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家园共育保健小知识

2022-09-19 综合 86阅读 投稿:枫叶羽

1.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

只要跟孩子有关的都可以,比如。

一、幼儿健康性格该如何培养;二、教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三、让孩子早睡早起少吃零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四、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只要有关幼儿教育即可。

拓展资料: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家园共育在家长和孩子中至关重要。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拓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园共育。

2.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

我们把家长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孩子身上,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同时,使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一、存在问题 (1)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

(2)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亲朋好友聚会时好让孩子有展露才艺的机会,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

也可能是性格执拗孤僻。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

(3)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极度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

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于是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儿园、家庭和培训中心之间,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方式: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要经常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父母们必做的功课。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家长工作经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

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长时间的交谈,老师要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是最佳沟通时机,你可以跟老师较详细地交谈。

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老师会认为这种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也喜欢和这种家长沟通。

想一想我们只照看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手忙脚乱,更何况老师要天天看护那么多的孩子呢!所以平时在跟老师沟通时,家长应更多的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了解老师的需求,积极配合她们的工作。即使真的老师这次做错了,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认可老师的工作,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这样老师会感到她以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没有付之东流,会对自己这次的疏忽深感歉疚。

(3)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当家长希望老师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尽量用书信或网络邮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误时间也不伤老师的面子。

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并积极采取行动的。

这种方式也很适用于对孩子所在幼儿园提意见或建议时,能直接把一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写出来,如果你的意见比较中肯和实际,我想幼儿园会采纳的。(4)感情投资,获得老师好感,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

这样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家长是在用心支持自己的工作,有了这些感情投资,老师也很愿意和家长真诚地交流孩子的点滴。同时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回避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但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老师也会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觉得老师和父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的环。

3.幼儿园家园共育—健康营养膳食活动内容

打印

关注幼儿膳食营养,制定合理的食谱,切实提高膳食营养质量,是幼儿园一贯的追求,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为确保孩子的膳食营养均衡,让孩子吃出美味吃出健康,同时也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膳食管理工作,近日,文华幼儿园特推出菜肴展示台。把每天中午孩子要吃的菜肴展示出来,让家长直观、生动地看到孩子午餐的营养搭配,也增强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展示一:面向孩子

科学的饮食营养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饮食营养教育是孩子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健医生及后勤负责人掌控孩子一周菜谱制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季节和当地菜场详情,保证幼儿食谱多样化、不单调、不重复,要求平衡膳食营养。孩子每天吃的菜肴展示在门厅进来的一张小方桌上。平时户外活动或是游戏后,老师带着孩子来菜肴展示台,从中知道今天午餐吃什么菜,这些菜肴分别有什么配料,认一认这些菜并说出菜名。

饮食营养教育只有立足于孩子的已有认知,才能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但是孩子自身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全,对于营养方面的认知更是少之又少,在孩子看来,只要是好吃的,和自己口味的东西就爱吃,从而形成了挑食、偏食的毛病。如今,通过关注幼儿对饮食营养领域的认知是我们了解幼儿饮食营养认知现状的重要途径,从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展示二:面向家长。

家长送孩子来园后,也停留在了菜肴展示台边,一看便知道了当日午餐菜肴的搭配。能根据幼儿园的午餐菜肴来搭配好家里的晚餐,做到营养膳食平衡及科学育儿。菜肴展示台的出炉,受到了家们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大班育儿知识小常识有哪些

入大班以后,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会有诸多不一样:不一样的学习内容、不一样的常规要求等等。

要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不能心急,要循序渐进。 1、孩子愉快的心理准备:大班孩子理解、语言表达、思维、想象等能力都有所提高,而且孩子没有太多学习压力,此刻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多和孩子相处;一起游戏、谈心、看书、画画-------要让孩子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养成积极学习态度。

2、孩子早睡早起习惯准备:考虑孩子入学习惯培养,从现在起家长就应该督促孩子养成早睡早起习惯,按时来园不要随便请假缺课。 3、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兴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当然这里的兴趣不是逼迫孩子学那些成人都觉得困难的学习内容,而是一些有趣的课外知识补充:如趣味图书、小实验、生活常识、自然现象等,家长不要担心孩子懂不了,重要的是你传授的方法和耐心。

