏事受到应得的惩罚或打击。
036.殚精竭虑:耗尽精力,费尽心思。竭,用尽;虑,思索。
3.高考易错成语500例答案100
高考易错成语500例:
出人投地(头) 走头无路(投) 装黄门面(璜) 众口烁金(铄) 中流抵柱(砥) 直接了当(截) 自曝自弃(暴) 置若惘闻(罔) 真知卓见(灼) 张慌失措(皇) 仗义直言(执) 责无旁代(贷) 再接再励(厉) 运筹帷握(幄) 欲盖弥张(彰) 营私舞敝(弊) 沓无音信(杳) 同仇敌慨(忾) 投机捣把(倒) 图穷匕现(见) 退化变质(蜕) 文过是非(饰) 无耻滥言(澜) 相形见拙(绌) 消声匿迹(销) 心浮气燥(躁) 形消骨立(销) 修茸一新(葺) 修养生息(休) 宣宾夺主(喧) 诩诩如生(栩) 暇思迩想(遐) 一张一驰(弛) 一愁莫展(筹) 言简意该(赅) 挺而走险(铤) 叹为观只(止) 世外桃园(源) 如法泡制(炮) 磬竹难书(罄) 轻歌漫舞(曼) 前踞后恭(倨) 迫不急待(及) 破斧沉舟(釜) 披星带月(戴) 披肝历胆(沥) 篷筚生辉(蓬) 沤心沥血(呕) 奴颜卑膝(婢) 弄巧成绌(拙) 暗然失色(黯) 按步就班(部) 白璧无暇(瑕) 别出新裁(心) 病入膏盲(肓) 并行不背(悖) 不加思索(假) 草管人命(菅) 层峦迭嶂(叠) 缠绵悱测(恻) 陈词烂调(滥) 穿流不息(川) 惮精竭虑(殚) 耳儒目染(濡) 飞扬拔扈(跋) 愤发图强(奋) 蜂涌而至(拥) 斧底抽薪(釜) 富丽堂黄(皇) 肝脑途地(涂) 感人肺腹(腑) 膏梁子弟(粱) 功亏一匮(篑) 鬼计多端(诡) 海角天崖(涯) 汗流夹背(浃) 好高鹜远(骛) 和霭可亲(蔼) 轰堂大笑(哄) 怙恶不俊(悛) 涣然一新(焕) 积毁消骨(销) 急流勇退(激) 坚如盘石(磐) 金榜提名(题) 金壁辉煌(碧) 精神焕散(涣) 苦心孤旨(诣) 口干舌躁(燥) 烂竽充数(滥) 离经判道(叛) 礼上往来(尚) 历兵秣马(厉) 历精图治(励) 缭原烈火(燎) 留芳百世(流) 流言非语(蜚) 龙盘虎据(踞) 录录无为(碌) 落英宾纷(缤) 貌和神离(合) 美玉无暇(瑕) 明辩是非(辨) 名列前矛(茅) 明火直仗(执) 名记不忘(铭) 摸糊不清(模) 莫不关心(漠) 默守成规(墨) 目不交捷(睫) 脑羞成怒(恼) 凤冠霞佩(帔) 振人心魄(震) 民生凋弊(敝) 不温不火(瘟) 坐想其成(享) 前扑后继(仆) 兵慌马乱(荒) 融汇贯通(会) 巾国英雄(帼) 日新月益(异) 背景离乡(井) 如洪气势(虹) 空空如野(也) 淋漓尽至(致) 蛋丸之地(弹) 怨天由人(尤) 无可非异(议) 洁然一身(孑) 直言不诲(讳) 锋芒必露(毕) 故名思义(顾) 相反相承(成) 事得其反(适) 劳役结合(逸) 占了上峰(风) 包罗万项(象) 轻而一举(易) 不可名壮(状) 道貌暗然(岸) 无精打彩(采) 浮想联篇(翩) 物及必反(极) 无可质疑(置) 及及可危(岌) 人才倍出(辈) 养尊处悠(优) 受益非浅(匪) 不求慎解(甚) 出类拔粹(萃)自立更生(力) 不可就药(救) 忧心重重(忡) 孩啼时代(提) 争争日上(蒸) 功不可抹(没) 致关重要(至) 应辨能力(变) 珊珊来迟(姗) 人至义尽(仁) 义气用事(意) 余勇可估(贾) 永保青年(葆) 举旗不定(棋) 无则加免(勉) 冒然行动(贸) 哀声叹气(唉) 针贬时弊(砭) 当物之急(务) 辛辛学子(莘) 腆不知耻(恬) 彼彼皆是(比) 苇编三绝(韦) 百孔千窗(疮) 炉火纯清(青) 自名得意(鸣) 胜气凌人(盛) 一本万历(利) 势均利敌(力) 悬梁刺骨(股) 名思苦想(冥) 珠丝马迹(蛛) 全宜之计(权) 老声常谈(生) 一獗不振(蹶) 立杆见影(竿) 大气晚成(器) 精兵减政(简) 委屈求全(曲) 棉里藏针(绵) 合盘托出(和) 举止安祥(详) 大名顶顶(鼎) 立案侦察(查) 勾通南北(沟) 纷至踏耒(沓) 以老卖老(依) 口密腹箭(剑) 山青水秀(清) 不及不离(即) 一泄千里(泻) 嘻笑怒骂(嬉) 滥芋充数(竽) 卑躬曲膝(屈) 岂人忧天(杞) 吊以轻心(掉) 发聋震聩(振) 惩前必后(毖) 坐地分脏(赃) 乌和之众(合)
4.语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语文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要熟记基本常识 记叙文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六、描写人物的角度(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说明文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小说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议论文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或者: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标点符号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表引用;表强调;表特定称谓;表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表解说;表总结;表递进;表话题转换;表插说。二、常见题型答题方法及要点:(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划线句的作用:答题格式: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______作铺垫;语言上运用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______特点(感情)。
(是具体情况回答,三方面不一定全都答到)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比喻答题格式:运用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拟人答题格式:运用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
