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个地理小故事
1.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3.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4.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2.谁知道关于地理知识的小故事
魏格纳(1880—1930年)是德国的一位科学家。1910年的一天,他躺在病床上,两眼望着对面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巴西的突出部份不正是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吗?他立即产生了一个怪念头:如果把非洲和南美洲从地图上剪下来,拼合起来,可以成为一个大致吻合的整体。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把北美洲、欧洲和格陵兰岛大体拼合起来,他认为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从此,魏格纳开始认真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病好之后,魏格纳走遍了大西洋两岸,进行实地考察。1912年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和古生物等方面的相似性,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在二、三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整块的,周围是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等力量的作用下,陆地才开始分离,逐渐形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魏格纳所勾画出的这样一幅大陆漂移的轮廓,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许多人都流露出震惊、激动,同时也夹杂着难以置信。在人们心目中一向是安如磐石的大陆,居然像船一样,可以漂浮活动,这实在是不可思议,有人甚至说,这是“一位大诗人的梦”。大陆漂移学说遭到粗野的指责和嘲讽,但是魏格纳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因为他有一股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直到年近半百的时候,科学考察和研究的激情还总是缠绕在他的心头,并促使他采取行动。1930年,他第三次深入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考察。他和学生们试图重新测量格陵兰的经度,以便从大地测量方面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在严酷的条件下,魏格纳从事气象观测,还利用地震勘探法对格陵兰冰盖的厚度作了细致的探测。当时,冰雪和风暴给考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极端险恶的环境里,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然而魏格纳决不回头。也就是这次考察中,魏格纳不幸于11月去世于冰天雪地中。
然而过了半个世纪以后,由于20世纪60年代对深海大洋的钻探研究,它终于被证实,并获得了广泛的承认。1980年世界科学家在德国隆重纪念魏格纳诞辰100周年,高度评价他的贡献。
3.环保小知识、故事
环保小知识: 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请珍惜每一滴水。
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今天不节水,明天无泪流 人体有70%是水份,节约用水,尊重生命 节约用水,请从身边做起。 每天节约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
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点。 流水是大自然不息的血液,破坏水源等于污染自己的鲜血! 含一滴水,还一份真情! 淡水用完—南北极取,冰山用完—过滤海水,海水用完—?!!! 环保小故事: 1 从前,有个小男孩,他每天要用好多纸巾。
吃过东西,他用纸巾擦擦嘴,再用纸巾擦擦手,还用纸巾擦擦衣服。这天,爸爸买回一筒纸巾。
爸爸说这是“神奇牌”纸巾,跟以前的不一样哦。小男孩想看看,纸巾究竟神奇在哪里。
他拉出一截,没什么神奇;他把纸巾拉到阳台上,也没什么神奇;再把纸巾拉到楼梯上,还是没什么神奇;纸巾被拉得长长的,一直拉到小区外面;再拉到市民广场,绕过一棵棵粗粗的树。小男孩跑呀跑,拉呀拉,纸巾怎么也拉不完……跑呀跑,拉呀拉,小男孩回头一看,树林不见了!他扔了纸巾,惊叫着跑回家:“爸爸,爸爸,树林没有啦——”爸爸说:“制造纸巾要用树木做原料。