4、孩子跟不上班级学习节奏准备:家长要督促并放手让孩子独立学习,不折不扣完成家庭作业。另外,家长要悄悄检查孩子作业情况,对孩子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能针对性地帮助孩子。

5.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该怎么写

我们班的家园联系栏共设置了5个栏目,周计划(主要是请家长全面的了解一周的教学内容、目标)、我学会了(向家长公布宝宝所学的具体内容,如儿歌,歌曲等,并请家长协助老师在家给宝宝复习)、家长课堂(结合幼儿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的育儿知识)、通知栏(是我们老师向家长传达班级近期安排,活动及一些温馨小贴示)。为了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请家长协助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因教学需要,老师有时会请孩子带一些家里的废旧物品材料到幼儿园来,孩子小说不清楚,请家长多看看通知栏及黑板通知。

2、积极关注“我学会了”,经常和孩子一起复习幼儿的教学内容,及每周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和习惯养成,从而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步。

6.如何让大班家长配合做好家园共育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随着《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家园共育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幼教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那么,怎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重视、关心和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教育呢?怎样才能科学地用“家长”这个幼儿教育的“活的资源”呢? 几年来我们在新《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康成长。

实践证明,我们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在工作中我觉得如果观念不彻底转变,不仅会继续制约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而转变家长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第一,在工作中我园教师做到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

建立健全班级的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总结、评价、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第二,把家长和我们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

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第三,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教师能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二、交流、沟通中,成为真诚的理解者 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长会上,我们以“怎样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主题与家长进行了座谈,让每一位家长都谈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对于给孩子创设一个优美的物质环境相当重视,而对孩子心理环境的创设却是一无所知或处于无意识状态;有些家长将环境片面的理解为环保;有些家长知道良好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发展有极大益处,却不知从何入手,尤其是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有个别家长,相当关注幼教方面的新动态,经常阅读有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有了一些根据专家理论操作的实践。

在家长的畅所欲言和交流后,我们将家长有意识和无意识在生活和家庭中对幼儿所做的点滴实践进行了理论上的提升和归类,并且对个别言传身教、值得推广的做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家长纷纷感叹:“真没想到,我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家长们各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实践,让家长体验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强了教育的信心,又让家长对环境的创设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甚至社会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

三、互动、参与中,成为积极的响应者 有了家园间的沟通和理解,家长们开始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的实施。每个家庭与幼儿都积极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

家长们帮助孩子搜集信息。他们或去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或参观访问,或亲身实践。

如在“海底总动员”主题活动中,由刚开始时介绍各自收集有关的书籍、玩具、光盘等到后来制作展示墙和海底动物面具,孩子们对海底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海洋动物话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种类、有的涉及它们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繁殖方式、有的关注它们的形态、有的还初涉了海底动物的历史,主题活动的高潮是我们举办的“亲子活动”,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海底动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面具的制作,面具的背后是孩子们乐不可支的笑脸。

四、新课程实施中,成为积极的合作者 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共育是我们的目标,我园在实施新课程中把家长作为课程的建构者之一,在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把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家园联系窗的方式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家长也不了解这些东西到底要来干什么,只觉得老师好烦,每天不是要这就是要那,一开始还给你敷衍一下,时间略长,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当你的面对你说:“你们怎么什么都要,不会自己准。

7.如何做好大班幼儿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一、研究背景、意义:

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幼儿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和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等原因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以上几点看,幼儿园阶段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而家园的共同配合是幼小衔接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目前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成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园共育就成了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从而使其心理、智力等各方面发展更稳定。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家园共育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2、探索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方法,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

三、研究内容: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调整

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合作的方式

四、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a、了解目前班级家长对小学的认识以及对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

b、搜集有关幼小衔接家园合作的理论资料及实践成功案例

2、研究开展阶段:、

a、开展家园讨论,纠正思想观念,重新认识幼小衔接工作

b、通过各类活动逐渐探索家园协作、配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式、方法

c、将合理的方式方法推广应用,研究长期效果

3、研究总结阶段

整理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小结研究方法

五、研究成果及形式

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大班家园共育保健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