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救援常识

2022-03-07 综合 86阅读 投稿:旧情劫

1.一般户外的急救知识有什么

一、人工呼吸 病人呼停止时要确保呼吸道畅通,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要有节奏地进行。 1.作者坐在病人一侧,张开病人嘴巴。

2.为防止吹入气向外漏,要掐住病人鼻孔。 3.深吸气,张大嘴,作者与病人口对口地像吹气球似地给病人送气。

4.一边吹气,一边要观察病人胸部是否随着鼓动。 5.吹一口气,将口松开,检查病人是否自主呼气,每隔5秒钟一次,反复进行。

比起空气中的含氧率,呼出气中的氧气要低,但已足以维持生命。这种不用任何器具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十分有效、简单。

碰到嘴张不开的病人时可以掐住病人嘴巴,从鼻腔送气作人工呼吸。 1.将下巴突出,开通鼻腔及咽喉部。

2.将下巴托起,闭紧嘴唇,以防漏气。 3.深深吸气,对着鼻腔送气。

4.松开嘴,用脸颊体察病人有否自主呼气。 二、心脏挤压 发现意识消失、心跳停止时,要立即施行心脏挤压。

其方法是:取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术者用右手(善使左手也可用左手)手掌压在该手手背上,保持肘臂垂直向脊柱方向进行挤压。用力不宜过大,以每次挤压使胸骨下陷3~5厘米为度。

压后应立即放松。如此反复进行。

频率为70-80次/分左右。注意手掌始终不要脱离胸骨。

三、水与电解质平衡 水和电解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的组成部分。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而且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这些反应过程都离不开水。体内水的容量和分布以及溶解于水中的电解质浓度都由人体的调节功能加以控制,使细胞内和细胞外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等能够经常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就是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条件,是维持人体生命、维持各脏器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条件。

但是这种平衡可能由于手术、创伤、感染等侵袭或错误的治疗措施而遭到破坏;如果机体无能力进行调节或超过了机体可能代偿的程度,便会发生水与电解质紊乱。 当然,水与电解质紊乱不等于疾病本身,它是疾病引起的后果或同时伴有的现象。

讨论和处理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问题,不能脱离原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过,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可以成为威胁生命的主要因素。

脱水与中暑 在户外运动时运动量一般较大,会排出很多汗水,特别是在夏天,体内的水分、盐分和维生素消耗得很多,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补充,就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或者虚脱。失水早期会出现口渴、尿少的症状。

这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及时喝一些水,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如果对这些警报视而不见,则会继续发展以致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低、尿液发黄、精力不集中,并出现“脱水热”。

中暑是人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中,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或因大量出汗造成失水失盐,血液浓缩,皮肤肌肉血管扩张而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轻者数小时可恢复,重者可以致死。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过量饮酒常是诱因。

中暑的先兆症状是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慌、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 大部分中暑其实都是因为饮水不科学造成的。

有的人在大量出汗后只喝蒸馏水或是纯净水,最后导致体内盐分大量损失后无法及时补充,引发虚脱和昏迷。纯净水、蒸馏水中电解质,特别是钠的含量偏低,轻度缺水时能解决问题,但在中重度缺水时如果只是一味饮用纯净水、蒸馏水,水分虽然补充了不少,可是体液也被“冲淡”了,脱水症状并不能缓解。

正确的做法是隔一段时间就喝一些水,不要等到出现脱水的症状才喝。以饮用盐水、富含矿物质的饮料为主。

酒精、咖啡会加速虚脱,应避免。 中暑的急救: 发生中暑时,应尽快将中暑病人送医院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

但在送医院之前,仍需作一些急救处理:迅速将病人立即停止运动,移至阴凉、通风处,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呼吸和散热。可喝些冷饮、盐糖水,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解暑成药,取十滴水2到3滴,加适量温水灌服,或内服仁丹两三粒。

并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将病人置于4℃到18℃的水中,并用毛巾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一般按摩15到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到38℃。 待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最好不用这种水中降温法。如在有先兆症状时不采取措施而继续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运动,患者可能发展到中度或重度中暑,出现体温上升,皮肤灼热、呼吸急促、呕吐、烦躁、抽搐、昏迷。

可用冰袋敷患者头、颈、腋、腹股沟部位,并迅速送医院抢救。 四、摔伤 摔伤是户外运动常见的损伤,摔伤轻者会擦伤皮肤或软组织挫伤,重者会韧带及肌肉拉伤,以及骨折、颅脑创伤、脊椎损伤等。

摔伤的救护: 1.扭伤及肌肉拉伤时,要使受伤处休息,可用冷敷减轻痛楚,在承托受伤部位的同时可用绷节扎紧。 2.骨折:骨折部位一般都有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还有大出血。

骨折或疑为骨折时,要避免移动伤。

2.户外急救知识有哪些

就是在户外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一、处理前观察

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二、观察后处理

在活动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

维持呼吸道畅通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三、处理完毕后

在紧急处理完将患者交给医师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他消耗体力,以使症状恶化。接着联络医师、救护车、患者家属。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的休息,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况。