你用掉了这么多纸巾,树林当然就没有啦!”为了让树林回到市民广场,小男孩又跑回去,一边跑,一边卷……跑呀跑,卷呀卷,纸巾全都卷了回来,市民广场的树林又回来了。小男孩真高兴呀!小朋友们,木材是制造纸巾的原料,纸巾用得越多,耗费的树木就越多。
所以我们在家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多用毛巾,节约纸巾。 2.有人说,环保太难了。
我们不是超人,既不可以填补臭氧层,也不能使毁坏的环境变好。但是,我们可以做好身边的小事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用的一次性纸杯,都是由一棵棵树木制作而成的,虽然我们无法阻止伐树,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一次性纸杯用很环保的方法利用起来,让他们物超所值啊!首先,我们要收集一些废旧不用的纸杯,然后运用圆体的原理用订书机把它们装订起来,最后我们还要在这个环保灯笼的内部安装一个节能灯,这个环保灯笼就做好了。
你可以把它吊在你的卧室顶上,只要你插上电,这个环保灯笼就会发出暗黄色的光芒来,为你的卧室添加更多的温馨元素。另外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种回到古代的感觉,昏暗的光芒,这不正是激励古人奋发努力的因素之一吗?这个环保灯笼真是物超所值,既环保又能激励我们好好学习! 3.在很久以前,太平洋上有一个不大的珊瑚岛。
岛上住着一些土著人。他们以海产品和鸟蛋为食,过着天人合一的生活。
有一天,来了一些驾着大船的探险者。这些探险者关海上漂流日久,看到世界上竟有这般人间仙竟——晚霞中,翡翠般的海水、银色的沙滩,成群的海鸟飞回到树顶的巢穴中。
土著人在篝火旁烤肉、煮鸟蛋、跳舞唱歌。他们被这景象所吸引,决定不再返回文明的世界了。
他们从船上搬下生活用品,把带来的东西分给土著人。从此,他们也和土著人过上了同样的生活。
然而,在不竟意中,悲剧已经开始上演了! 过不多久,土著人发现:鸟蛋比以前少了很多、幼鸟也少了很多,有些鸟窝成了空的。他们的首领找到这些探险者,指责他们:不该偷吃幼鸟!这些人并没有偷吃所以一再向土著人解释:我们真的没有偷吃,我们的所有活动都是与你们在一起进行的。
可是,事实是:在以前从没有发生过这类事件! 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这些探险者们开始了他们的新的探险——找出原因!经过他们的一番努力,原因找到了——是老鼠偷吃了鸟蛋、杀死了小鸟。当他们兴高采烈地把调查结果告诉土著人的时候,土著人问到:老鼠是什么?原来这个岛上从来没有老鼠,也没有其它的哺乳类动物。
为了消灭老鼠,探险家们回到内陆带回一些猫。可这些用来捕鼠的猫儿们并不象人们期待的那样把老鼠赶尽杀绝,而是去捕捉那些还在窝里嗷嗷带哺的幼鸟。
似乎有某种协议在起作用:老鼠偷鸟蛋、猫抓幼鸟。因为岛上的鸟儿们从来没有过这种天敌,自然也没有抵抗的能力。
结果,鸟被杀绝了。随即,供鸟儿筑巢的树也因失去了鸟粪的营养而死去。
岛上的再也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5.撒哈拉沙漠——生命的绿洲 撒哈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除了沙丘、石砾、酷热、死亡,很少给人以生命的印象。
可是,谁会想到,撒哈拉曾是一片雨量充沛,河川涌流,溪涧潺潺,草木繁茂的千里沃野。那里也曾有人类定居,并且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石刻和崖画。
这些石刻和崖画,以生动写实的风格,向后人翻开了5000年前人类日常生活的画卷。图画中有人在划着独木舟追猎河马,说明当时的撒哈拉有水流不尽的江河。
画面上茂密的草原及姿态美妙的长颈鹿、羚羊、水牛、大象。
更说明了撒哈拉那时丰厚的水源和美好的环境。 撒哈拉最后所以失去青春容貌而成为满目凄凉的大沙漠,是因为这块沃土上原有的水分平衡遭到破坏的缘故。
滋润这块土地的“季风雨”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而人类也在自毁家园,牧。
4.有关地球知识的资料
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扩展资料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地球
5.有关地球的知识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她来自哪里? 早在170万年前,人类就对自己的家园——地球,产生了各种美丽的遐想,编织成许多绚丽多彩的传说。
中国古代就有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古希腊神话讲开天辟地时,传说宇宙是从混沌之中诞生的,最先出现的神是大地之神——该亚。天空、陆地、海洋都是由她而生,因此人们尊称她为“地母”。
地球已经是一个5000岁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盘古”开天劈地。约在5000年前,天和地相联后来逐渐进化,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生物。
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公里,比极半径长21公里。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
