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的科学小知识
1. 地球科学指一切研究地球的科学,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理学,以及其它衍生学科。
2. 各学科通常会以物理、地理、地质、气象、数学、化学、生物的角度研究地球。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手上所戴的黄金饰品和钻石,都是来自地球的矿产资源;盖房子所用的砂、石、水泥,其原料也是来自地球;所吃的鱼虾,大都取自海洋;气温的变化影响生活甚巨;天体的运行,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
3. 因此,地球科学是一门很基础、很重要的学科。
4. 地球科学的范围很广,涵盖地质学、海洋学、气象学和天文学等领域。地质学在探讨地球的历史与各部分组成,包括其演化和各种矿学、岩石以及矿产的分布;海洋学在研究海水的运动、海水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及海底地形;气象学在分析大气的组成、构造和运动;而有关地球起源、太阳系的形成和天体的运动变化,乃至宇宙的演化,均属天文学的研究范围。
5. 以陨石撞击地球为例:高温高压撞击地球的结果,势必引起地形与地质的变化;飞扬在大气中的粉尘微粒会遮蔽阳光,大气和海水温度因而降底。因此,看似简单的天文事件,却引起地质、气象和海洋的变化,可见各领域关系密切、环环相扣。
2.关于地球的小知识
地球是距太阳的第三颗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0000000公里.地球用365.256天绕行太阳一周,并用23.9345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是12756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我们地球的大气里78%是氮气,21%是氧气,余下的1%是其他成份.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15摄氏度,平均气压1.013帕.
地球形成自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的多,每年约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年缩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46亿年来,地球从一个均质的球体演变成现在的"圈层"结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3.4%,地幔温度为1000~3000摄氏度,地核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16.3%,物质处于液体状态,内核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以上,与太阳表面温度差不多.
3.关于地球的科普知识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扩展资料: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
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
地球表面的气温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约15℃左右。而在不见阳光的地下深处,温度则主要受地热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心处的地核温度更高达6000℃以上,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5778K,5500°C)更高。
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
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
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约占海底总面积的45%,其平均水深为4000~5000米,大量发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着广阔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地与大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地球
4.有关地球的小知识 不用太多
地球的大小的数据
根据人造地球卫星观测结果,1980年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理物理学联合会公布了地球部分参数。
赤道半径:6 378 137米
极半径:6 356 752米
扁率:1∶298.257 222 010 1
总面积:51 000万平方千米
总体积:10 830亿立方千米
总质量:5.976*1027克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自然地理上是很有意义的。
地球是个圆球体,太阳距离地球较远,它以平行的光线射达地球表面(曲面),因而与地表构成不等的入射角。在地球上,任一时刻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只有一点,其他部分为斜射,所以,圆球体表面获得的太阳热能不均,这是导致地球上各地气候有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球有巨大的质量,它以强大的引力将大气层、水体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加上太阳光热能的作用,在地球表面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交换,从而形成了复杂的自然面貌。
地球表面积巨大,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
(1)纬线与纬度人们把地轴的中心叫地心。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叫赤道面。赤道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圆圈叫赤道。在地球表面上,凡与赤道相平行的圆圈,就称为纬线圈或纬线由于赤道面垂直于地轴,而所有纬线都与赤道相平行,所以任何一条纬线都代表地球上的东西方向。地球上某一点的纬度,就是该点代表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面的夹角。这个夹角,在赤道为0°,在北京约为40°,在南北两极为90°。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纬度分别有0°至90°。由于赤道面把地球等分为两部分,赤道以南称为南半球;赤道以北称为北半球,所以,纬度也有南北之分,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为了研究某些问题方便起见,我们称0°~30°之间的纬度地带,为低纬度;30°~60°之间的纬度地带,为中纬度;60°~90°之间的纬度地带,为高纬度。
(2)经线与经度通过两极并和赤道相垂直的大圆圈,称为经线圈或经线,也称子午线。由于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又与纬线相垂直,所以任何一条经线都代表地球上的南北方向。地球是圆球,经线又有无数条,所以,为了便于计算,经国际社会之间的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东郊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为零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为使英、法等国和非洲大陆上的各国同属一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和西经20°为界。地球上某一点的经度,就是该点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这一夹角相当于这两个平面所夹的赤道弧在地心所张的角度。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地球圆周为360°,所以东西经各分180°。
(3)经纬网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共同组成了经纬网。有了经纬网及其经纬度,地球上各个点的位置就容易确定了。地球上两个不同的地点,可以有相同的纬度或经度,但不可能既有相同的纬度又有相同的经度。因此,地球上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位置,就可以用相应的经纬度来表示。例如,北京位于赤道以北40°,本初子午线以东116°,北京的地理坐标就是40°N,116°E;利马(南美洲秘鲁的首都)位于赤道以南12°,本初子午线以西77°,利马的地理坐标是12°S,77°W。
5.关于地球的科普知识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扩展资料: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 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
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 地球表面的气温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约15℃左右。
而在不见阳光的地下深处,温度则主要受地热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心处的地核温度更高达6000℃以上,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5778K,5500°C)更高。
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
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
