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的小知识问卷

2021-10-21 综合 86阅读 投稿:意我

1.关于地理主要小知识的题目及答案

狭长的岛国--日本:素有"火山地震国"之称.它的象征是富士山,富士山也被日本人称为"圣岳";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全长1080千米;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边的松巴哇岛北部,有一座坦博拉火山,在1815年爆发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与美国对日本那颗原子弹的威力的8000万倍,是人类已知的最猛烈的火山爆发;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是柬埔寨人民的骄傲,与金字塔.泰姬陵同名;语言和人种的博物馆;宗教万花筒--印度;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小印度"孟买;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永久爱情的象征--泰姬陵;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正在消失的湖泊--咸海;白金之国--乌兹别克斯坦;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世界石油宝库--波斯湾;圣地--麦加;圣城--耶路撒冷!天一个上过初中的人都可能知道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了,而且许多人还可能了解地层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另外近些年来人们对“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这样的词也比较熟悉了,但是这些名词是如何来的恐怕很多人只是个较朦胧的印象吧?

大家知道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这样可便于我们进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隐生宙的上限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却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一般说来可推至6亿年前,也有推至5.7亿年前的。从6亿或5.7亿年以后到现在就被称做是显生宙。

2.地球小常识

最近听说北京有超市准备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了,消费者如果需要就得自己掏钱另行购买。而且超市还煞有介事地称此举是为了环保,减少白色污染。市民中也不乏有人对此大加称赞,说为了环保愿意出这笔“小钱”。沾了环保好像这一切都变得合理了。可此举真能奏效吗?

以前没有塑料袋的时候,人们买东西都是自己带菜篮子;后来出现了方便塑料袋,但是,是专门有人卖的,需要就得买;再后来,塑料袋生产成本下降了,卖东西的就开始免费提供了。可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家可以把塑料袋的开支均摊到所销售的商品的价格里,最终还是消费者自己掏腰包。

但这样的隐形的收费办法,致使消费者误以为塑料袋是免费的,或者认为反正是算到买的东西里面了,大家均摊,不要白不要,要的越多越划算。如此一来,塑料袋的用量就很惊人了。据报道,上海联华超市、华联超市所有门市每天的塑料袋用量就分别达到72万个和30万个;成都全市每年消耗的塑料袋超过10亿个。而消费者把这些塑料袋带回家一般就随手扔掉了,或者是当成垃圾袋,结果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现在塑料袋要收费了,不管你情愿不情愿,要用就得掏钱。可是商家的商品价格却没有因为不再附加塑料袋的价格而有所下降。如此算来,难怪商家高兴了,这回不又多了一笔额外的收入吗?再看消费者,拿着自己花钱买的塑料袋,用着是坦然了,当然扔起来也更仗义了,污染就污染呗,反正我为此付费了!况且,能经常上超市买东西的人通常也不在乎这点小钱,该用还是用,总不能让穿着光鲜的白领丽人重提菜篮子吧?最终我们明白,商家无非是打着环保的幌子又在想挣钱的招数,对环保来讲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意义。

有人说:“塑料袋是现代社会最糟糕的发明”。我不这样认为,任何发明都是双刃剑,是无所谓好坏的,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塑料袋也是一样,不管是收费还是所谓“免费”,它真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不小的方便,然而我们至今也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回收体系。消费者把塑料袋带回家,不扔掉又能怎么办?总不能在家里攒着吧?把它们当垃圾袋使的人其实还是该表扬的,他们至少使塑料袋再次发挥了作用。

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垃圾分类处理回收的机制已经相当完善了。而且在看似无用的垃圾之中还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成为环保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垃圾处理就太薄弱了,所谓回收也只是拾荒者在做,根本称不上规模,更不用说环保产业了。因此,需要政府建立起有关回收的强制性法规,更需要有见识的企业家来切实地把中国的环保产业做起来,发掘蕴藏其中的巨大商机和财富。这才是我们该做的。

3.关于地球的简单知识

赤道半径略长、两极半径略短,极轴相当于扁球体的旋转轴。根据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1980年公布的地球形状和大小的主要数据如下:

