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天文学文艺常识

2023-02-22 综合 86阅读 投稿:云中鹿

1.竺可桢的文学常识

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3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8年获哈法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建国后为中国科学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领导并指导了我国自然区划综合考察、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地学规划规定、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工作。在物候学研究中有创造性的贡献。《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还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时间的先觉先行者。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他在地理学、气象学、资料考察、科学史、科研管理、科学普及和教育事业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竺可桢的著述和各类文字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学术论文、科普作品等著述多达200万字以上,对我国近百年来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都有如实的记录,是难得的研究资料和文化遗产。

竺可桢一生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从事科学普及工作,他一直认为科学普及事业是整个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经常在各种场合提出:科学研究的提高与普及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越是高级研究人员,越应带头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一个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成绩,应该计入他对科学事业的贡献内。自1916—1974年的半个多世纪中,他坚持带头进行科普工作,撰写科普讲稿、书籍约160余篇,内容除地学、气象学、物候学外,还涉及天文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等许多学科,读者对象从科学技术人员到少年儿童多个层面。

建国后,他在公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仍然对科普工作倾入极大的热情,除积极进行科普创作之外,还为广播电台作科普讲演,对天文馆、自然博物馆的创建也付出了很多精力。他晚年与宛敏渭合著的《物候学》,可谓科普创作中之珍品,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竺可桢不仅在科学界、教育界受到人们广泛的尊敬,在科普界也有崇高的威望。

竺可桢是我国科学普及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是我国科学技术工作者从事科学普及工作的典范,他为科普事业辛勤耕耘,作出了不朽贡献。1918年竺可桢由美回国后,在历任高等学校教授和创建气象所期间,一本初衷,仍积极从事科普活动。他结合教学与科研工作,就自己专长的气象学、地理学、天文学等方面撰写了30多篇科普文章,作了多次科普报告,《论早婚几姻属嫁娶之害》、《空中航行之历史》、《彗星》等优秀科普文章,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今日看来仍为科普方面的上乘之作。

《物候学》是竺可桢的科普创造思想的代表作品。他根据物候学必须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让读者了解什么是物候学的定律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怎样开展物候学研究及发展前景,并广征博引,介绍我国古代的物候学知识及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等,行文通俗流畅,极富文采。

2.天文学基础知识

1.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 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是这样的:按照每颗星星的亮度,从明到暗,每颗星各由一个希腊字母代表。

当所有二十四个希腊字母用完后,接着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星等”的概念 “星等”是天文学上对星星明暗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记为m。

天文学上规定,星的明暗一律用星等来表示,星等数越小,说明星越亮,星等数每相差1,星的亮度大约相差2.5倍。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最暗的星是6等星(6m星)。

天空中亮度在6等以上(即星等数小于6),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当然,每个晚上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半,3000多颗。

满月时月亮的亮度相当于-12.6等(在天文学上写作 -12.6m);太阳是我们看到的最亮的天体,它的亮度可达-26.7m;而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能看到暗至24m的天体。 我们在这里说的“星等”,事实上反映的是从地球上“看到的”天体的明暗程度,在天文学上称为“视星等”。

太阳看上去比所有的星星都亮,它的视星等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得多,这只是沾了它离地球近的光。更有甚者,象月亮,自己根本不发光,只不过反射些太阳光,就俨然成了人们眼中第二亮的天体。

天文学上还有个“绝对星等”的概念,这个数值才真正反映了星星们的实际发光本领。 3.“天球”的概念 天文学上为了与人们的直观感觉相适应,把天空假想成一个巨大的球面,这便是天球。

天球的中心自然就是我们地球,它的半径无穷大。天球只是人们的一种假设,是一种“理想模型”,引入天球这一概念,只是为了确定天体位置等方面的需要。

4.“天赤道”和“天极”的概念 天文学上,确定天体位置的方法与地球表面非常相似,也是通过经纬坐标系来实现。最常用而且最重要的天球坐标系,就是赤道坐标系。

地球赤道所在平面与天球的交线是一个大圆,这个大圆就称为“天赤道”,它就是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叫作北天极和南天极。“天赤道”和“天极”是天球赤道坐标系的基准。

5.“黄道”与黄道星座 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分为两种情形,即“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周日视运动”即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现象,这实质上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视觉效果;“周年视运动”指的是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太阳在星座之间“穿行”的现象。

天文学把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天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确定位置的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

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时间里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西方,一个人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这个星座的。

由于我们只有白天才能看到太阳,而这时是看不到星星的。所以太阳走到哪个星座,我们就恰好看不见这个星座。

也就是说,在我们过生日时,却恰恰看不到自己所属的星座。 6.“赤经”、“赤纬”的概念 在天球的赤道坐标系中,天体的位置根据规定通常用经纬度来表示,称作赤经(α)、赤纬(δ)。

我们知道,赤道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也就是黄道是不重合的,二者间有23°左右的夹角(天文学中称之为“黄赤交角”)。这样,天赤道和黄道就有了两个交点,而这两个交点在天球上是固定不变的。

