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代文体的文化常识

2022-12-28 综合 86阅读 投稿:别搅

1.记,古代的一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记”,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又是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

“记”从实用文章的体裁演变为文学作品的体裁,始于唐,成于宋,与“古文运动”密切相关。散句结体的形式一直没有变,但是文章的内容不同了。

让“录言载事”的“记”成为古代散文第一体裁并名重一时的,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用“记”命名的散文,以“我”的眼界观物、察景、看事、论人,让“我”笔下的事、景、物皆“着我之色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建筑、景物与事件,从远古“记”体文章的主体变成了承担记游记事者之目光、情感或思考的载体。正是“古文运动”,

让“记”从“录言载事”的实用文进化到为抒我心迹、遣我情怀而“记游记事”的文艺文,演变为有一定的描述对象、有一定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文体格局与风范的散文。这样的散文,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扩展资料:

古文体有以下几类:

1、表

(议论文)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2、说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记

(记叙文)杂记。包括: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4、铭

(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5、序

(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6、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7、传

(记叙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古文体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记 (古代的一种体裁)

2.记,古代的一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记:是古代的散文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中,与诗词并列为文学正宗

的,还有另一重要文体,即散文。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

几种不同的概念:①“散文”相对于“韵文”讲,是广

义的,泛指一切无韵的文字。②“散文”相对“骈文”讲,

也是广义的,指那些单行散句,不拘对偶、声律的语文

体,即唐宋以后所称的“古文”。③现代的“散文”概

念则与诗歌、小说、戏剧同为文学体裁之一,包括记叙

散文、抒情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等样式。为了区别于

古代的“散文”概念,也称文学散文。④单指记叙、抒

情散文,这类散文,有时又称“纯文学散文”。因为中

国作家讲究文采,即使是章表书奏之类应用文字,也决不

苟且为之,而是精心结撰,充盈着浓厚的文学色彩。所

以要概括中国散文的发展线索,应以采用广义的散文概

念为宜,同时又要把握住文学性这一基本特征。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集子是《尚

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

的汇编,其中所收集的大都是一些誓词、政府文告、贵

族的告诫之词以及一些记述文字。据说原有百篇,年代

“上断于尧,下讫于秦”(《汉书·艺文志》)。《尚

书》的文字大都佶屈聱牙,不过已初具文学特质,并略

能叙事。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士人们纷纷著书立说,献计

献策,谟猷筹划,一时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散文也

在这种时代气氛里迅速地成长起来。首先得到较大发展

的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以《左传》、《国

语》、《战国策》为代表,诸子散文以《孟子》、《庄

子》、《荀子》、《韩非子》为代表。不过,由于儒、

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大流派,所以,《论语》、《孟

子》、《老子》、《庄子》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最大的。

这时期的散文基本特点是:①感情激越,论辩性强;②

文章宏丽,辞藻华美,结构谨严;③多用寓言和比喻。到

这时,散文的基本形式已经确定,散文史在这里举行了

隆重的奠基礼。汉代继承了战国时代的散文传统,但更

讲究文采,而且偶句增多,有辞赋化倾向。在进入这个

小高潮的同时,也暗伏着骈文的生机和散文的危机。然

而,正是在汉代,产生了司马迁的《史记》这部巨著,达

到了史传文学的高峰。《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

之变”,规模宏大而又结构精严,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

刻画人物性格、抒情议论,都获得极大成功。因此,《史

记》不仅被视为史书的杰作,而且其传记部分也是中国

传记文学的典范。

骈文兴盛之后,散文式微。直到唐代,韩愈、柳宗

元大力提倡“古文”,反对“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的过于矫饰、渐趋空洞的骈

文,散文才重新恢复它的生机与地位。唐宋散文(古文)

