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交往礼仪
同伴是指幼儿之间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认知能力的人,同伴交往就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具有相同认知能力的幼儿之间的一种共同生活、学习、游戏并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了解别人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过程。
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的交往过程。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意义: (一)同伴交往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
幼儿在交往时必然要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动作来相互交流。例如,当幼儿接受到同伴的微笑时,他必然对着信息给予反馈,大脑立即形成一个反射过程,这样就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育。
快乐是一个最基本的积极情绪,快乐中包含力量和信心的体验;快乐能感染周围的人,因此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吸引更多的同伴,营造更多的快乐;而快乐有益于身体健康;快乐有助于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幼儿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同伴交往中,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他们在共同活动中也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为幼儿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学习的重要机会。
同时,同伴交往也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直接教导、协商、讨论的机会,幼儿常在一起讨论物体的多种用途或问题的多种解决方式。这些都非常有助于幼儿扩展知识,丰富知识,发展自己的思考、操作和解决问的能力。
(三)同伴交往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没有同伴的幼儿会产生消极情绪,长期没有同伴,这种消极情绪会稳定为一种不良自我感觉,将严重阻碍幼儿心理发展,阻碍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同伴交往能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心情轻松、活泼、愉快。观察发现,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因为在交往中有许多创造快乐的因素:幼儿的建议被同伴采纳;共同搭建积木被老师表扬等等,都能得到快乐和满足。
同伴交往对调节自我情感的能力及健康情感的发展大有好处。如幼儿在与同伴的竞赛性交往中获胜而感到自豪,这是同伴所能接受的;但是继而产生骄傲的情绪,并在言行上表现出这种反感,这会是幼儿不得不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调节,否则他将受到群体的排斥。
长期与同伴的交往,幼儿的情感会朝着健康的适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四)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所谓亲社会行为,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是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表现为:轮流、助人、合作、谦让、分享等。 在同伴交往中,一方面幼儿发出社会行为,如请求、邀请等,根据对方的反应作相应的调整,自我调空能力得到了的发展。
自我调空也是社会交往所必须的能力。另一方面,同伴的反馈往往直接和坦率,如果你发出的是友好、合作、分享等积极的行为,同伴做出肯定和喜爱的反应;而如果你做出抢夺、抓人、独占等消极行为,同伴则做出否定、厌恶和拒绝的反应。
这种丰富的、直接的反馈有利于发展幼儿良好的行为,并使之转化为一些稳定的交往技能。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 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做一个有心人,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细心指导。
1、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增加交往机会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诸方面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去培养幼儿的交往兴趣和互助精神,体会合作和分享快乐,学会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规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会使幼儿产生遐想,从而萌发做游戏的愿望。
在环境的创设上,教师要注意放一些实物和操作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玩具,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
例如:美食商店的游戏开始了,小美食厨师、小售货员们都忙碌准备着各种食物,将各种美食摆在售货台上。可过了没一会,台前的售货员愁眉苦脸的说:“为什么美食超市里没顾客来啊?”对呀,我们可要想想办法了。
于是,我拿了张宣传广告纸鼓励孩子想办法。果然,他们灵机一动,在美工区里拿来了笔和纸,只看见超市里所有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画超市里的美食图片,有的则负责图上漂亮的颜色。
剩下的则做起来宣传员在超市门前拿着他们创作的宣传单向每一位路过的同伴进行介绍。同伴们也因这漂亮的宣传单而纷纷来到美食超市购物。
美食超市顿时热闹了起来。 2、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幼儿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
(1)教会幼儿学会运用交往语言。
2.浅谈如何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交往礼仪
同伴是指幼儿之间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认知能力的人,同伴交往就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具有相同认知能力的幼儿之间的一种共同生活、学习、游戏并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了解别人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过程。
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的交往过程。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意义: (一)同伴交往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
