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幼儿入园小知识

2021-11-09 综合 86阅读 投稿:堇色

1.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应注意什么

一、要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教师首先要了解、关心孩子,与孩子建立感情。开学前,教师要专门进行一次家访,了解孩子的性、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家庭教育等,也可以利用家长带孩子来园报到的机会进行了解,这样开学后就可以根据孩子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如对体弱的孩子,生活上应给予多照顾并选择新颖的好玩的玩具,吸引他们愉快地参加;对环境陌生的孩子,在开学前,可以先约家长带孩子来园,熟悉环境,让孩子对老师和幼儿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萌发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这样就能稳定孩子们的情绪

其次,要为孩子安排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和孩子同乐,并教他们怎么玩和熟悉同伴,使他们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

教师还要为孩子准备足够数量的适合孩子特点的玩具,特别是同类玩具要多,按孩子喜爱分发,防止他们因争夺而引起纠纷,影响他们的情绪。

此外,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动员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情况,使他们产生入园的愿望,并能在家中重视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孩子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

二、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班级里必须建立一定的集体生活的常规,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以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组织的行为。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幼儿园的环境要布置得美观整齐,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如物品的放置要有条不紊,什么东西放在哪里,怎样放,都要经过精心考虑,合理布置。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还需要我们循循善诱,逐步地提高。因为小班孩子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还不能摆脱动作和实物的影响,还不了解事物的内部关系,因此也不能了解生活常规建立的意义。他们的意志力水平也较差,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发展也缓慢,如果我们操之过急,过多过高地对孩子提要求,孩子才能逐渐地适应幼儿园有节奏的生活,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2.小班新生入园 幼师该怎么做

一、每天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用微笑面对每一位幼儿。

小班的幼儿最喜欢小兔子却害怕大灰狼,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小兔子的形象很温驯,而大灰狼的形象很狰狞。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一听到大灰狼来了就会本能的叫喊、躲避。试想:孩子们入园后每天面对的都是老师凶巴巴的面孔,相信他们会象讨厌大灰狼一样讨厌老师的,更不要说喜欢幼儿园了。可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情绪与表情很重要,如果教师的表情是高兴的,孩子们也会因为受到你的感染而开心,而你的笑脸更会让孩子们感到你的友好、善良而愿意和你接近。所以,也许自己不漂亮,但自己可以用微笑来点缀自己的脸庞,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用自信、善意的微笑缩短自己和孩子心灵的距离。

二、给幼儿以母亲般的拥抱和亲吻。

小班幼儿的年龄都很偏小,全部都没满三周岁,甚至还有未满两周岁的幼儿。入园前,他们已习惯了在父母亲的怀抱里撒娇、发嗲等的生活方式。而入园后,这一可靠而又安全的屏障不复存在。所以在幼儿无助或伤心惶恐而闹情绪时,牵牵他们的小手,及时的给孩子们一个热情而母性的拥抱,亲亲他们的小脸蛋,这种具体而又直观的形体语言不仅能让幼儿真实地感受到教师母亲般的关爱,让他们感到即使离开了父母亲的怀抱,他们依然是安全的。从而在心理上我对自己建立了一份信心,做为幼师的我不管孩子怎样闹情绪,我都会要以母亲般的方式来对爱每一位宝宝。

三、注重晨间接待的作用。

在晨间接待中,自己首先主动与新入园的幼儿进行交谈,可以是简单的问候语或是非智力话题,如:宝宝早上好,你今天来的真早,你今天的衣服很干净,很漂亮,你今天会很乖的对吗?等等轻松的话题,多称赞孩子,让幼儿一进园就消除了对老师及幼儿园的陌生感、恐惧感和距离感,给幼儿一个一天学习的良好的开端。用正面的教育手段引导幼儿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与精神面貌入园及参与学习和活动,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肯定幼儿的成果,提高幼儿学习及活动的兴趣与信心。

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想提高幼儿参与活动或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教师不妨对幼儿多说些具有鼓励性的语言,比如:你很勇敢,你能行,你很聪明,你很棒,你会做得很好等,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幼儿犯错误时,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改正错误:老师和小朋友们相信你会改正错误的,改正错误了就是好孩子,大家一样喜欢你;须知:自己面对的只是一个还未满三岁的孩童,多给孩子一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和时间。

五、合理并充分发挥小红花的作用

有带过小班的教师都会知道,小班幼儿对小红花的喜爱可以胜过他们喜欢的任何物品。在经过努力之后,能得到一朵小红花,幼儿会异常的高兴。所以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分发小红花,对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次日的要求,让幼儿知道什么行为是好的、正确的、值得称赞的,是大家的榜样。而什么行为是则不可取的、大家不能接受的,以后要如何改正等。(吕洁)