2、排比:加强语势;答题格式:运用__排比____修辞手法,加强语势强调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运用设问修辞手法,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加强语势,突出强调;答题格式: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加强语势,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5、对比: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运用对比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6、反复:加强语气,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可否删除)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一般答题格式(记叙文):不行。____词表示________的意思,词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如果删除(或换成)就________。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一般答题格式(说明文):不行。____词表示________的意思,如果删除就表示______意思,这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或(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或(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所以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本段记叙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2.说明文:格式:本段说明介绍了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格式:本段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 + 论点 。
:(七)说明方法的作用1.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说明了 (事物) 的 (特征) 。2.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事物) 的 (特征) 。
3.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 (事物) 的 (特征) 。4、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更具体地说明 (事物) 的 (特征) 。
(八)说明文开头引用诗句或故事的作用 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可读性,。(九)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背景。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烘托气氛。
4.衬托人物性格、情绪。(十)赏析某个句子 运用_______修辞手法(或运用_____写作。
5.高考语文题型复习
背背古诗文,其实没什么用,只是可以调节放松心情
高考作文很死,就是多看点高分作文,说白了就是背套路,套路有了,50分打底
诗词鉴赏一定要多做找感觉,可以一直练到考前,还有一种办法是多看例题看别人是怎么赏析的,多看就会找出规律,其实这里面还是很有规律性的
还有作文要尽量多找点新颖的作文材料备用,考试忌用老掉牙的材料,但能用出新意也是可以的
文学常识要牢记,分数虽不多但有时也很值钱的
总之,放松心态就好,现在对于语文来说已经不用狂做题了 1.可以用个本子把自己经常错的字词抄下来,平时多背,考试前作为重点复习
2.考试时,古文的知识点都是曾经在书本上出现过的,所以课本的语言点一定要熟悉。
3.我高考前两个月坚持每天做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大概小篇短古文三四篇,现代文两篇,做完认真对答案.对古文是找出自己知识的缺漏.对现代文是知道不同的问法有不同的答法.找出自己和答案的差别。 赏析也是要把那些修饰方式归纳,并区别好,答题的时候先指出,再对那题进行一下分析
4.注意归纳,把古文常用字的意思和各种文言现象归纳好.并把现代文中出现的修辞方式,表达方式等归纳
5.平时读课外的古文可以增强语感
6.考试前多读作文书,三四篇每天,并准备几个开头结尾的形式,考试的时候看哪个适合就套用.有文采很好,但注意不要写太偏激,要扣住中心,稳中求胜,不要太冒险
我高考的时候就是用这几招的,力挽狂澜啊~
6.列举高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和常涉及名著,详细一点,谢谢
纲将原本两条分开表述的内容合并为一条:“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这样表述,更加简明、准确,没有涉及实质上的变化。 这一考点,多数省市采用不考查或是在诗歌鉴赏、古诗默写中有所涉及。
当然,也有个别省市单独命题。如浙江省、辽宁省的试题都曾直接考查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
【备考策略】我们在复习这一考点时,不必记忆过多,只需要记忆古今中外名家的时代或国别,代表作或是名句即可。【走进高考】例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
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磅》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答案】B 【分析】第7题考查中外重要作家作品、文学史以及文学体裁方面的常识。
能力层级为A级。 文学常识的考查,一般是以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作家作品为考查范围,把有关作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年代、国别、代表作品、文学史以及文学体裁等方面的内容加以编排,让考生判断正误。
本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答案应为B项。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