黄道自西向东从赤道以南穿到赤道以北的那个交点,在天文学中称之为“春分点”,我们把通过这一点的经线定为天球赤道坐标系经线的0°。 与地球经度不同的是,赤经不分东经、西经,它是从0°开始自西向东到360°。

而且,它的单位事实上也不是“度”,而是时间的单位时、分、秒,范围是0-24时。天球赤道坐标系的纬度规定与地球纬度类似,只是不称作“南纬”和“北纬”,天球赤纬以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7.“恒显圈”与“恒隐圈” 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所能看到的星座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地点,有些星座是永远也看不到的;反过来呢,有些星座在那儿一年四季都看得见。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到底哪些星座能看到,哪些星座看不到呢? 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假设一个地点的纬度是φ,那么赤纬小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永远看不到。反之,凡是赤纬大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总能看到。

因此,在天文学上,赤纬(90°-φ)称为这一地区的“恒显圈”,而赤纬-(90°-φ)叫做该地区的“恒隐圈”。 比如在北京,赤纬50°就是北京地区的“恒显圈”,位于赤纬50°以上的星星老是在天上,永远也不会落到地平线下面去。

而赤纬-50°叫做北京地区的“恒隐圈”,位于赤纬-50°以南的星星在北京就永远也看不到。 而在赤道上(纬度为0°),即使赤纬是+90°和-90°的天体也能看到。

也就是说,赤道上没有“恒隐圈”,在赤道上各个位置的天体都看得见。反之,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则始终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另一半天空永远看不到,这两处拥有地球上最大的“恒隐圈”。

8.“岁差”的概念 地球就象是一个旋转的陀螺,而陀螺在旋转时,它的轴并不是垂直于地面完全不动的,而是在。

3.天文学的基础知识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科学,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1.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是按照每颗星星的亮度,从明到暗,每颗星各由一个希腊字母代表。当所有二十四个希腊字母用完后,接着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星等”是天文学上对星星明暗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记为m。 天文学上规定,星的明暗一律用星等来表示,星等数越小,说明星越亮,星等数每相差1,星的亮度大约相差2.5倍。

3.“天球”是天文学上为了与人们的直观感觉相适应,把天空假想成一个巨大的球面,这便是天球。天球的中心自然就是我们地球,它的半径无穷大。天球只是人们的一种假设,是一种“理想模型”,引入天球这一概念,只是为了确定天体位置等方面的需要。

4.“天赤道”和“天极”是天文学上用来确定天体位置的方法,它与地球表面非常相似,也是通过经纬坐标系来实现。最常用而且最重要的天球坐标系,就是赤道坐标系。

5、天顶是观察者所在位置垂直上方在天球上的点 。

6.“赤经”、“赤纬”。在天球的赤道坐标系中,天体的位置根据规定通常用经纬度来表示,称作赤经(α)、赤纬(δ)。

7.“黄道”与黄道星座。天文学把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天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确定位置的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

8.“恒显圈”与“恒隐圈”。 假设一个地点的纬度是φ,那么赤纬小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永远看不到。反之,凡是赤纬大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总能看到。 因此,在天文学上,赤纬(90°-φ)称为这一地区的“恒显圈”,而赤纬-(90°-φ)叫做该地区的“恒隐圈”。

9.“岁差”地球的自转轴在天空中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总是指向某一固定点,这在天文学上叫做岁差。

10、天体的“自行”。 恒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在运动。天文学上称之为恒星的“自行”。其实,恒星的运动如果与视线平行,我们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自行的真正定义应该是恒星运动垂直于视线的分量。

11.“双星”、“聚星”和“星团”。不但看上去离得近,实际距离也很近的两颗星,通过万有引力互相吸引,彼此围绕着对方不停地旋转。只有这种关系,才能称作现代天文学意义上的双星。天文学上把双星中比较亮的一颗称为主星,比较暗的那颗称为伴星。三颗或三颗以上靠引力聚在一起的星,称作“聚星”。如果聚星的成员超过了10个,一般就称之为“星团”。

12 .“双重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团”。群星璀璨的星系,也和单个的星星类似,常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与双星、聚星和星团类似,我们称他们为“双重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团”。对于双重星系,把较大的叫做主星系,较小的称为伴星系。

13.“星云”与“河外星系”。宇宙空间的很多区域并不是绝对的真空,在恒星际空间内充满着恒星际物质。恒星际物质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其中宇宙尘埃物质密度较大的区域,所观测到的是雾状斑点,称为星云。河外星系(例如室女座和后发座的河外星系),指的是银河系之外的其它星系,通常干脆简称为“星系”,它们都是与银河系属于同一量级的庞大恒星系统。河外星系一般用肉眼看不见,就是通过一般望远镜去观察,也还是一片雾气,跟星云简直一样。所以以前人们一直把它们也当做星云,称为河外星云。后来经过深入的研究,天文学家才发现二者完全是两码事:河外星云实际上是和我们银河系类似的星系,而上面所说的真正的“星云”,都是我们银河系的内部成员,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因此,现代天文学再也不用“河外星云”这个词了,而一律改称“河外星系”。