3.幼儿春季入园小常识有哪些呢

幼儿春季入园小常识 第一,做好保暖工作。

春季早晚气温变化大,要注意给小孩子增添衣服,防止被冷风吹到,着凉感冒。相比成人,小孩适应能力更低,要多加爱护,预防感冒。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春捂,因为小孩穿太多,突然脱掉,容易着凉。若小孩运动完,回到屋内再脱衣服,避免肚子受凉。

如果小孩汗多,可以用干毛巾擦干手背汗水,再洗澡更换新的衣服。 第二,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幼儿园里,小孩每天都要午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让身体得到休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如果春季犯困,可以多喝温水,适当安排午睡时间,弥补夜间的睡眠不足。

另外,春季病毒活跃频繁,要让小孩休息好,避免抵抗力下降,被病毒侵袭。 第三,纠正不良习惯。

小孩很多习惯还没养成,若不想不良习惯影响到身体,记得纠正,比如饭前不洗手,随地扔垃圾,睡前不洗脸等。等坏习惯都改掉了,小孩就不容易被细菌侵袭,患病几率大大降低。

幼儿园是小孩经常呆的地方,做好保健工作很有必要。尤其到了春季,病毒活跃,若不想感染疾病,发生大流行,一定要多加注意,让小孩养成良好习惯,经常锻炼身体,全方位摄取营养,做好保暖工作,保证睡眠充足。

等身体养好了,疾病自然远离小孩。

4.小班入园常识见不适应现象有哪些

孩子从家庭马上要上幼儿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一些问题。

比如说,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安全感。那么很多孩子刚刚从家庭来到了幼儿园,突然发现一个完全是跟自己以前的一种生活环境完全不同。

所以他会表现出来一种焦虑,就是日常我们所说的叫分离焦虑。那么分离焦虑能达到一定的地步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生病,抵抗力下降了,最后生病了。

甚至呢,还有些个别的孩子,他会出现一种,到了幼儿园以后我就不说话了。所有的东西都很正常,回到家我也是正常的一种说话。

但是一旦到了幼儿园,我可能就不再讲话了。这个呢,我们从心理学上讲叫选择性缄默,有个别的孩子也会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

那么还有的孩子呢,他会感觉到什么呢?就是说,我到这个地方来了,爸爸妈妈把我送到这儿了,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他就觉得爸爸妈妈不要我了,不再爱我了。所以等等这些现象的话,都有可能在我们孩子身上出现。

5.如何做好幼儿园新生入园工作

1 不要强迫家长与孩子分离

许多人认为,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中以后,一旦孩子哭闹着不让家长离去,家长千万不能心软,必须马上离开,这就是所谓的“强迫分离法”。我认为,这种方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只会加剧幼儿的分离焦虑,使幼儿对入园产生恐惧心理,我们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排解幼儿不愉快的情绪。如在幼儿入园时,家长可以与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并与孩子一起游戏。教师应与家长主动交谈,热情迎接幼儿和家长,让幼儿感觉到家长与教师间的亲密关系。

2 对哭闹不止的孩子不仅要采取安慰的方法,更要关注孩子的需要,发现孩子的兴趣,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幼儿园生活是否让幼儿有一种参与感?幼儿是否会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状态的幼儿会感到不知所措,多数幼儿会抗拒或哭泣。这时候,大多数教师愿意扮演妈妈的角色,安慰哭泣的孩子,以期待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新的依恋关系。但是当安抚无效时,教师有时会“冷处理”,即不理睬孩子,让他独处。其实这并不是良策,此时我们应当关注孩子的需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适当地在集体中赞扬孩子,并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引导他们沉浸在新环境中,这才是孩子消除孤独感的最佳方法。

3 不要给孩子空头许诺

刚入园的孩子常会一次又一次地询问教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教师常常会因为不耐烦或为了让幼儿完成某事而承诺:你吃完饭就来了,你睡醒就来了……,一旦孩子发现教师的诺言变空了就会更加失望,这不利于孩子与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关系。其实,幼儿之所以时常念叨,是因为担心妈妈再也不来接他们了,这时,教师应耐心向孩子解释:妈妈不是不要你了,妈妈是因为爱你才送你到幼儿园的,这里有好多小朋友都想和你一起玩,放学的时候好多妈妈都会来接小朋友的。如果孩子仍然不能平静下来,教师可以设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给孩子讲一个好听的故事,送给孩子一件玩具,给孩子一本好看的书等。

6.新入园幼儿行为表现及教育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这些在大人们眼里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于从来没有离开过爸爸妈妈的宝宝来说,可都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他们已经开始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一步步向身外多彩的世界走去。

