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常识

2022-07-27 综合 86阅读 投稿:无归期

1. 道德常识在哪里

道德一词在汉文中最早是分开使用的。

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德”字,但含义广泛。西周初年的大盂鼎铭文的“德”字,是按礼法行事有所得的意思(见彩图)。

《老子》一书中有“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命题。在《荀子·劝学》中“道”与“德”二字始连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中国古代的道德概念,即包含道德规范,也包含个人品性修养之义。

在西方,道德一词源于拉丁文moralis,该词的复数mores指风俗习惯,单数mos指个人性格、品性。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等。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等。

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对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

曾经的泛阶级论一度让我们出现道德迷失,周国平从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上根本性地为道德正位。人生意义之于个人是生活幸福,在社会关系上即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表现出来就是对生命的同情,满怀同情心地对待所有的生命,才是道德。道德名言: 一:为人们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无所谓。

因为我们造的是好因,自得好果。 二:不要以为布施点财物,为大家做点好事就了不起,那是我们在向大众求福。

若大家都不接受我们的供养,我们也不能得福。 三:君子之德,益及子孙。

今日之贵,昨日之功。 四:人最伟大,得人心者就会得到一切。

得财富者失人心,财富也失。故此我们要结好人缘。

五:芝兰生在幽谷之中,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不吐芳香。莲藕虽然有孔,它的胸中切是一尘不染。

人生在世,不要因为五浊恶世而随波逐流,有道德行好心才得天佑。 六:与人说话时,记住要说一些使对方有利益的话,令对方生欢喜心。

我们布施快乐,就会得到快乐的果报。 七:不忘世上苦人多,我们要尽其力量帮助贫穷疾病的人。

俗语说:滴水如甘露。我们帮助贫穷的人会得大财富,帮助疾病的人会得健康长寿。

八:我们没有能力利益大众不要紧。但是要记住不要伤害大众。

我们不伤害大众就不会得业报。 九:我们要深信做善事和布施财物,一定会得到福报。

虽然,目前不是很顺心乃至有挫折。但是,善事和财物以做以施,到后来就会顺利顺心。

十: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我们若能关心和帮助处于病痛的人,功德最大。

中国道德受从上古发展而来,孔子整理六经,形成了系统的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道德的基本思想来源。 起源和发展关于道德的起源一直是伦理思想家长期关注和争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有两种典型的道德起源论。

董仲舒神意说 历史上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天的意旨,上天指示“圣人”、帝王或教主制订行为规范,人们遵行上天的意旨就能得福,不遵行上天的意旨就会受到惩罚。汉朝的董仲舒认为天人相通,指出,“道之大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人性说 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性”自身。这种说法中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①道德是人生来即有的同情心、道德感或先验的能辨善恶的理性。

中国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孟子主张道德源于性善,他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章句上》)。 宋明理学家仍然继续从人的先天的 “心”、“性”中寻找道德的根源。

在西方持类似观点的如德国古典哲学家I.康德认为,人生来有一种纯粹的道德意识,即“善良意志”,这种先验的“理性”和“意志”就是道德的根源。②道德起源于人的感觉和欲望。

这种主张认为,人生而有趋乐避苦的天性,使人感觉到快乐的行为就是善的,感觉到痛苦的行为就是恶的。中国宋代的陈亮提出人生而有欲,喜、怒、哀、乐、爱、恶,“六者得其正则为道,失其正则为欲”。

明清之际的戴震更明确地主张道德起源于人的欲望和趋利避害之天性。西方近代唯物主义思想家T.霍布斯、C.A.爱尔维修和L.费尔巴哈等人也都持相似的观点,认为道德就是人自然本性的表现。

在伦理思想史上,无论认为道德来源于神的意旨,还是认为来源于人性自身,都把道德看作是超越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并没有真正揭示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基本特征道德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阶级性和共同性 道德是维护一定的社会和集团利益的行为准则,它在阶级社会里,带有阶级性。

道德的阶级性,不仅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里有不同阶级的道德。

2. 德育的基本内容是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1、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小学德育纲要》的规定,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是:

热爱祖国的教育;

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热爱人民的教育;

热爱集体的教育;

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的规定,我国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是:

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道德教育;

劳动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

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3、高中德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的规定,我国高中德育的基本内容是:

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国际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道德教育;

劳动教育;

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

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3. 小学生德育教育都有哪些内容啊

1、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现在正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

3、热爱人民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我国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新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4、热爱集体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服从集体决定、遵守纪律、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珍惜集体荣誉,为集体争光;在集体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祖国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要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学习老一辈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初步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初步懂得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离不开文化科学知识,从小把自己的学习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7、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他人,对人热情有礼貌,说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不打架,不骂人;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

8、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育学生懂得在集体中要平等待人,有事和大家商量,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在少先队组织里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行使少先队员的权力,学习过民主生活。

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教育学生要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不任性、惜时守信、认真负责、自尊自爱、积极进取。

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正确看待周围常见的事物;初步学习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4. 教育综合知识包括哪些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华图教育为您解答:

每个地方要求肯定都是不一样的,我说的,您只能作为参考:教育综合知识是指应该具备的各方面教育类知识。教育综合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还包括教师能力、学科专业知识。从另一方面来讲大致包括三大块:1、教育与教学理论及政策法规。 2、教学方式方法及教材分析。 3、课本上的知识。

最好的是,您去咨询相关报考机构,问客服,他们有更准确的信息。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