幼儿在交往时必然要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动作来相互交流。例如,当幼儿接受到同伴的微笑时,他必然对着信息给予反馈,大脑立即形成一个反射过程,这样就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育。
快乐是一个最基本的积极情绪,快乐中包含力量和信心的体验;快乐能感染周围的人,因此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吸引更多的同伴,营造更多的快乐;而快乐有益于身体健康;快乐有助于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幼儿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同伴交往中,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他们在共同活动中也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为幼儿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学习的重要机会。
同时,同伴交往也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直接教导、协商、讨论的机会,幼儿常在一起讨论物体的多种用途或问题的多种解决方式。这些都非常有助于幼儿扩展知识,丰富知识,发展自己的思考、操作和解决问的能力。
(三)同伴交往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没有同伴的幼儿会产生消极情绪,长期没有同伴,这种消极情绪会稳定为一种不良自我感觉,将严重阻碍幼儿心理发展,阻碍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同伴交往能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心情轻松、活泼、愉快。观察发现,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因为在交往中有许多创造快乐的因素:幼儿的建议被同伴采纳;共同搭建积木被老师表扬等等,都能得到快乐和满足。
同伴交往对调节自我情感的能力及健康情感的发展大有好处。如幼儿在与同伴的竞赛性交往中获胜而感到自豪,这是同伴所能接受的;但是继而产生骄傲的情绪,并在言行上表现出这种反感,这会是幼儿不得不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调节,否则他将受到群体的排斥。
长期与同伴的交往,幼儿的情感会朝着健康的适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四)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所谓亲社会行为,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是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表现为:轮流、助人、合作、谦让、分享等。 在同伴交往中,一方面幼儿发出社会行为,如请求、邀请等,根据对方的反应作相应的调整,自我调空能力得到了的发展。
自我调空也是社会交往所必须的能力。另一方面,同伴的反馈往往直接和坦率,如果你发出的是友好、合作、分享等积极的行为,同伴做出肯定和喜爱的反应;而如果你做出抢夺、抓人、独占等消极行为,同伴则做出否定、厌恶和拒绝的反应。
这种丰富的、直接的反馈有利于发展幼儿良好的行为,并使之转化为一些稳定的交往技能。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 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做一个有心人,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细心指导。
1、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增加交往机会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诸方面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去培养幼儿的交往兴趣和互助精神,体会合作和分享快乐,学会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规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会使幼儿产生遐想,从而萌发做游戏的愿望。
在环境的创设上,教师要注意放一些实物和操作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玩具,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
例如:美食商店的游戏开始了,小美食厨师、小售货员们都忙碌准备着各种食物,将各种美食摆在售货台上。可过了没一会,台前的售货员愁眉苦脸的说:“为什么美食超市里没顾客来啊?”对呀,我们可要想想办法了。
于是,我拿了张宣传广告纸鼓励孩子想办法。果然,他们灵机一动,在美工区里拿来了笔和纸,只看见超市里所有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画超市里的美食图片,有的则负责图上漂亮的颜色。
剩下的则做起来宣传员在超市门前拿着他们创作的宣传单向每一位路过的同伴进行介绍。同伴们也因这漂亮的宣传单而纷纷来到美食超市购物。
美食超市顿时热闹了起来。 2、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幼儿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
(1)教会幼儿学会运用交往语言。
3.如何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
1、培养语言习惯:养成习惯称呼再加表达内容,幼儿就会这样说,阿姨请给我拿一个面包,叔叔能帮我称一下重量吗?因此所谓语言习惯,所谓行为习惯,都是从小事培养而来的,并且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很难改变。儿童礼仪最期待留给孩子一种可以传承的财富,就是教养。
2、礼仪会培养孩子的恭敬心、感恩心、尊重心。比如《弟子规》中即有“父母教,需敬听”,孩子对父母的教导要保持尊重感的倾听,但现在有多少孩子,父母尚未讲完,他已掉头而走。要知道倾听是一种礼貌,听并不意味着全盘认同,仍旧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但太多的孩子,以观点不一致为由,对父母的讲话无半点尊敬。而学习过儿童礼仪的儿童能够做到具有尊重感的倾听,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把管理自己的权利还给孩子。自律无比珍贵,这会让孩子未来能够担负自己的成长,而他律则非常脆弱,一旦离开他律环境,孩子就有可能放纵自己。所谓他律,就是在父母的严格监管下孩子能够保持正确的行为。
举个例子,孩子玩平板电脑,如果每次玩,都是妈妈说,不能玩了,再玩眼睛就瞎了,一遍遍,孩子关了,但只要有个机会,就会再玩,并且会在妈妈不在的时候偷偷玩。
4、尊重。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是拥有快乐和自信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因为学习儿童礼仪的孩子懂得自重和尊重他人。公共场合懂得小声说话、在餐厅不会奔跑嬉戏,直到用餐结束才会离开餐桌,父母尊长站着的时候不会大模大样地坐着。
扩展资料:
好的礼仪让孩子受益一生,礼仪教育首先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场合,能够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其次,通过儿童礼仪课程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自律能力及自控能力,而这些素养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