赤道半径 6378.137km

两极半径 6356.752km

平均半径 6371.012km

扁率 1/298.257

赤道周长 40075.7km

子午线周长 40008.08km

表面积 5.101*108km2

体积 10832*108km3

其实,地球的真实形状与上述扁球体稍有出入。其南半球略粗、短、南极向内下凹约30m;北半球略细、长,北极约向上凸出10m。所以夸张地说,地球的真实形状略呈梨形

4.有关地球知识的资料

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扩展资料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地球

5.有关地球的知识

地球 Earth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而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A)。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其轨道长半径为149597870千米,轨道偏心率为0.0167,公转轨道运动的平 均速度是29.79千米/秒。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 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二者相差约21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7克/厘米。地球的尺度和其他参量见表。

形状和大小 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认识有所谓浑天说。东汉张衡在《浑天仪图注》里写道:“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在远古就已模糊地存在了。723年唐玄宗派一行和南宫说等人,在今河南省选定同一条子午线上的13个地点,测量夏至的日影长度和北极的高度,得到子午线一度之长为351里80步( 唐代的度和长度单位)。

折合现代的尺度就是纬度一度长132.3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为7600千米 ,比现代的数值约大20%。这是地球尺度最早的估计(埃及人的测量更早一些,但观测点不在同一 子午线上,而且长度单位核算标准不详,精度无从估计)。

精确的地形测量只是到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才有可能,而地球形状的概念也逐渐明确。地球并非是很规则的正球体。

它的表面可以用一个扁率不大的旋转椭球面来极好地逼近。扁率e为椭球长短轴之差与长轴之比,是表示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参量。

经过多年的几何测量、天文测量以至人造地球卫星测量,它的数值已经达到很高的精度。这个椭球面不是真正的地球表面,而是对地面的一个更好的科学概括,用来作为全球各地大地测量的共同标准,所以也叫做参考椭球面。

按照这个参考椭球面,子午圈上一平均度是111.1千米,赤道上一平均度是111.3千米。在参考椭球面上重力势能是相等的,所以在它上面各点的重力加速度是可以计算的,公式如下: /D/images/0939-b01.jpg 自转 由于地球转动的相对稳定性,人类生活历来都利用它作为计时的标准,简单地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日。

然而由于地球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地球的转动其实是很复杂的。地球自转的复杂性表现在自转轴方向的变化和自转速率即日长的变化。

自转轴方向的变化中,最主要的是自转轴在空间绕黄道轴缓慢旋进,造成春分点每年向西移动50.256〃的岁差。这是日、月对地球赤道突出部分吸引的结果。

其次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本身的位置变化,造成了地面各点的纬度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有两种成分 :一种以一年为周期,振幅约为0.09〃,是大气和海水等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是一种强迫振动;另一种成分以14个月为周期,振幅约为0.15〃,是地球内部变化所引起的,叫做张德勒摆动,是一种自由振动。

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自由振动。 转速的变化造成日长的变化。

主要有3类:长期变化是减速的,使日长每百年增加1~2毫秒,是潮汐摩擦的结果;季节性变化最大可使日长变化0.6毫秒,是气象因素引起的;不规则的短期变化,最大可使日长变化4毫秒,是地球内部变化的结果。 表面形态和地壳运动 地球的表面形态是极复杂的,有绵亘的高山,有广袤的海盆,还有各种尺度的构造。

地表的各种形态主要不是外力造成的,它们来源于地壳的构造运动。地壳运动的起因至少有以下几种设想:①地球的收缩或膨胀。

许多地学家认为地球一直在冷却收缩,因而造成巨大的地层褶皱和断裂。然而观测表明,地面流出去的热量和地球内部因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而生出的热量是同量级的。

也有人提出地球在膨胀的论据。这个问题现在尚无定论。

②地壳均衡。在地壳以下的某一定深度,单位面积上的载荷有一种倾向于均等的趋势。

地面上的巨大高差为地下深部横向物质流动所调节。③板块大地构造假说——地球最上层约八、九十千米厚的岩石层是由几块巨大的板块组成的。

这些板块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就产生地面上一切大地构造现象。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何处,现在还不清楚,但不少人认为地球内部物质的对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电磁性质 地磁场并不指向正南。11世纪中国的《梦溪笔谈》就有记载。