他的著名散文《项脊轩志》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学生应不陌生。而“桐城派”则是清代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方苞、姚鼐都有作品入选中学教材,考生不难做出判断。
A、C、D三项涉及的文学常识,也均没有超出中学语文教材的范围。考生只要对有关课文资料或注释文字稍加留意,应该是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的。
例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江西、山西、天津卷) A.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庄子》等。
B.元杂剧是一种歌舞剧,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
C.话剧《日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是曹禺继《雷雨》之后的又一部优秀作品。 D.《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巴尔扎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项链》的作者莫泊桑,都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答案】D 【分析】第7题考查中外重要作家作品、文学史及文学体裁方面的知识。能力层级为A级。
供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试验用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文学鉴赏常识”“文学发展常识”的教学内容,2001年度的《考试说明》在“识记文学常识”一项下,共提了四项考查范围,一是“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二是“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三是“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四是“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其中第四项内容不列入2001年度考试范围。
这部分内容知识性强,学习时以识记为主,但并不要求死记硬背,而是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问题。本题要求判断出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就体现了这一命题意图。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也就是说,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巴尔扎克、莫泊桑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但沙士比亚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把莎士比亚说成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显然是错误的。
D项涉及的几个作家作品,在高中语文第四册教科书中出现过。A、B、C三项的表述均是正确的。
A项关于先秦散文的内容在高中语文第一册教科书中出现过,B项关于元杂剧的内容,C项关于《日出》的内容,均见于第四册《语文读本》。考生只要对这些课本或资料稍加留意,是不难作出正确判断的。
【踩点热练】(一)填空题: 1、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 )。 2、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经历十年艰辛写下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3、我国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是( )。 4、被称为“一代词宗”的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是( )。
5、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时代的( )。 6、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封建白话短篇小说是鲁迅的( )。
7、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 )。 8、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 )和( ),他们分别被尊称为至圣和( )。
9、《春秋》三传是指( )、( )和《谷梁传》。 10、公安三袁是指( )、( )和袁中道。
11、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 )、俄国的( )和美国的( )。 12、“三言”是指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个话本集:( )、( )和( )。
13、王勃、杨炯、卢照邻和( )并称为“初唐四杰”。 14、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指罗贯中的( )、施耐庵的( )、吴承恩的( )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15、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指吴沃尧(又叫吴趼人)的( )、李宝嘉的( )、刘鹗的( )和曾朴的《孽海花》。 16、元杂剧四大悲剧指关汉卿的( )、马致远的( )、白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