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常识怎么讲

2021-11-26 综合 86阅读 投稿:两相忘

1.给小孩子怎么讲科普

跟孩子一起做实验。比如以前给喜喜讲有关水的知识,我就带他到厨房观察自来水的流出,用力按住出水口看能不能堵住水,把固体放进装有水的瓶子看水位的上升。这些直接的观察,比单纯的讲述来得更生动,趣味性也更强,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带孩子接触实物。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接触植物、动物、岩石、沙土等,给予他们直观的认识,同时,要在实际生活中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比如给喜喜讲过水工厂的故事,他一直想知道排水管道是什么样的,半个多月前他幼儿园附近刚好有处排水管道被挖开了,我连着两天带他去看,给他讲解,让他观察维修人员是怎样修理管道的。结合这些实际的东西再给他们讲有关的科学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艺术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在给孩子讲科普读物时,他们会问很多问题,比如校车怎么会跑到身体里?汽车没有翅膀为什么能飞起来?这些问题如何回答,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像喜喜,他是不相信什么童话的,他的理解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程度,所以我会直接跟他说,这是假如,不是真的,校车那么大,还装了那么多人,怎么能跑到人的身体里呢?这样做是想让我们看得更有意思,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好玩?对于汽车没有翅膀就能飞起来这个问题,我会说,那是他们在幻想呢,不过也不是不可能的,你以后发明一辆能飞的汽车好不好?他的回答肯定得让我兴奋。对于理解不了的孩子,可以用童话的方式给他解释,如,那辆校车被施了魔法变小了。

给幼儿讲科普读物,主要是培养兴趣,大多数孩子在这个阶段对科学知识还不太理解。孩子感兴趣就多讲一点,不感兴趣也不用急,慢慢培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也不是几天就能养大的

2.幼儿园科学常识怎样才能顶得住教案

教学名称: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蛋壳”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让幼儿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拱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体验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得结果的快乐。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拱形弧度的大小与所承受压力的关系,即拱形弧度越大,所能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手指游戏:手指上课

物质准备:蛋壳(半个大小)2个/人,铅笔1支/人,小鱼片插塑5个/组(两人一组),小纸桥1份/组(包括制作纸桥用的纸条2条/组),小纸桥承重统计表1份/组,小托盘1份/组(内装幼儿每人或每组一份的操作材料),教师用一盘矿泉水、一个蛋壳(半个大小),一支记号笔,凹凸面图片、小鸡出壳、石拱桥、蒙古包、窑洞、隧道图片各1张(共6张)及教师用小纸桥承重统计表一张(记录幼儿实验结果用)。

备 注:制作纸桥用的纸条大小及纸张要求:素描纸

纸条长:17.6cm; 宽:2.2cm.

大拱跨度:8.8cm; 小拱跨度:12.8cm.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谜语:小鸡“远看黄澄澄,近看毛茸茸,叽叽叽叽叫,最爱吃小虫。”

(二)激趣导入,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谈话:小鸡从哪里来?怎样从蛋壳里出来?

出示小鸡出壳图片,讲解:小鸡从母鸡妈妈孵的鸡蛋中来,是用嘴啄破蛋壳出来的。

2、疑问:小鸡有那么大的力量把蛋壳啄破吗?

幼儿实验,尝试用笔尖代替小鸡的嘴巴在蛋壳里面(凹面)啄一啄,看看是很容易啄破吗?

3、再尝试另外一面(凸面),看看情况怎样?

4、教师总结:用笔尖代替小鸡的嘴巴在蛋壳的凹面啄,很容易啄破;而在凸面啄,却需要较大的力量。

导语: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三)实验:感受力的分散

方法:教师用实物演示,并结合图片讲解

1、小水滴滴到蛋壳凹面里,小水滴集合成一个大水滴,力集中,作用力就大;

2、滴到凸面,小水滴流到四周,跑掉了,力分散,作用力就小。

(四)知识迁移,了解蛋壳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像拱形的物体?出示图片石拱桥、蒙古包、窑洞、隧道。

2、设疑:它们为什么要制成拱形?说明其作用。

石拱桥:使桥面能承受较大的力;

蒙古包:阻挡风雪;

3.幼儿园大班常识教案

气象预报(科学)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难点:

1. 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过程:

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一、引出课题

1. 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2. 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二、一看

1. 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 点击[选择]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儿歌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儿歌。“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③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四、小小气象员

① 介绍游戏的题目

② 介绍晴雨牌的用法。

③ 教师操作课件[判断],幼儿翻牌。电脑给予判断对错。教师快速口述,幼儿翻牌。

五、活动延伸:

请你回去看看、仔细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天气变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4.如何上好幼儿科学教育课