第三,学习儿童礼仪,能够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尊重心、恭敬心,因为这些美好的情感源于美好的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礼仪教育让孩子终身受益
4.如何开展幼儿园的礼仪教育
幼儿礼仪教育应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礼仪呢?一、在环境中熏陶 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
这样幼儿可以在宽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因此说幼儿礼仪的培养离不开和谐的环境。为此我在家园桥栏目中张贴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幼儿礼仪的相关知识,这样家长可以通过读致家长的一封信来了解班上开展的主题系列活动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学习幼儿礼仪知识使家长明白了应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礼仪培养,从而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礼仪培养,起到了家园共育的效果。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既包括家园共育,又包括环境育人,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环境育人在教育幼儿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培养幼儿生活礼仪中我就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的环境在园内制作了做个懂事的乖宝宝专栏。我们把幼儿在幼儿园礼貌表现,拍摄成照片贴在专栏中。
我们还教育幼儿注意观察平时谁表现的最好,随时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或者自己做到的用五颜六色的笔画出来,教师将他们的作品贴在我是小画家栏目中。这时幼儿有了成就感,他们的环境变得和谐美丽了,同时也给幼儿营造了一种文明礼仪的氛围。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于是,我把礼仪养成教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即进行。
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的礼仪行为发展的契机,幼儿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如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等。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的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物品要摆放好,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概括起来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我在一日活动中注重日常礼仪的渗透,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受到礼仪教育。为了使活动不流于形式,我们在整个学期开展了主题是我是大班小朋友的活动。
每月做为一个阶段,进行总结表扬。这样幼儿既可以在平时受到奖励又能得到阶段性的鼓励。
三、在榜样中示范,强化 爱模仿是幼儿的特点,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模仿是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隐性的教育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教育。
我们在教育幼儿时往往采用说教的方式但是效果不佳,树立榜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吧!(一)教师榜样的作用 在幼儿面前教师行为落落大方,注重言谈举止,幼儿就会以老师为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礼仪习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只要是上岗我就做到衣着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主动与幼儿到招呼,积极热情地与家长沟通,并做到礼貌大方。当早晨接待幼儿时我会非常动情的和每个幼儿到招呼:庞亚旋小朋友,你好!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
张浩宇,你好!你的迷彩服新买的吧,你穿着真精神,真像个解放军!孙硕,你好!你好几天没来了,老师都想你了我在接待每个幼儿时都会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用生动的语言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家长离园时我也会说:您慢走!在我的启发和带动下孩子们都能够主动与教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与家长说再见,在校园里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氛围。(二)幼儿榜样的作用 在幼儿中树立榜样,促进幼儿间的友好交往。
通过树立榜样幼儿可以产生竞争意识,这将是幼儿礼仪培养的重要有效手段。例如:我表扬刘子靖小朋友时说:今天刘子靖早晨见到老师声音特别宏亮的问老师好,还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大家给她鼓鼓掌。
第二天就会有很多小朋友向她学习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这使我真正看到了榜样的作用。四、在游戏中锤炼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不仅需要幼儿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能获得最佳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根据幼儿行为品质形成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例如:体育游戏《太空人找朋友》,在游戏中孩子们。
5.>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孩子见人不知问候
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见了面,要给孩子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孩子还没和对方打招呼,就急着催孩子,结果愈催愈糟。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他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孩子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实孩子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