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正确步骤检查患者。

3.野外救护知识

野外救护知识大宗 野外救护知识大全鼻出血急救法鼻出血的原因很多,重者出血不止,引起失血性休克。

急救方法:安慰病人不要紧张,然后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头部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用一般滴鼻液浸湿棉团塞入鼻腔止血。晒伤处理轻度晒伤:可选择湿敷,以冷水、脱脂牛奶、燕麦片,蜂蜜来湿敷皮肤,可防止过痒皮肤干燥重度晒伤:若有水疱,若范围不大,可将其刺破,但勿将表皮剥除.服用维生素E. 注意晒伤好不要使用肥皂香皂和普通化妆品 多种刺伤应急处理 1.先将伤口洗干净,用酒精等消毒,将刺全部拔出,然后再次消毒。

2.手指甲里扎进刺,如果扎入的刺较浅,可用指甲钳眉夹取出. 3.如果扎在肉中的刺没有全部取出时,也可小刀消毒划开表皮。 4.被树枝的刺、竹刺或木片刺伤,确信刺不在肉中或已被取出后,5最后是用手挤压伤口,把伤口中的瘀血挤出来,然后进行消毒,包扎。

6.如果被针或金属片刺伤,而怀疑有针头折断残留在肉中时,应立即用拇指和食指捏紧针眼处的肌肉,速去医院或小刀消毒划开取出. 骨折急救法骨折的分类: a.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无损伤,无裂开、骨折断端不外露、又称单纯性骨折、b.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有创口,甚至骨折断端刺伤局部肌肉和皮肤,使骨折端和外界相通,容易感染,又称复杂性骨折。症状: 疼痛、骨折肢体功能障碍、局部肿胀、或成角、变短、扭曲等畸形、骨折处有时可触到骨磨擦音。

处理方法: 1、认真细致检查局部伤情和全身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止痛、止血、固定措施。 2、固定骨折部位:目的是使骨折不再活动而加重刺伤周围组织和加重移位变形、减少疼痛。

有创口出血时,包扎止血后再固定,不能将刺出创口外的骨端强行送回内。包扎固定后送往医院。

脊柱受伤后救护脊柱受到外伤后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骨折的碎片直接损伤脊髓,导致伤员发生截瘫;二是骨折没有损伤脊髓,但伤者出现暂时性截瘫;三是骨折没有马上损伤脊髓,但由于不适当的搬动,引起脊髓继发性损伤而导致截瘫。因此在脊柱受伤后,应避免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最简单的避免脊髓损伤的方法是防止搬运时脊柱扭曲。具体做法是:三人同时站在伤员的一侧,将伤员放置在木板等硬物上进行同向水平搬运,切不可抱或背伤员,也不可用担架等软物搬运。

如果让伤员翻身,一定要遵循“滚动”原则,即同向同时翻动,像滚木头一样,切忌“扭麻花”。如果怀疑有颈椎的损伤,还需一人轻轻牵引和固定伤员头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转运到医院。

颈部外伤救治法颈部一旦发生外伤,可引起出血、呼吸困难以及循环障碍。颈部损伤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可引起血肿、皮下气肿,往往可导致意识消失、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同时可出现声门痉挛。开放性损伤主要危险是大血管损伤引起大出血,多数发生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或因血液进入气管造成窒息。

静脉损伤,空气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肺、脑的空气栓塞,颈部皮下气肿可侵及纵隔,发生纵隔气肿,继发感染时,可引起严重的化脓性纵隔炎。如刺伤神经,可引起肩、上臂肌肉瘫痪。

若损伤颈部交感神经链还可出现同侧眼球下陷、瞳孔缩小、上眼险下垂、同侧面部无汗症。急救方案: 颈部损伤多数情况较严重复杂,对于颈部大血管出血者,在急救时,只能用无菌纱布填塞止血,然后将健侧的上肢上举过头做为支架,施行单侧加压包扎法。

对颈部伤不宜在颈部做环形加压包扎,以免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或压在静脉影响回流而发生脑水肿。此外应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有血块堵塞呼吸道,应想方设法消除,对于颈部割伤、刺伤等开放性损伤,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救治。

蚂蝗叮吸的紧急处理蚂蝗咽部分泌的液体有抗凝血作用,故伤口流血较多,并出现水肿性皮疹,但多不痛。 一旦被蚂蝗叮吸后,局部流血和皮疹都会自然迅速消失,一般不会引起特殊严重后果,所以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强行拉扯,否则蚂蝗吸盘将可能断入皮内。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在被吸叮部位的上方轻轻拍打,或用醋、酒、盐水、烟水、清凉油等涂抹,蚂蝗即自然松脱,然后将被咬伤处的污血挤出,再在伤处涂擦碘酒。如果蚂蝗钻入鼻腔、肛门、阴道、尿道内,可在被侵入处涂以香油或蜂蜜,等蚂蝗自行爬出再除去,创口污染严重者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如何处理耳朵里响高山上多与头部血循环状态及内耳缺氧等有关。可张开口大口呼吸多次.也可吞口水缓建.高山升降不易过快.切忌在睡眠状态下改变海拔高度. 新肺复苏如何做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多用于溺水)、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1.口对口吹气法: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造成吸气。

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在病人胸壁扩张后,即停止吹气,让病人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

4.一般户外的急救知识有什么

脚踝扭伤处理及恢复的内容 踝关节扭伤是运动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发生的原因大多是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脚被绊倒时出现。

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一、处理时,先用弹性绷带将踝关节固定,于伤处外敷冰块,在用绷带固定冰袋和踝关节。

