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的语言知识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语言文学概论、美学。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章。绪论简介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及现代汉语的基本特点。其它五章,分专题阐述有关理论,交联系实际分析各方面具体的语言文学现象。
写作
写作通论:包括主题、题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写作文体论:讲授消息、通讯、散文等记叙类文体、思想评论、文学评论、杂文等认识论类文体,以及科普小品、调查报告等应用类文体的写作理论和操作技巧。
中国现代文学(含作品选)
根据中国现代文学自身发展和我国新民主义革命形势展的特点,分三个时期。第一编:“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17-1927);第二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27-1937);第三编: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文学(1937-1949)。先概述每个时期的文学史,然后重点讲述每个时期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概论
本课程包括导论、文学活动、文学生产、文学消费与接受五大部分,导论论述了文学理论的性质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问题。其余四部分分别对文学的性质及文学现象各环节进行论述,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文学及文学现象的基本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含作品选)
本课程以1949年建国以来的中国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文学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与文学自身的特点,着意通过文学观念的演变,对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这六大文学体裁各自的文本,在当代中国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作面面观,从而形成纵横交织的开放式史论构架。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包括:古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古书的标点、注解、翻译、古代文化常识。按时代和文体讲授先秦诸子的散文、韵文、唐宋诗词等文选,要求掌握一千多个常用词,掌握古汉语语音、语法知识,能阅读古代汉语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含作品选)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选讲各个历史时期主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
外国文学(含作品选)
该课程内容分欧美与亚非两部分,以欧美文学为主。这部分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古代到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中篇为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下篇介绍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欧美文学。该课程以略古详近,重点突出为讲授原则,着重讲授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欧洲近代文学,对其中成就较高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又给以更多的篇幅;在注意介绍文学史的单位知识的同时,着重分析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的定义、分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语言的本质、发生、发展、分化统一、相互影响;语言的交际功能、与思维、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系统性、符号性,语言和言语、音位、语义、语言学方法论;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
美学
1、美学的哲学基础;2、美感结构分析;3、审美发生;4、美感形态;5、审美欣赏与批评;6、审美教育;7、美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框架的分析(美的本质论)。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的性质与教学任务、体系与研究;中学语文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学语文教学的师生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与教材;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备课与编写教案;中学生课外活动指导。
2.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小知识
汉语:一、语言 汉语的标准语是近几百年来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逐渐形成的。
它的标准音是北京音。汉语的标准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
在广义上是指汉族的语言,狭义上指普通话,另外还有国语、华语、中文等称呼都是指汉语。毫无疑问,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世界上大约有1/5的人使用汉语作为母语。
汉语也曾对其周边的国家的语言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例如日语、韩语、越南语中都保留有大量的汉语借词以及汉语书写体系文字。
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汉语是或是一种中国语文。
汉语作为世界特有的象形文字语言,文字高度的统一与规范,现代汉语有统一和规范的语法,尽管方言发音差异特别大,但是书面语言规范,没有方言差异造成的书面交流障碍。 二、文字 汉字用来记录汉语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一直沿用到今天,没有中断过。
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里,汉字不仅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而且记录下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料;甚至跨越国界,被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借去记录非汉语语言。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也不断有人批评汉字的缺点,主要是说汉字难认、难写、难于机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
因此在扫盲、儿童识字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不如拼音文字效率高。 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有它的短处,但是也有它的长处。
汉字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古今汉语字音的差别很大。
但由于2000年来字形相当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字义的变化比较小,所以先秦两汉的古书今天一般人还能部分看懂。如果古书是用拼音文字写的,现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了。
有些方言语音差别也很大,彼此不能交谈,可是写成汉字,就能互相了解,道理也是一样的。 50年代开始进行简化汉字的工作。
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规定了2200多个简化汉字(包括用简化偏旁类推的字)。这项工作目前已告一段落,今后在一个时期内将保持稳定,不继续简化。
因为不断简化会破坏文字的稳定性,而且简化一批字以后,原来的繁体字并不能废除。结果是汉字的总数有增无减,反而加重了学习和使用的人的负担。