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约占海底总面积的45%,其平均水深为4000~5000米,大量发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着广阔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地与大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
6.关于地球的知识
/view/2489.htm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
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迪士尼有同名纪录片。
地球演化 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50亿年以前的太阳系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百万年】。刚刚诞生时候的地球与今天大不相同。
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
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
其时限距今4200至543Ma。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
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
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
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为了证明生命起源与地球,人们在不断通过实验和推测等研究方法,提出各种假设来解释生命诞生。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Stanley L.Miller)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和水(H2O)的密闭装置,以放电,加热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物质,轰动了科学界。这个实验的结果更具说服力地表明,早期地球完全有能力孕育生命体,原始生命物质可以在没有生命的自然条件下产生出来。
一些有机物质在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又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形成了更大,更复杂的分子,直到形成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蛋白质,以及作为遗传物质的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经过浓缩,凝聚等作用,形成了一个由多种分子组成的体系,外面有了一层膜,与海水隔开,在海水中又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总之,地球的演变使得生命诞生于地球。编辑本段环境地球环境 地球属于银河系之中从国际空间站俯瞰地球的太阳系,处在金星与火星之间,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有一颗天然卫星。
地球是目前发现第一个具有生命个体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地球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相关数据轨道资料远日点距离 152,097,701.0 km(1.016 710 333 5 AU)近日点距离 147,098,074.0 km(0.983 289 891 2 AU)轨道半长轴 149,597,887.5 km(1.000 000 112 4 AU)轨道半短轴 149,576,999.826 km(0.999 860 486 9 AU)轨道周长 924,375,700.0 km(6.179 069 900 7 AU)轨道偏心率 0.016 710 219平均公转速度 29.783 km/s(107,218 km/h)最大公转速度 30.287 km/s(109,033 km/h)最小公转速度 29.291 km/s(105,448 km/h)轨道倾角 0(7.25°至太阳赤道)升交点赤经 348.739 36°近日点辐角 114.207 83°卫星 1个(月球)物理特征椭圆率 0.003 352 9平均半径 6,372.797 km赤道半径 6,378.137 km两极半径 6,356.752 km纵横比 0.996 647 1赤道圆周长 40,075.13 km子午圈圆周长 40,007.86 km平均圆周长 40,041.47 km表面积 510,065,600 km^2陆地面积 148,939,100 km^2(29.2 %)水域面积 361,126,400 km^2(70.8 %)体积 1.083 207 3*10^12 km^3质量 5.9742*10^24 kg平均密度 5,515.3 kg/m^3赤道表面重力加速度 9.780 1 m/s^2(0.997 32 g)宇宙速度 11.186 km/s(39,600 km/h)恒星日 0.997 258 d(23.934 h)赤道旋转速率 465.11 m/s轴倾斜 23.439 281°北极赤经 未定义赤纬 +90°反照率 0.367平均表面温度 287 K(14 ℃)最大表面温度 331 K(57.7 ℃)最小表面温度 184 K(-89.2 ℃)大气表面压力 101.3 kPa(海平面)氮 78.084%氧 20.946%氩 0.934%二氧化碳 0.0381%结构 直到17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地球的结构图 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
由空间拍到的图片应具有合理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它们真是与众不同的漂亮啊!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0 ~40 地壳 40 ~ 400 上地幔 400 ~ 650过渡区域 650 ~2700 下地幔 2700 ~ 2890 D'' layer D"层 2890 ~ 5150 外。
7.小学生科技小知识
1 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2 眼镜由谁发明的? (罗吉、培根)
3 为什么自行车能动? (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
4 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转一周期多长? (地球)(24小时)
5 地震在地球上每年多少次? (大约500万次)
6 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 (冥王星)
7 地球的厚被是什么? (大气圈)
8 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 (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
9 什么动物能预测地震? (牛、马、驴、*、兔、鸡、狗、蛇、鼠、狗、猫、燕子、鹰等)
10 什么植物先开花,后长叶? (连翘、迎春花、腊梅、桃树、梨树)
8.关于地球的知识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轨道半径: 149,600,000 千米(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行星直径: 12,756.3 千米质量: 5.9736e24 千克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马中得到的名字。
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
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 亥亚,大地母亲)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
在空间拍摄的地球照片有很高价值;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而且这些图片都非常漂亮!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0- 40 地壳 2700-2890 D'' layer - D"层 40- 400 Upper mantle - 上地幔 2890-5150 Outer core - 外核 400- 650 Transition region - 过渡区域 5150-6378 Inner core - 内核 650-2700 Lower mantle - 下地幔 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
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们所居住的只是整体的一个小部分(下列数值*10e24千克): 大气 = 0.0000051 海洋 = 0.0014 地壳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内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橄榄石,辉石(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
这些都是通过地震技术获得的资料(所谓地震技术是指在地表人工制造一个震源,如炸弹之类的,通过接受地下的回波来确知地下结构的方法);我们只能在岩浆中获得上地幔的采样,对于其它层则无能为力。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
就整体看,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为: 34.6% 铁 29.5% 氧 15.2% 硅 12.7% 镁 2.4% 镍 1.9% 硫 0.05% 钛 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其他的类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对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类地行星。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有关行星内部构造的理论只是适用于地球。 不像其他类地行星,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