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 地球是距太阳的第三颗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大约是 150000000公里。地球用 365.256天绕行太阳一周,并用23.9345小时自转一圈。
它的直径是12756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我们地球的大气里78%是氮气,21%是氧气,余下的1%是其他成份。
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15摄氏度,平均气压1.013帕。、地球形成自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的多,每年约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年缩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
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46亿年来,地球从一个均质的球体演变成现在的"圈层"结构。
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3.4%,地幔温度为1000~3000摄氏度,地核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16.3%,物质处于液体状态,内核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以上,与太阳表面温度差不多! 地球有关资料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而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A)。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其轨道长半径为149597870千米,轨道偏心率为0.0167,公转轨道运动的平 均速度是29.79千米/秒。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 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二者相差约21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7克/厘米。
地球的尺度和其他参量见表。 地面附近的温度梯度不能外推到几十千米深度以下。
地下深处的传热机制是极其复杂的,由热传导的理论去估计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常得不到可信的结果。但根据其他地球物理现象的考虑,地球内部某些特定深度的温度是可以估计的。
结果如下:①在100千米的深度,温度接近该处岩石的熔点,约为1100~1200℃;②在400千米和650千米的深度,岩石发生相变,温度各约在1500℃和1900℃;③ 在核幔边界,温度在铁的熔点之上,但在地幔物质的熔点之下,约为3700℃;④在外核与内核边界,深度为5100千米,温度约为4300℃,地球中心的温度,估计与此相差不多。 内部结构 地球的分层结构基本上是按地震波(P和S)的传播速度划分的。
地球上层有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的厚度大不相同,海水只覆盖着2/3的地面。 地震时,震源辐射出两种地震波,纵波P和横波S。
它们各以不同的速度向四围传播 经过不同的时间到达地面上不同的地点。若在地面上记录到P和S的传播时间随震中距离的变化,就可以推算地下不同深度地震波的传播速度υp和υs。
地球内部的分层就是由地震波速度分布定义的,在海水之下,地球最上层叫做地壳,厚约几十千米。地壳以下直对地核,这部分统称为地幔。
地幔内部又有许多层次。地壳与地幔的边界是一个明显的间断面,称为M界面或莫霍界面。
界面以下约到会80千米的深度,速度变化不大,这部分叫做盖层。再往下,速度变化不大,这部分叫做盖层。
再往下,速度明显降低,直到约220千米深度才又回升。这部分叫低速带。
以下直到2891千米深度叫做下地幔。核幔边界是一个极明显的间断面。
进入地核,S波消失,所以地球外核是液体。到了5149.5千米的深度,S波又出现,便进入了地球内核。
由地球的速度和密度的分布可以计算出地球内部的两个弹性常数、压力和重力加速度的分布。在地幔中,重力加速度g的变化很小,只是过了核幔边界才向地心递减至零。
在核幔边界处的压力为1.36兆巴,在地心处为3.64兆巴。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起,人们逐渐倾向于太阳系起源于低温的固体尘埃的观点。
较早的倡议者有魏茨泽克、施米特和尤里。他们认为行星不是由高温气体凝固而成,而是由温度不高的固体尘物质积聚而成的。
地球形成时基本上是各种石质物体和尘、气的混合物积聚而成的。初始地球的平均温度估计不超过去时1000℃。
由于长寿命放射性无素的衰变和引力势能的释放,。
6.100
关于阿艾石窟的千年猜想
来源: 网易论坛
人们目睹这些文明的碎片,总会升起种种疑团,是谁,在什么时候,在如此险峻的地方开凿这个洞窟呢?