地磁偏角随地而异。真正地磁场的形态是很复杂的。

它有显著的时间变化,最大的变化幅度可达到总地磁场的千分之几或更高。变化可分为长期的和短期的。

长期变化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短期变化来源于电离层的潮汐运动和太阳活动的变化。在地磁场中,用统计平均或其他方法将短期变化消去后就得到所谓基本地磁场。

用球谐分析的方法可以证明基本地磁场有99%以上来源于地下,而相当于一阶球谐函数部分约占80%,这部分相当于一个偶极场,它的北极坐标是北纬78.5°,西经69.0°。短期变化分为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两大类。

平静变化是经常出现的,比较有规律并有一定的周期,变化的磁场强度可达几十纳特;干扰变化有时是全球性的,最大幅度可。

6.有没有关于地理的常识小问答和脑经急转弯

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学习和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而且能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现仅以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例加以说明。

1.服饰与地理的关系

服饰的原材料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我国亚热带的浙江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蚕丝的生产基地,人们穿戴的各种丝稠就来源于桑蚕。我国西北内陆的太阳辐射强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人们钟爱的羊毛衫与皮制衣物,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第二,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在我国东北的鄂伦春、达翰尔、鄂温克等到民族的服饰与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就是因为气温的不同,在质地、款式等到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众所周知世界屋脊、日温差比较大的青藏高原,藏民们时常穿一个露胳显臂的“不对称”大袍,也就是穿皮袍仅套一袖,适应青藏高原多变的气候;又如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钟情于身着白色宽大松驰的长袍。第三,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紧相关。在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地区,就有按照季节变化换穿单、夹、棉、皮的习俗,目前,人们一般都要购置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衣服,比如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们的连衣裙,春秋季节的休闲装,冬季的滑雪衫、皮夹克和羊毛衫等。然而在四季如春的云南昆明一带,则形成了人们“四季服装同穿戴”的另一番人文景观。

2.膳食结构与地理的关系

由于我国南方水热组合优于北方,南方以水田作业为主,生产水稻,北方以旱地作业为主,主产小麦,形成了“南米北面”的格局,因而人们的膳食的结构迥然有异。在我国享有盛誉的“八大菜谱”烹调技艺各显神通,一直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我国地处暧温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大,在过去少量的蔬菜难以遇越冬季,供不应求,人们为了避免蔬菜的浪费,便用食盐进行腌制,日后在享用,形成了北方以咸为主的口味,而南方夏季雨热同季,冬季低温少雨,蔬菜一年几发,甚是丰厚,加之盛产甘蔗,自然形成以甜食为主。当然,话又说来,并不是北方人不好甜食,只是过去甜食难得,只好以“咸”代“甜了吧。

3.民居与地理的关系

纵观我国传统民居住房的样式,修房造屋材料的选购,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深刻。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成有壁炉或火坑,窗户比较小,在冬天积雪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湿热地区性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小,并有完备的排水系统;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为了适应游牧这种特殊生活方式的需要,往往建造一种搭卸十分方便的民居—蒙古包;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也在时时考虑很多地理因素,诸如商品房的地理位置是否在黄金地段,人流车流是多是少,商机如何,周边配套设施:学校、医院、商场、交通便捷与否等的空间组合是否优越,周围空气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如何,居住小区内部的绿化环境和休闲娱乐的设计,房屋的朝向是否符合老百姓的传统意愿,采光度是高是低,通风是否优良,楼高是否合理,楼间距是否符合建筑标准等等地理因素都有是开发商首要考虑的问题。

4.出行与地理的关系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密切有关。俗话说:出门看天气,出差或旅游之前,都要了解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这就要于人们能识别天气符号,熟悉冷锋、暖锋、高气压、低气压、气旋、反气旋和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合理选择出行的时间、交通方式和旅游线路以及随身携事物品的多少,做到既经济,又最少的时间,顺利办完事,达到途中观赏的景观最多的理想效果。比如在旅游时,根据地域特点,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在高山峡谷中,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无边,一望无际的沙海里,要选取“沙漠之舟”—骆驼;在风吹草低风见牛养的草原上,选择弛骋如飞的骏马;在我国南方的江南水乡,选择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问卷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