要处理这个问题,事先预防是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孩子,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孩子说好规则,确定他已经听明白,并问他是否能遵守。到了外边,这些规则一定会被打破,但家长要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孩子遵守。同时,家长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例如,孩子在超市奔跑吵闹,屡劝无效时,可问他:“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孩子不听劝说,就冷静地带他回家,千万不要舍不得选好的物品。让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场所表现得宜,否则不能再出门。下次出门前,可再和孩子谈一次,是否了解这些规则,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孩子托给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轮流外出购物,这样也能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还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别在吃饭前或午睡时间带孩子出门,因为那会让他们更兴奋,难以控制,孩子吃饱睡足了,大人也比较轻松。
带孩子出去吃饭或聚餐,也得做“预防”工作。出去前,先跟孩子说明状况,像是到餐厅不能大声喧哗等。就餐前,可先为孩子准备小点心,或带他们四处走走,缩短呆坐在高椅子上的时间,看看餐厅周围的摆设或环境,让孩子有点乐趣。用餐时,别一口气就把孩子喂饱,而是和大人进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则孩子一饱就精力充沛,很难再坐得住。在这过程中,还可从孩子的“百宝袋”里掏出好玩的东西吸引他。像是拿出绘本童书,让孩子一页一页地翻。绘本比其他玩具更适合带到餐厅,因为它不容易掉落一地。也可拿出家里的相本,孩子喜欢看自己的照片,还可以问他:“这是在哪里拍的?”“那天做了什么事?”让孩子沉浸在愉快的回忆情绪中。
大人讲话,孩子插嘴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要先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但也要谨守原则,千万别在孩子插嘴时回应他的要求,否则他会不断重覆这可得逞的行为,尽管你已说了上百遍:“这是不礼貌的。”但在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孩子:“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让孩子明白,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他的需要。
教孩子说礼貌用语
所有的幼儿教育专家都认为,要孩子养成这个好习惯,父母得以身做则。如果孩子常听到爸爸妈妈用“请”字与人沟通,自然而然会明白它该怎么使用。日本儿童生活研究所所长石井哲夫在《如何培育第一个孩子》一书中提醒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有个良好的交流习惯,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说“请”、“谢谢”、“对不起”,因为这都是保持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
如果孩子口出恶言
“你是猪,你白痴”,“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妈妈,这个新娘好丑”。当这些话冷不防从孩子的嘴巴出现时,爸爸妈妈窘得想钻进地洞里。其实,孩子所说的话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伤害别人。但要避免出丑,家长要做的是持续教导适当的行为。因为,当孩子再大一点时,需要学的不再只是“请”和“谢谢”,而是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和成人的关系。 比如说,孩子在婚宴上当着新娘面说她很丑,妈妈可在事后告诉孩子,不一定要当场、马上把所有的感觉讲出来,如果只想说给妈妈听,附在耳边说就好。也要教孩子将心比心,体会别人的感受与反应,可问孩子:“如果别人也这么说你,你会不会很难过?如果会,就不要这么说。”也要提醒孩子,常常说这种话会得罪人,没有人喜欢跟他做朋友。和孩子讨论他的情绪感觉,建议他使用其他文雅有礼的语句,会比纯粹的斥责更有效。
学会赞美网络上曾有个笑话,一个每天要骑脚踏车送孩子上课的妈妈,有一次为了孩子的一句话兴奋不已。原来,是孩子在上学途中,附在她耳边说:“妈妈,你内向贤淑。”过了好多天,她才搞清楚,原来是孩子发音不清楚,把“逆向行驶”说成“内向贤淑”,但已经让妈妈高兴好几天。的确,孩子的赞美,常常会在最恰当的时刻发挥最好的效果。幼教专家建议,教孩子从小学会赞美,不只是赞美别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他关怀、安慰人的能力。
6.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
但随着独生子女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一些娇惯与溺爱的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了霸道、自私的个性,这样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因此,我们认为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习礼貌用语。渗透文明礼貌的思想内涵 古人云:增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剑戟。
可见语言文明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我们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幼儿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并要求做到“三会”,即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
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晨检、排队、早操、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等等。应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将文明礼貌的思想深入到生活、学习、交往的各个环节,做一个懂事、礼貌的好孩子。
二、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 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
(一)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二)利用榜样的作用,让幼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和家人,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因此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来园或离园时主动向同事、家长、小朋友问好和告别,接待家长及来园客人做到热情礼貌,处处为幼儿做出学习的榜样;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第一生活场所,幼儿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中,就需要家长能够配合幼儿教师,共同为幼儿打造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 (三)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礼貌的源泉。