理论上称它为板块说。它被描绘为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
扩大发生在两个板块互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新地壳时。缩小发生在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份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炽热的地幔中受热而被破坏。
在板块分界处有许多断层(比如加利福尼亚的San Andreas断层),大洲板块间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目前有八大板块: ¤北美洲板块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兰岛 ¤南美洲板块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南极洲板块 - 南极洲及沿海 ¤亚欧板块 - 东北大西洋,欧洲及除印度外的亚洲 ¤非洲板块 - 非洲,东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与澳洲板块 - 印度,澳大利亚及大部分印度洋 ¤纳斯卡板块 - 东太平洋及毗连南美部分地区 ¤太平洋板块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亚南岸) 还有超过廿个小板块,如阿拉伯,菲律宾板块。
地震经常在这些板块交界处发生。地球的表面十分年轻。
在5亿年的短周期中(天文学标准),不断重复着侵蚀与构造的过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坏,这样一来,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迹(比如星体撞击产生的火山口)。这样一来,地球上早期历史都被清除了。
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亿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头只有40亿年,连超过30亿年的石头都屈指可数。最早的生物化石则小于39亿年。
没有任何确定的记录表明生命真正开始的时刻。71%的地球表面为水所覆盖。
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一颗能在表面存在有液态水(虽然在土卫六的表面存在有液态乙烷与甲烷,木卫二的地下有液态水)。我们知道,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
海洋的热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气温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液态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蚀及大洲气候的多样化,目前这是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过程(很早以前,火星上也许也有这种情况)。
地球的大气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地球初步形成时,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几乎都被组合成了碳酸盐岩石,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给活着的植物消耗了。
现在板块构造与生物活动维持着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稳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对维持地表气温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
温室效应使平均表面气温提高了35摄氏度(从冻人的-21℃升到了适人的14℃);没有它海洋将会结冰,而生命将不可能存在。丰富的氧气的存在从化学观点看是很值得注意的。
氧气是很活泼的气体,一般环境下易和其他物质快速结合。地球大气中的。
9.有关小学生科技小知识
科技知识有很多,就像广袤的宇宙。
我觉得小学生应该先从生活学习,与自然相结合。可以看一些科技书籍,《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知识大全》等。
我给你整理了一些,希望对你有所裨益。1 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2 眼镜由谁发明的? (罗吉、培根) 3 为什么自行车能动? (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 4 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转一周期多长? (地球)(24小时) 5 地震在地球上每年多少次? (大约500万次) 6 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 (冥王星) 7 地球的厚被是什么? (大气圈) 8 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 (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 9 什么动物能预测地震? (牛、马、驴、*、兔、鸡、狗、蛇、鼠、狗、猫、燕子、鹰等) 10 什么植物先开花,后长叶? (连翘、迎春花、腊梅、桃树、梨树) 11 离地球最近的并且能发光发热的星是太阳。
12 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
高压电有5500V以上。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13、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14、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
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15、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16 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也会很快坏掉。 17 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18 不能用我们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9 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20 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21 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22 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23 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24 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
25、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26、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27 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8、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29、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30、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31 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32 开花、结果,果实里面长有种子。
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33 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
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
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34 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35 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36 物的果实中都有种子;不同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也是不同的。
37、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栗子是通过滚动、跳动传播的;蒲公英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利用水流传播的有莲蓬、椰子等;利用动物传播的有苍耳等。 38、种子萌芽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以及适当的温度。
39、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种皮是种子的“铠甲”,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种子萌芽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40、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