二、固定几分钟后(约3–5分钟),可先取下绷带,此时受伤部位肿胀尚不明显,肌肉痉挛也较轻,可先进行简单的检查。 三、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有无骨折或脱臼的可能,韧带损伤的程度,以决定下一步之治疗方法。

四、检查方法: (1)注意疼痛、压痛点的位置,肿胀的程度,关节是否畸形。 (2)内翻及外翻试验:将踝关节内翻,检查外侧韧带损伤程度(足内翻时,踝关节外侧活动范围是否变大或松动)。

再将踝关节外翻以检查内侧韧带损伤程度。 (3)前抽屉试验:一手握住踝关节上端向后推,同时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检查是否活动范围变大(和未受伤一侧比较)。

(4)如只是轻度扭伤,可继续冰敷并施以压迫性包扎,抬高患肢。如属较严重之扭伤,则应送医治疗。

五、在踝关节复健治疗方面: 美国旧金山一位医师提出一个相当清楚的过程表(如下图示),兹说明如下: 踝关节受伤到完全康复共分为七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受伤到肿胀不再增加为止 第二阶段:从肿胀不再增加至正常走路不痛为止。 第三阶段:从正常走路不痛至肿胀完全消失为止。

第四阶段:从肿胀完全消失至75%得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度都不痛为止。 第五阶段:从75%得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度都不痛至恢复75%的肌力为止。

第六阶段:从恢复75%的肌力至所有各方向的踝关节活动度都完全不痛为止。 第七阶段:从所有各方向的踝关节活动度都完全不痛至恢复100%的肌力为止。

复健治疗的方法: 冰敷:用碎冰或冰水装在塑胶袋里,醒着时每4小时敷盖在受伤部位20分钟。 抬高:不需活动它时,就把受伤的踝关节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

压迫:用弹性绷带包住受伤部位,不可太松或太紧,太松无效易脱落,太紧脚趾会肿麻,妨害血液循环。 拿拐杖:拿拐杖帮忙走路,受伤的脚可完全不着地,或在不痛的范围内略着地支撑体重。

但不可以脚趾先着地,因为这样脚板朝下时容易再发生内翻性扭伤,必须像正常走路一样,让脚踵(即脚跟部)先着地,然后才整个脚掌着地。 水疗: 使用‘冷热交替式水疗’,其方法如下: 先将患部浸在摄氏38–40度,不痛的范围内活动4–6分钟。

立刻改浸在摄氏10–16度冷水中1–2分钟。再回到热水中活动(如1所述)。

如此冷热交替各做5次。 最后一次须浸在热水中。

完毕后将患部抬高,活动5分钟,后绑上弹性绷带。以上1–6为一次完整的(冷热交替式水疗),每天做2–3次后,约1–2周可完全消肿。

原则有三: (1)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都要浸泡在温水中。 (2)浸在温水中时最好一边活动脚踝,但仍要在不痛的范围之内活动。

(3)浸温水的时间要比浸冷水的时间来得长。浸温水的时间要比浸冷水的时间来得长。

活动脚:不痛的范围内,要尽量作各方向的脚踝活动,譬如上下活动或左右活动,也可以当作在练习ABCD等字母的活动。 保护:走路时须用固定用之贴部来保护脚踝。

一般人可用护套来代替之。 对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于脚踝,而用脚踝的力量来对抗它。

不要被手扳动。 等张运动:用脚踝的力量来对抗外加的橡皮圈阻力,等于是一种肌力训练。

等速性肌力运动:利用特殊的‘等速运动’训练机,来加强脚板向上、向下、朝内、朝外的各方向肌力。 快走:不痛不跛之下,可任意加快走路的速度,但仍需脚踵先着地。

跑步:由慢跑开始,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最后可以短跑冲刺。 绕圈跑:(转弯45度)以20公尺的距离当作是一个'8'字型的长度,做转弯45度式的绕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绕圈跑:(转弯90度)以10公尺的距离当作是一个'8'字型的长度,做转弯90度式的绕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特殊技巧的训练。

看完了上面的文章大家应该学到一些扭伤的处理技巧,下面我就简要概括几点扭伤处理及恢复要点: (1)扭伤当场如有条件应立即冰敷,视情况轻重送医院或回家自行处理; (2)如果没有来得及冰敷,如果严重的,当日或第二天肯定会出现水肿,建议采用中药敷药的方式治疗并抬高受伤腿。深圳目前的医院处理方法不尽相同,个人推荐平乐骨伤科医院的中药敷脚并配合口服消肿药(个人觉得平乐的中药不错,而且价格不像有的医院高的离谱),一般8小时可拆下绷带,用热水烫脚后敞晾1小时左右再敷上中药。

(3)在没有明显消肿前尽量不要让受伤脚着地,有条件就保持受伤脚抬高(一般高于心脏)。同时辅助以理疗,那种红外烤灯就可以了,烤完以后马上可以敷上中药,这样更利于药效的吸收,有助于散淤。

(4)视消肿情况,两三周后可以辅以拐杖触地行走,如果脚没有明显浮肿感觉,说明脚的末梢神经已经恢复了,此时可以采用上文提到的冷热水疗法帮助恢复,个人感觉这个方法效果不错!直至可以不用拐杖单独行走。

5.求大家帮帮我户外急救小常识

野 外 急 救 常 识

一、如何使用信号求救

如求救援,可采取多种方式

[点燃火堆]