上好幼儿科学教育课重点要把握的五方面因素。

一、教师

(一)精神状态要调整到最佳。面对孩子,一节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有能力进行自我“打气”,以百倍的精神,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指导幼儿参加科学活动。

(二)心目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这里所说的目标,不是《幼儿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提的泛泛的目标,而是具体到每一个活动的精细目标。教育活动最忌:没有目标、热热闹闹、乱七八糟。

(三)铭记孩子的探究过程。孩子们是通过感知、熟悉、提问、回忆探究学习、提出问题,用已有的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再带着问题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依据观察或操作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同伴间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始终要把握好幼儿的认知规律。

(四)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不断充实自我,有创新,有能力,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制作教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法、学法灵活运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五)用爱心善待每一个孩子。幼儿教师要把爱作为教育的基石,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游戏,一同欢乐,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与孩子平等参与,共同成长。比如蹲下和孩子讲话等日常生活细节。

二、幼儿

3-6岁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活动靠动作,心理活动有延续性,认知活动直观形象,他们情绪作用大,坚持性不强,依恋性强烈,爱模仿,合作性较差。

(一)孩子是超级鉴赏家。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你课讲得好,幼儿就积极配合、小眼睛放亮放光芒,你讲得差,幼儿就迷茫就晒你没商量,亲其师而信其教。我们对天真无邪的孩子倾注最真诚无私的爱,孩子也会以最真切的笑脸和最快乐的成长来回报你。

(二)孩子是超级收藏家。幼儿是一本书,一本日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学习,观察模仿学习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种,孩子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无意识直接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经验。

(三)孩子是超级大玩家。幼儿是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玩出千变万化,玩出千奇百怪。他们的观点和兴趣往往与教师不同,如果教师接纳和支持他们观点和兴趣会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富有创意性的探究活动。一般来说,孩子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符合孩子发展水平和需要。

(四)孩子是超级“美食家”。需要最好的“食品”和最合理的“营养搭配”。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小学化教学”“成人化教育”都是最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孩子们当然不喜欢,当然不买单。

三、内容

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人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选择、设计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易操作的、便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安全的探究氛围

安全的探究氛围是儿童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要允许孩子出错,给予孩子自信,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接纳孩子们不同的意见、探究方式和发现,给予幼儿激励性的评价,体验到幸福。

五、重视五大领域间的交互作用

幼儿园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分科独立教学,教育教学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幼儿,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面协调发展。

转岗与非师类的经历其实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笔财富,只要勤研善修,提高心理调试能力和教学技能技巧,就能做一个每一天都在进步的教师,每一天都有幸福感有成就感的教师。

5.如何对幼儿进行自然科学的知识教育,1000字

所谓的自然科学不知你指的是什么,我认为自然科学知识指的就是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即非历史,即文学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你要考虑它们有哪些特点。这些知识所具有的特点中哪些方面是适合幼儿学习的,并且是能够吸引幼儿兴趣的。所谓幼儿指未上小学以前的儿童(婴儿除外)。可这样去做:

用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如在家里种几盆花,平时引导孩子观察,花何时长出了新叶子,每天有什么新变化。还可以同时养两盆同样的花,将它们放在不同的环境里,让孩子观察比较两盆花的生长情况。有时间可以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玩耍。让孩子观察这些动物。游玩结束回到家里可以与孩子交流每种动物的身体有怎样的特点,它们的饮食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呢?此时可以适时地做出引导。如何“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很长啊?因为在它们进化的过程中陆地上很多动物都吃陆地上的草,而树上的叶子很茂盛,于是它们就总是伸长脖子吃树上的叶子,同时,这样还很容易发现敌害,慢慢地就进化成这个样子了。”对于物理方面的知识,比如生活中遇到什么物理现象就给孩子解释一下。等等

6.幼儿如何学科学

幼儿的科学书(上)王甘说起幼儿的科学书,想到一件有趣的事:一位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欢火车,家里收集了很多很多的火车书。

有一天,外婆来了。外婆是高知,看见这么多火车书,很不满意:“这么过时的东西!喜欢火箭多好,多有知识含量!” 大人们谈到幼儿的科学书时,容易犯外婆这样的毛病:喜欢高精尖,却忘了幼儿的学习特点,也忘了科学的本质。

科学的本质,是对世界的认识。对幼儿来说,这种认识是从自身和身边的事物开始的,是通过多感官进行的,不仅需要了解知识,还需要探究过程,甚至亲身参与,掌握第一手的信息。