14.“变星”凡是能够观测到亮度变化的恒星,都称为变星。变星主要分为造父变星和食变星两类。

15.恒星的颜色与其表面温度的关系。其它所有恒星也和太阳一样,是炽热的大火球。不过,它们的表面温度并不相同,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的表面温度越高,它发出的光线的颜色越偏向紫色,温度越低,越偏向红色。因此,通过恒星的颜色,可以较为粗略地判断出该恒星表面温度的相对高低。

16、希腊字母ΑΒΓΔΕΖΗΘΙΚ∧ΜΝΞΟ∏Ρ∑ΤΥΦΧΨΩ αβγδεζηθικλμνξοπρστυφχψω

4.天文学常识性的知识,麻烦介绍一下

光 年:光每秒大约30万公里,一光年大约为9,460,800,000,000公里。

--------------------------------------------------------------------------------星等(视星等): 天文学上规定,星的明暗用星等来表示,星等数、越小,说明星越亮,星等数每相差1,星的亮度相差2。 5倍。

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最暗的星是6等星。天空中亮度在6等以上的,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

宇宙中的星体本身离我们很遥远,所以我们看到的星等并不是其真实的明度,而是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把眼睛观察所得的叫做视星等。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视星等一般就叫做星等。

--------------------------------------------------------------------------------黄 道 :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 --------------------------------------------------------------------------------黄道十二星座: 为了确定位置的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为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

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时间里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西方,一个人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属于这个星座的。

--------------------------------------------------------------------------------天 球 :天文学上为了与人们的直观感觉相适应,把天空假想成一个巨大的球面,这便是天球。 天球的中心自然就是我们地球,它的半径无穷大。

这样,所有的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都有了因定的坐标。天球只是人们的一种假设,是一种“理想模型”,引入天球这一概念,只是为了确定天体位置等方面的需要。

(见下图) --------------------------------------------------------------------------------岁 差: 地球就象是一个旋转的陀螺,而陀螺在旋转时,它的轴并不是垂直于地面完全不动,而是在微微晃动,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为“进动”。 地球也是这样,它的自转轴在天空中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总是指向某一因定点,这就引起了“天极位置漂移”的现象。

这在天文学上叫做“岁差”。 --------------------------------------------------------------------------------“天赤道”和“天极” : 天文学上,确定天体位置的方法与地球表面非常相似,也是通过经纬坐标系来实现。

最常用而且最重要的天球坐标系,就是天球赤道坐标系。地球赤道所在平面与天球的交线称为“天赤道”,它就是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叫做北天极和南天极。

“天赤道”和“天极”是天球赤道坐标系的其准。 --------------------------------------------------------------------------------“赤经”和“赤纬” : 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天体的位置用经纬度来表示,称作赤经、赤纬。

我们知道,天赤道和黄道间有23°左右的“黄赤交角”。这样,天赤道和黄道就有了两个固定不变的交点。

其中,黄道自西向东从天赤道以南穿到天赤道以北的那个交点,在天文学中称为“春分点”,我们把通过这一点的经线定为天球赤道坐标系0°经线。赤经不分东经、西经,它是从0°开始自西向东到360°,单位是时间单位时、分、秒,范围是0~24时。

天球赤道坐标系的纬度规定与地球纬度类似,只是不称作“南纬”和“北纬”,天球赤纬以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流 星 雨 : 流星雨一般都跟彗星有关。

彗星是很松散的天体,它在运行过程中,总会甩下一些尘埃、石块什么的。因为地球的轨道和彗星轨道是相交的,所以每年的某段时间,当地球运行到交点附近的时候,就会把这些物质吸引到大气层中,这就开成了流星雨。

5.共工怒触不周之山的文学常识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现被选入人教版初一下学期语文书第二十五课《短文两篇》其二。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发怒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这个方向移动;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湖流水泥沙都朝这个方向汇聚。

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水神。

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大荒的一个角落,有座山断裂而合不拢,名叫不周山。

④昔者:从前。

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为:做,动词。

⑦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绝,断。

⑧移:移动。

⑨焉:文中译为“于是,于此,兼词”。

⑩地不满东南:地向东南方向下塌。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

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归:聚拢。

维:绳子。

词类活用 天倾西北:“西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北。

1.维:[古] 绳子。 [今] 维持。

2绝:[古] 断。

[今] 停止。

特殊句式 倒装句:“天倾西北”-“天西北倾”,状语后置。

省略句:“(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省略主语)。

主旨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阅读题 (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这是古代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写出了古代人类的探索精神,同时也表现了共工勇于改造自然的勇气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4)尾声:

借助神话解释了人类的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的困惑,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赋予浪漫主义色彩。

(5)这篇神话故事表现了共工怎样的精神?

表现了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精神。

(6)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他们都有宏大的理想,巨大的力量与气魄。(同时也表达了古代人民想要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7)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