连续点燃三堆火,中间距离最好相等,白天可燃烟,在火上放些青草等产生浓烟的物品,每分钟加6次。夜晚可燃旺火。

[声音求救]

在不很远的距离内发出求救信号。可大声呼喊,也可借助其它物品发出声响,如用斧子、木棍敲打树木。

[利用反光镜]

利用回光反射信号,是有效的办法。可利用的能反光的物品如金属信号镜、罐头皮、玻璃片、眼镜、回光仪等等。

[在地面上作标志]

在比较开阔的地面,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制作地面标志。如把青草割成一定标志,或在雪地上踩出一定标志;也可用树枝、海草等拼成一定标志,与空中际得联络。还可以使用国际民航统一规定的地空联络符号所示。

记住这几个单词: SOS(求救) SEND(送出) DOCTOR(医生) HELP(帮助) INJURY(受伤) TRAPPED(发射) LOST(迷失) WATER(水)

二、毒蛇咬伤后的急救:

世界上已发现毒蛇650种,我国有50种,常见有眼镜蛇、银环蛇、五步蛇、蝰蛇、蝮蛇、竹叶青蛇、眼镜王蛇、金环蛇、海蛇、烙铁头等十种,以前4种多见。1、毒蛇和非毒蛇的区分: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或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毒牙印,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消毒、止血、包扎,如有条件再送附近医院注射破伤风即可。

神经毒---银环蛇,一般伤口较浅

血循毒---五步蛇、蝰蛇、蝮蛇、竹叶青蛇,一般伤口较深

神经毒+血循毒---眼镜蛇、眼镜王蛇

细胞毒+神经毒---海蛇

2、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神经性毒蛇,伤口疼痛、局部肿胀、磕睡、运动失调、眼帘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血循性毒蛇,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被咬伤后6-48小时内可导致伤者死亡。 3、救治措施:

(1)、现场自救:被蛇咬后,要镇静,不要乱走动,延缓蛇毒吸收,首先需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上端5~10公分处(靠近心脏一端)扎紧,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二十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开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然后以毒牙牙痕为中心,用消毒后的刀片把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挤压,拨火罐、真空吸管或在伤口上覆盖四、五层纱布,用咀隔纱布吸吮(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毒液吸出。立即服用解毒蛇药,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的周围。尽量减少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医院救治(最好能将毒蛇打死一并送医院确定蛇毒的种类)。

(2)、药物:南通蛇片、贵得绳蛇片等;

(3)、呼叫:与当地“120”联系,SOS。

(4)、注意事项:不要轻视神经毒的中毒症状,不要轻信个体蛇医,尽量联系当地附近的大医院。 WpAHAPPY MACAO·粤澳资讯门户

三、昆虫咬伤后的急救: 1、蜈蚣咬伤:涂氨水

2、蜜蜂扎伤:用镊子将残留的蜂针取出,用氨水涂,忌饮酒。

四、包扎止血:

包扎的目的:压迫止血、减小感染、保护伤口、减轻痛苦、固定敷料和夹板。

包扎材料:最常见的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也可用毛巾、手绢、被单、布块、衣服等。

尽量升高出血部位,特别是四肢受伤时。

如果遇到手足同时受伤流血,可以让病人坐下或躺下,将流血部位提高,是颇为有效的止血方法。

直接压出血部位的近心端。

6.户外急救有哪些技巧

户外探险、野外生存,正越来越成为深受现代人爱好的休闲运动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类也是从自然界走出来的,但是现代人远离野外环境已经太久,越来越依赖人工环境生存。在进入自然环境中进行探险活动时,如何能在此环境中安全生存的问题就显现出来。

真正的探险者,绝不轻率地对待自己生命。户外探险的意义不是拿生命去冒险,相反,要尽一切可能降低或避免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本刊邀请户外急救专家马桂林老师主持这一栏目,是希望每一个参加户外活动的人,除充分进行物资及身体准备之外,还能具备一定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技术能力,完满体验精彩的户外活动过程。 行囊中的应急小宝贝:报纸、高锰酸钾、保温毯 出门参加户外活动,生存和保护自身安全的必备物品是肯定要带的。

除此之外,建议随身再带上一点报纸、高锰酸钾、保温毯。别小看这三样东西,它们的作用可非同一般!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是你行囊中不可缺少的自救互救物品。

报纸 户外活动时,报纸的重要作用是众人皆知的,千万不要随意扔掉呀。你看,保暖、消遣、当夹板、点火、驱虫,功能齐全,出门在外随身带,自救互救真方便。

保暖:运动就会出汗,尤其是在大运动量的户外运动后。出汗可以使衣服潮湿,休息时,被风一吹,会带走身体的热量,不仅增加寒冷程度,粘在身体上的湿衣服还让人行动不便,这是出游人最常见的、难以避免的头疼事。

户外运动是一项体育运动,本身就消耗大量的体能,所以出游者一般都是轻装上阵,不可能带很多套衣服供随时更换。尽管现在不少的户外装备厂商研制了防潮、通风、保暖的衣料来解决出汗带来的问题,但价钱昂贵。

那么,报纸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最简单、最经济、最应急的方法。 用报纸来保暖效果非常可靠,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将报纸前后贴身铺平就可以。