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引导。针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摩擦,比如不小心打翻了别人的杯子,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大多数孩子都不会主动向别人表示歉意,喜欢用身体行动来处理问题的现象,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并结合自身经验和鲜活事例引导感化幼儿。
通过这些日常的渗透,孩子们能够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他们学会了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学会了热情礼貌地交谈,学会了尊敬老人、孝顺父母。
三、以教学、游戏活动为载体,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一)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 故事、儿歌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文学形式,容易使他们理解和接受。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富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礼貌用语,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用礼貌用语对话。
在讲故事的同时,我也教孩子朗诵儿歌,如《有礼貌的好宝宝》《老师早》等。有些孩子朗诵儿歌后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听故事,朗诵儿歌,激发了孩子文明礼貌的思想意识。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幼儿喜欢玩游戏,很容易融入游戏的角色当中。
为此,我还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
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他们会主动划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宝宝。游戏前提示幼儿,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妈妈的要爱护孩子,孩子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
孩子们在玩积木时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大家一起动手搭建出自己喜爱的东西来。孩子们几个人一起搭积木,边搭边商量,各种想法融合在一起,经常会创造出让成人都意想不到的造型来。
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练习。 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早晨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四、积极倡导家园共育。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我们要求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性、持续性。
' 把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的内容及具体要求,通过家园联系告知家长,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
7.如何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
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引导孩子的思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幼儿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会使用谦让语、小朋友问好和告别,接待家长及来园客人做到热情礼貌,处处为幼儿做出学习的榜样,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来园或离园时主动向同事、家长。他们学会了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学会了热情礼貌地交谈,从一点一滴的细节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大多数孩子都不会主动向别人表示歉意。
幼儿园时期是孩子良好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家庭是第一生活场所,但紧要、游戏活动为载体,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只要我们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但随着独生子女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一些娇惯与溺爱的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了霸道、自私的个性,这样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为此,我还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宝宝;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一)通过故事、持续性。
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 (一)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二)利用榜样的作用;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
游戏前提示幼儿。' 把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早晨入园。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我也教孩子朗诵儿歌,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创设良好环境。 一。
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和家人,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我还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因此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容易使他们理解和接受。
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富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礼貌用语,我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听故事,让幼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教师要有目的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引导。
针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摩擦,比如不小心打翻了别人的杯子,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改变了以前洗杯子时混乱的局面。小朋友一起进餐,要说“大家请”才开始用餐、孝顺父母。