关于文字拼音化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从理论上说,任何自然语言都可以用拼音文字记录。
但是由于汉语方言分歧,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没有取得广泛、切实的成效以前,改用拼音文字会给方言区的人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汉字历史悠久,大量的文献都是用汉字记录的。
一旦改弦易辙,势必在文献的广泛利用上造成一定困难,在社会心理和民族感情上也可能引起波动。事实上,由于长时间使用汉字这一可以表意的书写系统,汉语中可以存在大量同音字词,而且这个现象确实发生了,现在一个音节最多可以对应几十上百个汉字,如果使用拼音来记载语音,会出现不读出来就看不懂的现象,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也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如果真要进行汉字拉丁化的工作,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汉语发展到合适的程度以前,最好搁置拉丁化的计划。
3.初中上语文基础知识知识归类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 为学习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记忆型、应用型。
从高考考纲考点考题上看,记忆型的知识,起码有字词的音形义(历年第1第2等试题),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题、30题),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实词的比较(1996年12、13、14题)等。应用型的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近义词和成语的选择、病句的诊断、古今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几乎覆盖所有考题。
二、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1、强化记忆的“秘诀”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
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
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 ②复记:“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
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
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
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③化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对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化简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记得牢、多、快。
这里介绍三种化简法。第一,抓共性化简。
如很多形声字、会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手”的变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变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变形。
抽出变形“人”和“手”,能帮我们区分很多汉字的形和义。如“陷”左上为人凡īan 韵者皆从“xiàn”(“陷”之古字),“舀”上为手,凡ao韵者皆从“舀”。
“舁”下为手,当“举”讲,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张开的两只脚)。
“牧”以“牛”、“人”会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烛夜读”之用,“兼”乃以手撮双禾,所以解为同时取得、同时、再加上、还有等。
第二,举“例句”化简,如通过“狼吞虎咽”掌握“使动”;通过“歌喉甜润”掌握“形容式”通感;通过“我有个姐姐在北京读书”和“我有理由反驳你”,掌握“有”字带起的“兼语式”和“连动式”等等。第三,编“歌诀”化简。
如学习了逗号的多种用法,可自编自己能领悟的歌诀:句子当中常停顿,要用逗号来分清:复句中,分句间;单句中,很关键--主谓长,或倒装,动词后,宾语长;状语在句前,句中又较长;称呼应对序次后,插入成分在两旁;复杂并有停顿,用逗用顿细思量。 ④强联:“变形易色,随风东西”。
要善于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这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如果发现不了上述联系,宁可根据个人体验或外部的、偶然的联系,“强行自制”一种联系,不怕“变形易色,随风东西”。
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岂不《南腔北调》?《论雷锋塔的倒掉》,乃一《坟》堆;“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是〈战国策〉;“莫(摸)里哀”作茧自缚〈吝啬鬼〉。又如记忆古代的人名与字,如没有“互补”、“互反”关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⑤札记:“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闲云”飘来荡去,“一片”不能成雨。
一定要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这里参考考纲考点和考题,提供一个分类纲要:容易读错的字(如形、义也易出错,不妨就地记录,下列各项也可照此处理):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不易掌握的关联词语;语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辞;标点符号;古今文化常识;古今文学常识;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实词;写作常识;写作素材。
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还用自己作札记吗?用,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而录辑的,使用起来不切合每个人的情况,浪费时间。应将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录出来,以免复习时作无用功。
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没空作札记,或者集中突击抄录、背诵,结果还是“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仍是一笔糊涂账。 2、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可靠途径 高考《语文科说明》强调:“语言知识着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
这和《大纲》中“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
4.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语言文学概论、美学。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章。绪论简介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及现代汉语的基本特点。
其它五章,分专题阐述有关理论,交联系实际分析各方面具体的语言文学现象。 写作 写作通论:包括主题、题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写作文体论:讲授消息、通讯、散文等记叙类文体、思想评论、文学评论、杂文等认识论类文体,以及科普小品、调查报告等应用类文体的写作理论和操作技巧。 中国现代文学(含作品选) 根据中国现代文学自身发展和我国新民主义革命形势展的特点,分三个时期。