刚刚入园阶段是幼儿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幼儿园环境的关键期。孩子从家庭走人幼儿园,他们将面临着巨大的情感变化与适应困难,心情上的焦虑与不适应、生活环境的压力、集体生活的约束幼儿入园前在家中倍受呵护和关爱,基本上是由家人一对一的照顾和教育,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比较模糊。

在幼儿园新生入园时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不适现象:哭闹不止、神情紧张、惟我独尊、随心所欲……因此,我们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 一、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教师可以创设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对个体自我和客体有所了解。

如,《我上幼儿园》:从孩子的兴趣与愿望出发,帮助或者身心愉悦、自然地实现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向陌生的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平稳过渡。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给予每个孩子关怀与爱,使孩子在新的环境中学习信任别人,建立安全感与自信心。

《我的幼儿园》:认识幼儿园、老师、医生、食堂的叔叔阿姨等。孩子们在刚来幼儿园时说的最多的就是“我要我的妈妈,我要回家”,这时我们就教孩子学习儿歌《幼儿园象我家》,使孩子知道老师象他们的妈妈一样爱着他们,感到幼儿园这个社会群体也充满了自己家里的温暖和幸福,那就能十分有效地减轻孩子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添几分安全感。

孩子们都笑咪咪地说:我们有两个妈妈、两个家。通过这些主题活动使他们认识自己,对自己与幼儿园的人、事物的关系建立初步的概念。

与此同时,教师请幼儿将自己最喜爱的照片和玩具带到幼儿园来,愿意与小朋友共同“分享”玩具,与同伴友好相处,从而进一步熟悉周围的环境。 二、抓住日常生活契机树立幼儿自信心。

由于家长过分溺爱,生活小事也一味包办代替,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非常琐碎,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相当多的时间,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尤为重要。

如,在进餐中,教师可以先给幼儿少盛一些饭,鼓励幼儿很快吃完,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你真能干,真棒!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后,幼儿马上会添第二碗饭。又如: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生活能力锻炼,在班级中可以开展“能干宝宝”评比活动:自己吃饭奖励红五角星、自己穿脱衣服奖励绿五角星、自己整理玩具奖励黄五角星。

通过适当的鼓励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的五角星,久而久之,自信心也随之树立,自我意识会逐渐强化。 三、在游戏活动交往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正确认识别人,小班幼儿对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只关心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而不能与他人协调角色分配,游戏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幼儿互相协调分配角色,启发幼儿制定轮流交换角色的规则,让每个幼儿都能机会均等的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对于有谦让行为的幼儿以五角星、小红花等给予强化表扬,而对于特别“自我中心”,不能协调的幼儿则采取一些必要的“惩罚”,如取消他想得到的奖励(五角星、小红花),同时告诉他为什么得不到奖励,在下一次游戏角色分配前再提醒他争取得到想要的奖励。

通过这样正反两方面的强化,有助于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明辨是非. 四、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它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行为。

在活动中,幼儿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什么都是我的,因此在同伴相处中常常出现一些纠纷。这阶段的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而不知道别人观点的存在及不同,更不能自觉地从别人的立场或角度上考虑问题。

这使他们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而不能想到或理解别人的渴望心情,体验不到与其他孩子分享快乐。所以来到幼儿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小朋友拿着一只玩具小熊在玩,另一个也喜欢那只玩具小熊,就去抢那个小朋友手里的玩具。

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抢;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

因此,我们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五、家长应配合幼儿园对孩子正确引导,孩子是会很快适应和喜欢幼儿园的。

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入园时的哭闹现象,大多数孩子初到幼儿园时,见到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而哭闹,这是正常的,过一段时间慢慢会好的。家长不可因孩子哭闹而随意责骂,也不能一见孩子哭闹就心疼而随即带回家,这样只会导致孩子哭闹时间更长。

家长应相信,孩子上幼儿园,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好处的。在幼儿园里,可保证孩子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

7.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应注意什么

一、要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教师首先要了解、关心孩子,与孩子建立感情。

开学前,教师要专门进行一次家访,了解孩子的性、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家庭教育等,也可以利用家长带孩子来园报到的机会进行了解,这样开学后就可以根据孩子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如对体弱的孩子,生活上应给予多照顾并选择新颖的好玩的玩具,吸引他们愉快地参加;对环境陌生的孩子,在开学前,可以先约家长带孩子来园,熟悉环境,让孩子对老师和幼儿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萌发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这样就能稳定孩子们的情绪 其次,要为孩子安排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和孩子同乐,并教他们怎么玩和熟悉同伴,使他们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 教师还要为孩子准备足够数量的适合孩子特点的玩具,特别是同类玩具要多,按孩子喜爱分发,防止他们因争夺而引起纠纷,影响他们的情绪。