这些特点,也反映在幼儿的科学类图书里。 身边的科学“是这么好玩的一件事情” 幼儿认识世界,从身边开始,逐步延伸到外部世界。

所以,幼儿的科学类图书,很多是从身边世界开始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的精选世界优秀科学图画书,就是非常好的一套从身边开始的科学书籍。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精选世界优秀科学图画书》,是一套从日本引进的、兴趣盎然的科学图画书。从科学内容来说,这套书涉及了数学、生理学、动物学、机械、微生物学等等很多学科,包含了许多大人都不一定了解的知识,可是,它一点都没有学究气,讲的是孩子身边的事物,孩子可以听得、读得津津有味。

比如《垃圾哪里去了》这本书,始于孩子都知道的一个事实:垃圾如果不倒掉,时间长了会有很难闻的味道。可是,把它埋到地下以后,是不是地下就满是垃圾了呢?小姑娘和妈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花园里观察,慢慢了解到,垃圾被小虫吃了,排出粪便,粪便被更小的虫吃了,排出粪便,可能又被更小的虫儿吃,后来这些粪便和泥土混在一起,成了植物的养分。

自然界的循环这样深邃的道理,就用非常浅显的语言讲述了出来。 又比如,《脚丫子的故事》、《放屁》、《大家来大便》这几本书,格外受4、5岁的小孩子欢迎,刚听到题目,他们就笑个不停。

从这些好玩的书里,我们知道了手术后肠子恢复正常活动的标志,知道了生物进化过程中,身体如何发生变化,还知道了一些动物的有趣习性。最重要的是,孩子发现,科学是这么好玩的事情。

图画书的形式,也给这套书增色不少。比如《奇妙的尾巴》这本书,每一种动物好象印到了纸页的两面上,右页展现的是一个动物的后半身,尤其是它们各不相同的尾巴的功能,让我们去猜想,这到底是什么动物呢?翻过篇来,答案就在左页上。

边猜边读,我们知道了,动物的尾巴可以帮助运动、保持平衡、当降落伞、当苍蝇拍、表达心情、表示社会地位,还可以吓唬敌人、防御进攻、甚至还可以再生呢!又比如《玻璃杯》这本书,精彩的摄影让我们看到了玻璃杯受热裂开、高温融化、甚至跌落破碎的一个个瞬间。通过孩子身边的事物,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呈现,是这套书的又一大特点。

创作这些书的人,创作之前,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可是,你读这些书的时候,已经不会感到作者做的这些功课,只是在听他们用特别浅显的语言讲好玩的事情。甚至象血液的成分和血液循环这样的事情,四、五岁的孩子也都能听懂。

一个好玩的故事是,浩浩的头碰破了,血流出来,妈妈心急如焚地带他上医院,他却一路念叨:“我的血小板起作用了吗?白血球呢?”让妈妈哭笑不得!科学图画书给孩子探究的乐趣,也给孩子战胜恐惧的力量。 科学书浅显地带给孩子真实的生活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幼年期的孩子,慢慢成了“小问号”,想知道世界上许多机制和过程。

幼儿书里,也有这样的介绍。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我知道》幼儿知识丛书,就是这样的书。

这套书有四本,《铁路是这样铺成的》,《房子是这样建造的》,《图书是这样出版的》,和《桥梁是这样架设的》。比如讲桥梁这本书,为了过河,小动物们试过用石头、独木桥、石板桥,知道了桥不仅要帮人过河,还不能挡住河上的船通过。

后来,动物们找桥址、挖地基、建桥台,再垒桥,桥太陡了又想办法把它变得更平。一步一步地解决过河的问题,别说孩子,大人都感到很有兴趣呢!这套书的后边还有一些小常识,比如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观啦,世界排名十大高楼啦,中国著名石拱桥啦,等等。

读过这样的书,孩子看周围世界的眼光都不那么陌生了。 又比如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的《亲亲自然系列丛书》,讲了稻米、草莓、小狗狗、小兔子、小种子等等十种生物的成长过程。

《米从哪里来》这本书,用一幅幅精美的照片,让孩子看到,米饭、米花糖、粽子、汤圆等等好吃的东西,都是稻米做的,可是稻米是哪里来的呢?原来,是稻谷种成长收获而来的。接着,孩子们看到农民怎样给稻子准备舒服的家,怎样插秧,稻花开了又谢了,稻谷成熟要收割,脱粒晒干,送进碾米机,就成了我们可以做饭用的米。

看了这本书,一位妈妈笑了起来,说,自己小时候,大人老是说地上不干净,结果长大了来到农村,第一次看到稻谷在地上摊晒,吃饭的时候竟然非常不舒服!要是小时候也有这样的书,看到真实的生活,就不会这样了吧? 近年来,国内引进了不少少儿科学实验书,有一些适合幼儿的部分。例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的《自己动手小。

幼儿科学常识怎么讲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