第一编:“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17-1927);第二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27-1937);第三编: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文学(1937-1949)。先概述每个时期的文学史,然后重点讲述每个时期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概论 本课程包括导论、文学活动、文学生产、文学消费与接受五大部分,导论论述了文学理论的性质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问题。其余四部分分别对文学的性质及文学现象各环节进行论述,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文学及文学现象的基本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含作品选) 本课程以1949年建国以来的中国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文学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与文学自身的特点,着意通过文学观念的演变,对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这六大文学体裁各自的文本,在当代中国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作面面观,从而形成纵横交织的开放式史论构架。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包括:古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古书的标点、注解、翻译、古代文化常识。
按时代和文体讲授先秦诸子的散文、韵文、唐宋诗词等文选,要求掌握一千多个常用词,掌握古汉语语音、语法知识,能阅读古代汉语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含作品选)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选讲各个历史时期主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
外国文学(含作品选) 该课程内容分欧美与亚非两部分,以欧美文学为主。这部分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从古代到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中篇为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下篇介绍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欧美文学。该课程以略古详近,重点突出为讲授原则,着重讲授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欧洲近代文学,对其中成就较高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又给以更多的篇幅;在注意介绍文学史的单位知识的同时,着重分析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的定义、分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语言的本质、发生、发展、分化统一、相互影响;语言的交际功能、与思维、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系统性、符号性,语言和言语、音位、语义、语言学方法论;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 美学 1、美学的哲学基础;2、美感结构分析;3、审美发生;4、美感形态;5、审美欣赏与批评;6、审美教育;7、美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框架的分析(美的本质论)。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的性质与教学任务、体系与研究;中学语文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学语文教学的师生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与教材;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备课与编写教案;中学生课外活动指导。
5.文化基础知识一般指些什么
楼主你好! 文化基础知识,考什么?很难回答你的,什么类型的知识都有“文化基础知识”的,比如说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导游的、文艺的等等,都有它“文化基础知识”。
你的看看你公司那些出题目的人,它对什么比较在行,他总不可能出些他都不懂的题目吧。 给你找了这个,你参考一下: 文化基础知识: (1)文化的概念、特性;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流行文化的概念、特性,流行文化的分析方法。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知识产权主要指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对你有帮助,祝你天天快乐。
6.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7.高中语文语言基础知识汇总主要是简明、得体连贯的语言运用知识要点
最佳答案 检举 隐藏 文学常识 [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比较零碎,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需要整理一下. 一古典文学 (一)春秋时期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伐檀》《硕鼠》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六则 《侍坐》 《季氏将伐颛臾》《荷 丈人》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传是左秋明所作.《曹刿论战》《 之战》 (二)战国时期 《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庖丁解牛》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齐桓晋文之事》《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 《荀子》,作者荀况,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劝学》 《韩非子》,韩非和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韩非,荀子的学生.《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五蠹》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察今》《察传》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作.《愚公移山》 《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刺秦王》 《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共17篇.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楚国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离骚》为代表作.《涉江》 (三)汉朝 贾谊,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过秦论》《论积贮疏》 《淮南子》,西汉刘安及其门客编辑,为杂家著作.《塞翁失马》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年),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承父业任太史令.《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 《汉书》,纪传体史书,东汉史学家班固受诏编写,未完,死于狱中,后由班昭、班彪等完成.《苏武》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大约产生于汉代末,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四)魏晋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军事家.《出师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七步诗》 《搜神记》,笔记体志怪小说,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干将莫邪》 陶渊明(365~427年),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字潜,字渊明),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诗的新境界.