报纸致密性强,挡风效果很肯定,相当于多穿了一件保暖内衣。出汗后,报纸会吸附汗液,而不至于使衣服沾湿。

轻轻地将已经潮湿的报纸取出,在空气中抖干,再次使用就可以了。 防暑:夏天出游,烈日当头,暴晒后会中暑。

报纸可用来做帽子,挡住烈日。 消遣:迷路是出游常见的事,当你孤身一人在山里迷路等待救援时,最好的伙伴就是报纸。

看报纸可以消磨时间,大声朗读报纸可以战胜恐惧,说不定报纸上的幽默消息还能让你开怀大笑呢。黑暗中,燃烧的报纸还可当成明显的目标,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你所在的位置。

点火:据报道,在报纸上倒一小勺高锰酸钾,再滴上几滴汽车防冻液,把报纸揉成一团,30秒内就会着火。 驱虫:野外有各种飞虫走兽出没,尤其是扎营休息时蚊虫干扰,令人烦躁。

点上一张略潮湿的报纸,产生的烟可以驱走蚊蝇甚至爬行动物;燃烧的火焰,还可驱走走兽。 夹板:行进中摔伤是常见的损伤,在现场无法断定是扭伤还是脱臼,甚至骨折的情况下,急救原则是都当成骨折来处理。

那就是让受伤部位制动(固定不动),避免移动造成伤处再次损伤。制动就要使用夹板,在户外获得夹板的机会很多,比方说树枝、树干,但是,最安全、最便捷的夹板就是报纸。

报纸柔软不伤皮肤,省去使用树干做夹板需要大量衬垫的麻烦;报纸轻便,不增加更多的分量,减轻搬运的负荷;报纸可塑性强,运用自如、使用方便。 纠正呼吸性硷中毒:高山空气稀薄,人会利用加快呼吸来改善缺氧状况,过度呼吸会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造成呼吸性硷中毒,严重威胁人的生命。

如果将报纸卷成漏斗状,在漏斗顶端留出直径1厘米的小孔,将漏斗的底部包住口鼻,一部分呼出的二氧化碳又被吸入呼吸道,用此方法预防和纠正呼吸性硷中毒。 看,报纸有这么多的用途,便宜、随时可得,出行时可别忘了把它放入行囊。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最常见的化学物品,在户外运动中,它也是必不可少的,可说是高锰酸钾真神奇,小剂量解大难题。净化水、做标记,清创、消炎解毒力。

摩擦生火三十秒,困在深山不用急。 生火:根据高锰酸钾与有机物接触、摩擦、碰撞,产生热量放出氧会引起燃烧的原理,用一份砂糖两份高锰酸钾混合后,在干木片中间研磨,如果天气干燥,木片很快就能燃烧,时间短、效果好。

净化水:高锰酸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用的常规添加剂。在野外取水时,1升水中加三四粒高锰酸钾,30分钟即可饮用。

消炎: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遇有机物即放出新生态氧,有杀灭细菌作用。其杀菌力极强,临床上常用浓度为1:2000—1:5000的溶液冲洗皮肤创伤、溃疡、鹅口疮、脓肿等。

溶液漱口用于去除口臭及口腔消毒。注意的是,溶液的浓度要掌握准确,过高的浓度会造成局部腐蚀溃烂。

在配置溶液时要考虑时间,高锰酸钾放出氧的速度慢,浸泡时间一定要达到5分钟才能杀死细菌。配制溶液要用凉开水,用热水会失效。

洗胃:在野外误服植物中毒时,要尽快洗胃,减少毒性物质吸收,简单的方法就是用1:1000—1:4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检验此浓度的简易方法是直视溶液呈淡紫色或浅红色即可,如果溶液呈紫色、深紫色时,其浓度已达1:100—1:200,这种极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液可引起胃粘膜的溃烂,绝对不能用它洗胃。

7.求一些简明实用的野外急救和工程遇险急救知识

这个没什么简单的,下面这些都很实用1. 野外险情的预防和处置(1)如何避免雷击野外活动中存在遭受雷击的危险性。

但是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地降低这种危险性:①预知打雷和雷击。先看到乱积云变大,不久即变成雷云,赶紧到安全地方躲一躲。

收音机中有刺耳的杂音、忽下大粒雨滴也是打雷的预兆。②跑向低地。

③远离高树或密叶树林。④远离铁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装入塑料袋中。

⑤如在水域活动,要赶紧上岸。⑥不要聚集在一起,应分散开。

⑦小屋内、汽车内、岩背阴处或凹处也是很好的躲避之处,但注意不要靠墙。(2)应对落石、雪崩由高处掉落的一块小石头有时也会严重伤人,甚至致人死亡。

因此在山间行走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落石标志,要仔细观察,分辨浮石,一般讲在多石头的地方,浮石的颜色比周围石头新;通过易发生落石区域时,应戴好安全帽或用厚衣服蒙住头,快速通过;尽量提早发现落石,及时避让,避免意外伤害;行走中不小心踏落石头时,要立刻喊出声,通知下面的同伴。雪崩的威胁非常大。

因此,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首先要向当地住户打听哪些地方有潜在危险,以避开经常发生雪崩的地区。由地貌特征也能判断雪崩常发地区,如山坡上有雪崩大槽,山坡上方有悬浮的冰川,山脊上有雪檐等。

雪崩前,有雪块、冰片落下,这时要确认冰落的方向,然后再决定逃离方向。一旦来不及逃脱而卷入雪崩,手脚要快速地像游泳一样运动,尽量使头部浮在雪上,同时抛出身上携带的一些物品作为标识物,以便别人知道你被雪埋的具体位置,及时营救。