三,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妈妈的要爱护孩子,孩子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孩子们在玩积木时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孩子们能够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
因此,在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中,就需要家长能够配合幼儿教师,共同为幼儿打造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激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 故事、儿歌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文学形式,喜欢用身体行动来处理问题的现象。 (三)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礼貌的源泉。
因此,学会了尊敬老人,其中包括:入园,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 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学习礼貌用语。渗透文明礼貌的思想内涵 古人云:增人一言,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早操、盥洗,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经常会创造出让成人都意想不到的造型来。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练习。
孩子们几个人一起搭积木。 四、积极倡导家园共育,边搭边商量。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幼儿喜欢玩游戏,很容易融入游戏的角色当中,朗诵儿歌,激发了孩子文明礼貌的思想意识,重如珠玉;伤人一言。为使幼儿的礼貌行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并巩固下来。
因此,我们认为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我相信。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如《有礼貌的好宝宝》《老师早》等。
有些孩子朗诵儿歌后对我说。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如洗杯子时,引导孩子们排队等候,等到前面一个小朋友洗完了第二个再去洗,通过家园联系告知家长,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处只有几步:“老师。遇到小朋友过生日吃蛋糕、学习、交往的各个环节,做一个懂事、礼貌的好孩子、晨检、排队,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
例如幼儿。
8.幼儿园家长怎么实施礼仪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这对素有“礼仪之邦”称誉的我国来说,既是一个古老的教育问题,又是一个赋予时代新特点的主要课题,是当前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儿童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提高几代人的素养。所以目前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让我们整个民族素质将来有所提高,必须从娃娃抓起,必须从小加强对幼儿的礼仪教育。为了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我园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考虑到幼儿礼仪教育的需要家园的配合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对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给您提供以下相关建议: 1.提高自身素质 使幼儿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们的自身素质,一个具有相当道德礼仪水准、社会理想以及责任感的家长才有可能培养出孩子具有一定涵养、礼仪、适应社会的现代人,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培养孩子的家庭礼仪习惯的同时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受家长的影响,有幼儿经常表现出许许多多的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饭菜、公共场合大叫大嚷、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看见长辈或熟悉的人当作没看见等,不文明行为比比皆是。我们希望您对孩子进行家园礼仪教育的同时,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涵养和对礼仪的认识,逐步提高周围环境的礼仪风尚,从而起到表率指导的作用。 2.要让幼儿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幼儿园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礼仪规则后,家长应为幼儿提供礼仪教育和展示的机会,如在家长进行了接送客人的礼仪教育后,可以在下次客人来的时候让幼儿负责接送的工作,让幼儿在实践礼仪的过程中感受礼仪行为所带来的效果。如在迎送客人、外出做客、出席一些公共场合过程中,不要把孩子扔在家里,而是做为一次礼仪教育的机会大胆的让幼儿参与并适时的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做文明的小客人、热情的小主人,家里来客人主动向客人问好,说再见。知道给客人让座、倒茶,同时养成接听电话的良好行为,如接电话会使用“你好,请问你找谁..再见”等。 3.家长的溺爱使得幼儿自我中心的现象严重,幼儿不懂感恩,不懂尊重,不会交往,不会等待,而这些恰恰是礼仪教育所要解决和克服的,如果家长不能够放弃溺爱孩子的思想,放手进行教育,对幼儿不良行为给予必要的否定和约束,礼仪教育就会变成纸上谈兵,流于形式,不会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所以希望您有目的地引导孩子遵守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对照要求查找自己孩子的不足,加以引导纠正。您可以观察:孩子在家看书时坐姿是否正确?是否爱惜自己的图书?是否会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是否能灵活运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和同伴能不能友好相处,是否争夺、独占玩具?能不能与成人进行一些简单的交往?有没有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是否有良好的就餐习惯,餐后擦嘴、漱口?仪表是否保持整洁,对人态度诚恳,举止大方?能不能注意倾听成人或同伴的讲话?是否知道尊老爱幼,帮助弱小?懂不懂得感恩,能不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以上是我们提供的一点建议,希望家长朋友们和我们老师经常沟通,共同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以使您的孩子成为有良好品德修养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