此外,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动员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情况,使他们产生入园的愿望,并能在家中重视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孩子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二、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班级里必须建立一定的集体生活的常规,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以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组织的行为。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幼儿园的环境要布置得美观整齐,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如物品的放置要有条不紊,什么东西放在哪里,怎样放,都要经过精心考虑,合理布置。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还需要我们循循善诱,逐步地提高。因为小班孩子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还不能摆脱动作和实物的影响,还不了解事物的内部关系,因此也不能了解生活常规建立的意义。

他们的意志力水平也较差,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发展也缓慢,如果我们操之过急,过多过高地对孩子提要求,孩子才能逐渐地适应幼儿园有节奏的生活,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8.如何进行幼儿园新生的常规培养

良好的生活常规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对于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首先,我觉得对孩子我们应做到“五心”,提高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度,增强幼儿的信任感会很大的益处,我们所说的“五心”是指:“爱心、细心、耐心、关心、恒心。”

在幼儿园里,我们要想把班级常规培养好,就得用上面这几种“心”来对待孩子,从而提高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与喜爱。另外,对于一些较有个性的幼儿来说,强硬的态度往往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孩子会总与老师对着干,比如说:让他把桌上的饭粒捡到盘子里边,他却偏偏不捡,不管怎么教育他,说他,都会无济于事,有时候他着急了往往还会冒上一句:“我就不捡,我就不喜欢你!”这样一来,让老师听了往往觉得伤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要用爱心去博得幼儿的信任,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常规的训练及培养。

教师要让幼儿觉得环境是宽松的,幼儿园就像在自己家溜一样,什么东西在哪里,小朋友都知道。大人不用在旁边指手划脚的,孩子就会知道他们是可以自主的,不必看大人的脸色行事。

这时候,他们是主角,而不是老师。如果这时教师在旁边指挥幼儿,幼儿就会特别紧张,怕做错事,反过来教师越是相信幼儿,他们就会越放松,越容易形成良好的常规。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一旁观察幼儿,就会发现自主活动中的孩子们是很“真实”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的许多问题。其次,幼儿园孩子都有爱模仿的天性,教师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中的,不管是撬类还是小动物,孩子有时候都会刻意的去模仿。

也许有人认为孩子爱模仿的天性与常规的培养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在幼儿园里孩子是兹 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孩子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孩子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

所以,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

再次,让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和反复中自觉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静止的常规和强压的常规是违反幼儿本性的,也是阻碍幼儿发展的。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的“我们并不认为当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做声或是像瘫痪病人一样不能活动才是遵守纪律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失去个性的人,而不是遵守纪律的人。”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时也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尽量让幼儿在活动中自愿的、愉快的形成良好的常规。

比如在训练幼儿小声讲话时可以玩“小花猫说话”和“传真”的游戏。 幼儿一日常规的每一步是老师所教的,都是老师一句一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并且给予正确的示范,这是每一位老师曾有过的经验,但往往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所教的常规习惯必须要反复的进行,经常渗透幼儿在园生活的每一个时间段,比如:在组织孩子排队时,常常会出现你推我挤或是吵闹的现象,我们在给予孩子提醒或者禁止的时候,效果总是不太理想。

采用反复重来的方法让幼儿按要求去做,第一次不行从来,第二次不行再重来;如此反复的练习,直到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为止。时间一长,班级的孩子们就都适应并遵守这一规则。

通过这几点可以看出,常规训练中老师的榜样和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是幼儿的领导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领导者,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努力钻研各种课题,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常规环境,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当然,常规训练中所用的更好方法还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所以我们每个幼儿园教师,都有义务根据幼儿本身的各种变化,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不断的进行探索,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机会让幼儿掌握有关良好生活常规的知识、规范行为,让他们愉快有序的生活,并在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大班常规培养方法幼儿的常规,是指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逐步加深的过程。要想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的一日行为,并使其形成规范,是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引导和建立。

新的学期开始了,由于今年接手的是新大班孩子都是外地的新生,大多从未进过幼儿园接受过正式的学习教育,所以自孩子进园以来各方面的习惯都必须从头抓起。从平时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班内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大多的孩子则对幼儿园的生活也比较陌生,所以对我这位新老师有着很多的心理距离。

所以,我和慈 共同设定了一定目标:以全身心投入,打造和谐班集体。一、良好的常规利于为孩子实际操作服务对于大班的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在班级常规的指定上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

如我们给每个孩子的箱子上、椅子上、毛巾架上、水杯架上都贴了孩子们的名字,并且把区角的物品上都贴上了标签,自从有了这些名字和标签,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就能自己安放。

新生幼儿入园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