(3)迷路时在山野,尤其是在深山密林中行走时,稍不留神就会发生迷路,这时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①回到认识的地方。

平时在行进的休息间歇要多注意周围的风景和标志,一旦迷失方向,最好回到自己认识的地方,用罗盘和地图确定所处的位置及目的地方位,重新开始行走。折返时不要直走下坡路,因为下坡路视野小,方向不易确认,这是很危险的。

②做好山路标志。在山野行进时要注意曾经走过的人留下的用塑料带、树枝或石头作的记号。

走在前面开路的人,遇到特殊状况时,要做标志通知后面的人。③如果迷路时天色已晚或从山崖落下受伤,动弹不得,无法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这时应做深呼吸,保持镇静,不要冒然离开,在原地露宿,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想办法发出求救信号静待救援。

(4)溺水时在江河湖海中遇到复杂水情而无法驾驭时,千万不要慌张着急,想办法让自己浮在水面上,保持浮姿,任水冲流,并注意水波流向,再一点一点由水平方向往岸边移动。在拯救溺水者时,首先考虑用竹竿、树枝、绳索拖拉,或者用大木头、塑料桶等能很好地浮于水面的物体作为浮具实施间接救护,实在无法解决问题了才入水施行直接救护。

如果被救上岸的溺水者神志不清,就要采取急救措施,施行心肺复苏术(CPR)。2. 野外伤病的急救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常会遇到一些意外受伤和突发疾病,掌握一些常用的伤病急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感到身体不适时身体不舒服,感到头昏脑胀时,应放松心情,躺卧下来,解开束缚身体的衣物或包袱。告诉同行者自己的症状是发冷还是发热、何处发痛?然后再考虑处理办法。

如果脸色发红,呼吸急促,不出汗,这很可能是中暑,应将不适者抬到树荫下休息,并将头部垫高,身体平卧,保持安静,注意降温,同时可服用人丹、十滴水、淡盐开水等。有呕吐症状时,要取俯卧姿势,右手放在下巴下作枕头,放松身体,呕吐后应漱口,并安静休息,如症状加重,则赶快送医院。

打喷嚏、发寒、头痛是感冒初期的症状,使用普通感冒药,多休息即可治愈,如果在野外露营时患感冒,应注意多吃温热食物,保暖,早睡,让身体出汗,症状就会有好转,如果迟迟不退烧,可服用解热剂。腹痛的原因很多,依部位判断,左下腹部发痛,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者身体受凉,服用正露丸这类药品,并注意保暖腹部,放松静躺休息即可痊愈;右下腹部发痛,有阑尾炎的危险,可先服用止痛剂,并迅速送医院治疗;胃部发痛、发烧、恶心时,可服用肠胃药治疗。

(2)被昆虫叮咬或蜇伤一般情况下,被蚊子、跳蚤、臭虫等叮咬,野蜂、毛毛虫等蜇伤,蜈蚣、蚂蟥等咬伤,涂上风油精、万金油,或口水、肥皂,即能起到消炎、止痒作用;被野蜂蜇伤后,会产生剧痛、眼花恶心等症状,如果发现蜂尾部的毒腺及螫针还留在伤口上,应该用小镊子或小钳子拔除,不要用手掐。随后用醋酸涂擦伤口,消肿止痛,也可用野菊花叶、夏枯草捣烂敷伤口;遭到蚂蟥叮咬时,不要使劲往外拉,以免拉断而将蚂蟥的吸盘留在伤口内,引起伤口发炎、溃烂。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手掌在旁边拍击,蚂蟥受到惊吓会自动调下来,也可用风油精、食盐洒在蚂蟥身上,或用烟头烫;人的皮肤受到毛毛虫身上毒毛的侵害,会感到辣、痒、痛,并伴有红肿症状。这时应小心地将毛毛虫从身上清除,再用胶布粘在皮肤上,揭下时可以将毒毛去除。

还可以采些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的草药捣烂后涂擦或外敷。如果全身出现皮疹,可服用。

8.野外急救必备知识有哪些

在野外穿越或探险时,除了要配备那些专业装备外,还建议你带上一个小小的野外急救盒(或者你也可以称它为“野外求生盒”)。别看它小,在关键时刻说不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野外穿越或探险时,除了要配备那些专业装备外,还建议你带上一个小小的野外急救盒(或者你也可以称它为“野外求生盒”)。别看它小,在关键时刻说不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盒:最好选择一个铝制或不锈钢制的饭盒(最好是带把手的)。因为饭盒本身可以用来加热、提水或者化雪,都能发挥作用。塑料盒虽然轻,但无法加热,使用就受到了限制。同时,饭盒的金属盖可以当做反光镜使用,关键时刻可以发出求救信号。

工具刀:在野外配一把多功能的工具刀是绝对有必要的。虽然不一定要使用类似兰博用的丛林格斗刀,但是瑞士军刀是必不可少的。它除了集成常规的小刀、起子、剪刀以外,还有锯、螺丝刀、锉刀等,甚至还带有一个放大镜!