《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古代一部记我国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三峡》 《后汉书》,南朝史学家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 《张衡传》 丘迟,南朝齐、梁间的文学家.《与陈伯之书》 《木兰诗》,民间叙事诗,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木兰诗》 吴均,南朝人.《与朱元思书》 (五)唐朝 唐初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涣,诗人,歌咏边塞的诗歌最著名.《凉州词》《登鹳鹊楼》 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春晓》《过故人庄》 王昌龄,擅长七绝,主要写边塞诗和宫怨诗.《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世人称"王右丞",其诗有诗、画、音乐合一的特色.《观猎》《鸟鸣涧》《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存诗近千首. 《夜静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望天门山》《秋浦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杰出现实主义诗人.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语言准确,存诗1400多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深刻反映现实,反映民众的疾苦,感情充沛,语言通俗,雅俗共赏.存诗近3000首.《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卖炭翁》《琵琶行(并序)》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马说》《师说》《原毁》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xie)州人.积极提倡古文运动,写出大量优秀散文、游记、寓言、诗歌等作品.《小石潭记》《童区寄传》《捕蛇者说》 杜牡,字牧之,号樊川.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江。
8.语文基础知识考什么
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1、强化记忆的“秘诀”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
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 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
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
②复记:“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 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
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 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
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
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③化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对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化简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记得牢、多、快。这里介绍三种化简法。
第一,抓共性化简。如很多形声字、会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手”的变形。
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变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变形。抽出变形“人”和“手”,能帮我们区分很多汉字的形和义。
如“陷”左上为人凡īan 韵者皆从“xiàn”(“陷”之古字),“舀”上为手,凡ao韵者皆从“舀”。 “舁”下为手,当“举”讲,不是“鼻”的下部。
“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张开的两只脚)。“牧”以“牛”、“人”会意。
“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烛夜读”之用,“兼”乃以手撮双禾,所以解为同时取得、同时、再加上、还有等。 第二,举“例句”化简,如通过“狼吞虎咽”掌握“使动”;通过“歌喉甜润”掌握“形容式”通感;通过“我有个姐姐在北京读书”和“我有理由反驳你”,掌握“有”字带起的“兼语式”和“连动式”等等。
第三,编“歌诀”化简。如学习了逗号的多种用法,可自编自己能领悟的歌诀:句子当中常停顿,要用逗号来分清:复句中,分句间;单句中,很关键--主谓长,或倒装,动词后,宾语长;状语在句前,句中又较长;称呼应对序次后,插入成分在两旁;复杂并有停顿,用逗用顿细思量。
④强联:“变形易色,随风东西”。要善于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这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
如果发现不了上述联系,宁可根据个人体验或外部的、偶然的联系,“强行自制”一种联系,不怕“变形易色,随风东西”。 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岂不《南腔北调》?《论雷锋塔的倒掉》,乃一《坟》堆;“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是〈战国策〉;“莫(摸)里哀”作茧自缚〈吝啬鬼〉。
又如记忆古代的人名与字,如没有“互补”、“互反”关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 ⑤札记:“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
“闲云”飘来荡去,“一片”不能成雨。一定要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
这里参考考纲考点和考题,提供一个分类纲要:容易读错的字(如形、义也易出错,不妨就地记录,下列各项也可照此处理):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不易掌握的关联词语;语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辞;标点符号;古今文化常识;古今文学常识;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实词;写作常识;写作素材。 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还用自己作札记吗?用,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而录辑的,使用起来不切合每个人的情况,浪费时间。
应将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录出来,以免复习时作无用功。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没空作札记,或者集中突击抄录、背诵,结果还是“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仍是一笔糊涂账。
9.语文文学知识
一、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二、(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三、1、背水一战,讲韩信2、草木皆兵,讲秦王苻坚3、初出茅庐,讲诸葛亮4、东山再起,讲东晋谢安5、对牛弹琴,讲公明仪6、负荆请罪,讲廉颇与蔺相如,请罪的人是廉颇四、1、手2、雨伞五、清明节六、关于《国语》的作者是谁,司马迁最早提到作者是左丘明。但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
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 《吕览》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正名叫《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