基本上直承秦汉的传统,但在杂记文、书信、序等方面

有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游记散文,更显得清新隽逸、生

动活泼。后世的纯文学散文一直沿着这条轨道前进。明

清的小品文是纯文学散文的一种重要样式,这时期的小

品文吸收了唐代以降游记散文的精髓,又融入了魏晋南

北朝笔记文的谐趣和隽永,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魅力

3.中国古代各种文化常识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

《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

《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4.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文学的体裁和文章的体裁说略 吴余珍 体裁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本文着重谈谈文学的体裁和文章的体裁。 文学的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 诗歌的特点:凝练地反映生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想象,构思精巧,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 诗歌的分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按韵律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语言可分为旧体诗、新诗。

我国古代诗歌包括旧体诗、词、曲。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言即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格律极严,句式有五言和七言。词,从篇幅长短来看,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

曲,指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是一种没有说白的韵文形式富于抒情。 我国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用白话写。新诗的格律不像旧体诗那样严格,但诗行有一定的节拍,双数诗行最后一个字一般押韵。

新诗中的自由体新诗更自由,有的甚至不押韵,不用标点。 散文 在古代文学中,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句子排列不整齐的文章,都称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则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即选材广泛自由,表现方法灵活多变,可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但中心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记人记事为中心)和抒情散文(侧重于抒情)。

小说 小说是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和环境。

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肖像、心理活动、行动、语言等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 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小小说等。 中国的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名清章回小说和“五四”以来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灯光、服饰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剧本乃戏剧作品,亦为戏剧表演的“脚本”,由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舞台指示构成。

剧本的戏剧价值是能够演出,也可以脱离舞台供阅读而具有文学价值。 剧本的特点是: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对话性格化,适于舞台演出。

戏剧的分类:按题材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按作品类型分有悲剧、喜剧、正剧(以严肃的矛盾冲突为主);按结构分有独幕剧、多幕剧;按艺术形式分有话剧、歌剧、舞剧、哑剧、戏剧小品等。 文章的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统称为实用文。

1.记叙文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两类。 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记叙文记叙的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记叙文的种类有:新闻、通讯、传记、回忆录、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 2.说明文 说明文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能等内容的文章。

常见的有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3.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的方式表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类文章。

议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议论文中提出并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叫立论;证明别人的论点是错误的,叫驳论。

4.应用文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用的文体,包括书信、计划、报告、合同、总结、说明书、申请书、证明书、便条、条据(借条、领条、收条)、通知、启事等等。

5.关于古代文化常识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何谓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

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

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6.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包括什么及其文体特点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7.介绍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常识】 下列哪个称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注5 古代所称“垂髫”只说女子(十三岁) 古代称20岁的少年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种(炊具) 古语所称“按图索骥”的骥是(良马) 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举考试按顺序排列需要经过(乡试会试院试殿试)注6 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的是(史通) 五岳之说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称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称“阳”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谥号”指的是(帝王所专用的称号) 我国古代四大艺术是指(棋琴画书) 人们所称的“三伏”出现在农历的(六月) 下列属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兴旺”形容家境繁荣,其中六畜指(猪马牛羊犬鸡) 左迁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说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长城修建后关内关外的说法中“关”指的是(山海关) 古代“上元节”是指(元宵节)注10 古代“重阳节”是指(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喝的是(菊花酒) 古语所称“细软”是指(钱财) 凌晨1:00至3:00古代称为(丙夜) 古时的二更相当于现在的(1-3点) 在我国古代,下列哪个时段指现在的19:00-21:00( 黄昏) 我国农历把每月初一称为(晦日) 【工艺建筑】 以下哪个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艺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国古代称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国古代称为“吉金”的是(青铜) 关于白玉的是(水井) 我国被称为“建筑业鼻祖”的是(鲁班) 古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产生了火药爆竹,最初用来( 驱散瘟疫,镇妖避邪) 唐朝著名医生孙思邈曾为四大放明之一(火药)做出过卓越贡献 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铁质量) 最早的手工艺品是(瓷器) 著名的“赵州桥”位于(河北省)。

有关古代文体的文化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