针线包:无论是红军长征的年代还是现代化的军队中,针线包一直是军队的野外必备品。当然,现代针线包的功能已经不仅是原来单纯的缝缝补补,针不但可以挑刺,更能在有些时候弯成鱼钩,改善伙食,甚至是救命(当然你的针线包里起码得配两根钓鱼线)。

火柴:在野外,火种几乎是一切。带上防风防水的火柴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你买不到这样的火柴,也可以自己DIY一些。方法很简单,先将蜡烛融化,均匀地涂在普通火柴上,使用的时候,将火柴头上的蜡除掉即可。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我们DIY的火柴“强大”的防风防水功能,可以把它们放在空的胶卷盒内。磷皮(就是擦火柴用的)也绝对不能忘了的,否则我们DIY的努力就白搭了。

蜡烛:一小节蜡烛在野外是绝对有用的。你所带的手电、头灯等现代化照明装置,随着电池的耗尽而变成摆设。这时的蜡烛就显示其“英雄本色”了。蜡烛除了照明,还可以取暖(不过别把手指头当成要烤的土豆)、引火。如果你把一个矿泉水瓶剪去底部做成灯罩,你就拥有了一盏野外使用的防风灯,它的“功率”够大,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

求生哨:其实就是一般的哨子,不过在野外,哨子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在球场上吹的黑哨。现在它可以救你的命。当你遇险时,可以用哨声引来救援,或者吓走一些小野兽(不过如果是老虎、熊等猛兽的话,不吱声是最佳选择)。

铝膜:这是一张2x2米的镀铝的薄膜,有金色和银色两种。它不但可以防风防雨,也可以支起来做成一个凉棚,防止太阳直射。在寒冷地区,可以用它裹住自己,保持体温。铝膜的最大作用是可以反光,使救援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你。平时也可以把它铺在地上当地席使用。

指北针:即便你带上了GPS,你的手表也带有电子罗盘,有些原始的指北针还是必不可少的。在野外,谁都无法保证先进的设备不出岔子,这时,小小的指北针可以帮你找到回家的路。

医疗胶布:不要小看任何一件小玩意儿,它可是最快的修补剂。当你外衣被划破、帐篷被吹裂时,它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虽然它的基本功能是粘贴纱布,但稍微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你能发现它能派上的用处会大得多。 燕尾夹:虽然是很普通的办公用品,但在野外,它能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它曾经被用来夹过断裂的背包带、开线的裤子、脱了底的鞋……虽然我们并不想让它发挥作用,但多备上几个,也许会有用。

铅笔:在野外想写点东西,用什么笔?派克吗?不,最昂贵的未必是最好的。野外严酷的环境,使得铅笔成为我们的最佳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建议选择2B以上的铅笔。

纸:最好是即事贴,如果是白色更佳。

几个瓶子:分别放上食盐、水果糖、维生素C。这些不起眼的食品在危急关头可能是救命的良药。

最后,建议你在急救盒外面再套上个防水的密封袋(家用的冰箱密封保鲜袋就可以了,如果备一个专业的防水袋,那更是万事OK了)。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9.野营知识及注意事项,还有户外急救知识快速掌握

急救知识 户外运动受伤在所难免,但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减轻受伤的后果。

特此,把急救员学习时的笔迹陆续整理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帮助。

如何紧急止血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约有4000亳升。

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现场抢救时,首要的是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出血的特点 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面渗出,危险性小。 (二)出血的种类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 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血。 (三)失血的表现 失血量达全身血量的20%以上时,则出现休克症状: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脉搏细弱或摸不到,血压不降或测不到。

(四)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压迫止血): 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方法。

①颞动脉止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用于头顶及颞部的出血(图1-1)。

②颌外动脉止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处,将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用于腮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③颈总动脉止血: 把拇指或其余四指,放在气管外侧(平甲状软肌)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可触到颈总动脉,将伤侧颈总动脉向颈后压迫止血。用于头、颈部大出血。

此法非紧急时不能用,禁止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防止脑缺血而昏迷死亡。

④锁骨下动脉止血: 拇指在锁骨上凹摸到动脉搏动处,其余四指放在受伤者颈后,用拇指向凹处下压,将动脉血管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上止血。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的出血。

⑤尺、桡动脉止血: 将伤者手臂抬高,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于手腕横纹上方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用手手部出血。

⑥肱动脉止血: 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⑦股动脉止血: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大腿根处可触摸到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用两手的拇指重叠施以重力压迫止血。用于大腿、小腿、脚部的动脉出血。

⑧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止血: 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用于足部出血。

⑨指动脉止血: 将伤指抬高,可自行用健侧的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伤指指根的两侧。适用于手指出血的自救。

2、加压包扎止血: 先用消毒纱布垫覆盖伤口后,再用棉花团、纱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垫子,放在伤口敷料上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度。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用此法。

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向血。 3、加垫屈肢止血: ①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膕窝放纱布垫、棉花团、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屈曲的肝体紧紧缠绑起来。

②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固定在胸前(图1-12)。 ③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用三角巾或长带子将腿紧紧固定在躯于上。

注意事项: 有骨折和怀疑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错位和剧痛。使用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血液循环完全被阻断,要每隔一小时左右慢慢松开一次,观察3-5分钟,防止肢体环死。

4、止血带止血: 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才可用止血带。

因止血带易造成肢体残疾,故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两种,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用宽绷带、三角巾或其他布条等代替以备急需。

①橡皮止血带止血: 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伤口的上部)用纱布、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固定。 ②就便材料绞紧止血: 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如三角巾、绷带、手绢、布条等,折叠成条带状缠绕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然后打结。