被称为天山大峡谷的库车北部的克孜利亚峡谷有着地质构造学上的奇观。它曲折幽深、怪石嶙峋,最宽处有几十米,狭窄处仅可容一个人通过。春、夏季,山洪会注满河谷;秋、冬季,峡谷内断断续续渗出的细流慢慢融入沟口处的铜厂河。铜厂河是史书中所说的“东川水”,它以恒久的姿势流淌着,不仅滋润和丰饶了这片古老的土地而且孕育和发展了人类文化,至今保留的诸多遗址如阿艾古城,苏巴士佛教遗址及炼铜冶铁遗址都在这条河边。滚滚不息的河水承载和见证着历史、现在、还有将来。
迂回的山崖峭壁一次次地阻隔着人们的视线,使得许多不解之谜经过千年的封存保留到了今天。
1999年4月的一天,库车县北部天山河谷中的阿格乡牧民阿布来提同往常一样挎上采药背包和用具在崎岖的山道间跋涉跳跃,矫健得如同羚羊。他寻找着,采撷着。在离谷底三十多米处的绝壁间他发现了一丛绿色。他没有犹豫,他在抓住绿色藤蔓的同时,一脚踏进了尘封一千多年的石窟。
7.有关地理环保的小故事
.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
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
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
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
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
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
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
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
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
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4.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
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
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
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5.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
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6.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
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
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关于阿艾石窟的千年猜想 来源: 网易论坛 人们目睹这些文明的碎片,总会升起种种疑团,是谁,在什么时候,在如此险峻的地方开凿这个洞窟呢? 被称为天山大峡谷的库车北部的克孜利亚峡谷有着地质构造学上的奇观。它曲折幽深、怪石嶙峋,最宽处有几十米,狭窄处仅可容一个人通过。
春、夏季,山洪会注满河谷;秋、冬季,峡谷内断断续续渗出的细流慢慢融入沟口处的铜厂河。铜厂河是史书中所说的“东川水”,它以恒久的姿势流淌着,不仅滋润和丰饶了这片古老的土地而且孕育和发展了人类文化,至今保留的诸多遗址如阿艾古城,苏巴士佛教遗址及炼铜冶铁遗址都在这条河边。
滚滚不息的河水承载和见证着历史、现在、还有将来。 迂回的山崖峭壁一次次地阻隔着人们的视线,使得许多不解之谜经过千年的封存保留到了今天。
1999年4月的一天,库车县北部天山河谷中的阿格乡牧民阿布来提同往常一样挎上采药背包和用具在崎岖的山道间跋涉跳跃,矫健得如同羚羊。他寻找着,采撷着。
在离谷底三十多米处的绝壁间他发现了一丛绿色。他没有犹豫,他在抓住绿色藤蔓的同时,一脚踏进了尘封一千多年的石窟。
南少林之谜:两百多年前为何消失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称的南北两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义,历次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然而,少林寺难逃被焚烧的命运。
一千多年过去了,。
8.地球的故事 简介
《地球的故事》是房龙关于人类地理的力作。他用文学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态展现在你的面前。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他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深入浅出。房龙智慧的妙语和真知灼见更是让人获益匪浅。
第一章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第二章 地理学的含义
第三章 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的特点、风俗和习惯
第四章 地图
第五章 四季的形成
第六章 陆地
第七章 欧洲和生活在欧洲的民族
第八章 希腊
第九章 意大利
第十章 西班牙
第十一章 法国
第十二章 瑞士
第十三章 德国
第十四章 奥地利
第十五章 丹麦
第十六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第十七章 荷兰
第十八章 英国
第十九章 俄国
第二十章 南斯拉夫
第二十一章 亚洲的发现
第二十二章 亚洲与世界
第二十三章 亚洲中部高原
第二十四章 亚洲的西部大高原
第二十五章 阿拉伯半岛
第二十六章 印度
第二十七章 亚洲东南半岛
第二十八章 中国
第二十九章 朝鲜与蒙古
第三十章 日本
第三十一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
第三十二章 澳大利亚
第三十三章 新西兰
第三十四章 太平洋群岛
第三十五章 非洲
第三十六章 幸运的美洲大陆
第三十七章 新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