在结内或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将棒固定在肢体上(图1-15)。 ③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 止血带止血法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但用得不当,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10.户外旅游应急自救知识

以下内容均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性或唯一的科学准则。

个人应对户外旅行的危险性、可能遇到的危险之复杂性及其不可预知性,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并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野外避雷雨 天有不测风云,户外旅行途中遭遇突降雨水是常见的事。

如此时身处田野荒郊或是较极端的户外环境,应寻找安全系数最高的避雷雨之处。 1、山区有建筑物环境 要首先选择相对远离高坡、小河、高压塔(线)等可能引发其它意外的建筑物,如只有相对独立的建筑物而无选择性,则应时刻面向较为开阔地形一面,且集中注意力时时观察,集中听力尽早辨别异常的声响,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撤离。

2、山区较复杂的野外环境 要远离高大的树下,尤其是相对独立的高大树下;有风化现象的崖壁、岩壁下、较高坡或较陡的土质坡下;河边、溪涧边、季节性河床;高差相对低凹处等高危区域。 应选择成片的灌木林、小树林、体量较大的岩石等处。

防滑妙招 雨中、冰雪、石板、苔藓等路面或地段湿滑环境下的行走,易发生扭伤或跌倒引发的其它意外伤害。因此,做好防滑措施很重要。

1、可采集较长形的叶茎共生的草类,用力搓成绳状后在鞋面和鞋底间做人字形交叉,用力缠绕后打结即可。 2、可将食指粗细的有较好柔韧性的藤蔓类或条状荆棘类植物,在鞋面和鞋底间做人字形交叉,用力缠绕后打结即可。

3、将细竹子用刀破成宽2cm左右的长形竹片后,光滑一面紧贴鞋面与鞋底做人字形交叉,用力缠绕后打结即可。 山林野火避险 山林火灾多发生于空气干燥的季节,一般夏末秋初时节的野外最为易发。

火势常常借助风势向下风处迅速漫延,有以下几种地带是此时相对安全的地方。 1、面向风向的上风头穿过较窄的起火带,迅速奔跑撤离。

风力较小,风向不易确定或易准确判断时,可抓起一把尘土、细沙、落叶或撕碎的纸片等扬撒以确定风向。 2、判明方向与地形地势,向距离自身最近山林外缘地带、林中相对较大的空地、树木及植被较少的多岩石裸露地带、河滩等地方撤离避险。

3、用棉织物浸水后(自带的饮用水或尿液),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火烧灰烬及烟气;身着明火时应在无火处就地左右滚动灭火自救。 4、仔细观察,就地形地势避险。

如:山谷底部区域一般较潮湿,较高的沟坎之下一般树木较稀,背阴的山坡一般树木较低矮等。 意外创伤的应急处理 一旦遇有不慎造成意外创伤,应立刻进行必要的应急处理。

其通常的处理方法与步骤如下: 1、首先仔细查看与正确判断创伤类型与伤情,再决定处理方法与方式。 2、普通擦挫外伤及浅度划伤或穿剌伤,应根据伤势程度及创作面积,先将已破损沾连的皮层清除,用力挤压创伤四周,尽量排出或排净污血及粘液等,而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创面及周边皮肤。

3、深度划伤及穿剌伤,先将已破损沾连的皮层清除,用力挤压创伤四周(必要也可口吸),尽量排出或排净污血及粘液等,而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创面及周边皮肤,用力将医用胶带在伤口表面做横向粘贴(要视伤口深度加大密度),均匀地撒些云南白药粉末,最后用医用绷带包扎。 4、若伤口出血量较大,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

如:用医用止血带、鞋带等捆扎伤处上方以止血。 意外扭伤与骨折 野外行走中意外扭伤或骨折的应急处理,可依下述几点进行: 1、首先查看与确定受伤部位及伤势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自救措施。

2、扭伤可采用反复揉搓法减轻伤痛和消肿,如有於血要及时采用刀切或穿剌方法及时放血。 3、骨折或重度扭伤可将有一定柔韧性的拇指粗树枝、竹子等,依所伤部位截成适用的长短,以2至3cm的间隔度开列后,用绷带或鞋带捆扎固定。

视伤势程度,可另找带丫形叉的较粗树枝小树干做简易拐杖使用。 蛇咬伤的自救 当意外被蛇咬伤的情况发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迅速进行排毒,这是至关重要的应急自救措施。

1、迅速用鞋带或较细的绳索在伤口上部约十公分处用力捆扎,以延缓可能的蛇毒液在血液中流动和漫延。 2、用小刀等利物快速在伤口处切成十字型,用力反复挤压放血排毒。

若是自己能够口吸的部位,则最好采用口吸排毒,挤压放血。 3、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争取尽快得到更专业的蛇伤医疗救援。

中暑的应对 夏季酷热环境下,野外行走发生中暑后,应首先就近寻找能够遮阳避热的处所,静坐或平躺并及时服用对症药物。如无对症药物,可自行交替用力地揉按两手虎口、人中及太阳穴穴位,也可在人中或太阳穴穴位涂抹些风油精、薄荷膏或花露水后再交替用力地揉按。

冻伤处理 手脚或皮肤冻伤发生后,切不可火烤或是热水浸泡冲洗。最好用雪在冻伤部位反复揉搓,直到冻伤部位的於肿及皮肉硬块消失。

户外救援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