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地球的介绍小知识,幼儿自然常识系列之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2022-06-06 综合 86阅读 投稿:晴天

1.幼儿自然常识系列之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对地球起源和演化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提出过多种学说。

一般认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

1、地球的形成 形成原始地球的物质主要是星云盘的原始物质,其组成主要是氢和氦,它们约占总质量的98%。此外,还有固体尘埃和太阳早期收缩演化阶段抛出的物质。

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分化作用,不断有轻物质随氢和氦等挥发性物质分离出来,并被太阳光压和太阳抛出的物质带到太阳系的外部,因此,只有重物质或土物质凝聚起来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并演化为今天的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与地球一样,由于距离太阳较近,可能有类似的形成方式,它们保留了较多的重物质;而木星、土星等外行星,由于离太阳较远,至今还保留着较多的轻物质。

关于形成原始地球的方式,尽管还存在很大的推测性,但大部分研究者的看法一致,即在上述星云盘形成之后,由于引力的作用和引力的不稳定性,星云盘内的物质,包括尘埃层,因碰撞吸积,形成许多原小行星或称为星子,又经过逐渐演化,聚成行星,地球亦就在其中诞生了。根据估计,地球的形成所需时间约为1千万年至1亿年,离太阳较近的行星(类地行星),形成时间较短,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形成时间越长,甚至可达数亿年。

2、地球形成初期的化学性变化 至于原始的地球到底是高温的还是低温的,科学家们也有不同的说法。从古老的地球起源学说出发,大多数人曾相信地球起初是一个熔融体,经过几十亿年的地质演化历程,至今地球仍保持着它的热量。

现代研究的结果比较倾向地球低温起源的学说。地球的早期状态究竟是高温的还是低温的,目前还存在着争论。

然而无论是高温起源说还是低温起源说,地球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热变冷的阶段,由于地球内部又含有热源,因此这种变冷过程是极其缓慢的,地球仍处于继续变冷的过程中。 地球在刚形成时,温度比较低,并无分层结构,后来由于陨石等物质的轰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才使地球的温度逐渐升高,最后成为粘稠的熔融状态。

在炽热的火球旋转和重力作用下,地球内部的物质开始分异。较重的物质渐渐地聚集到地球的中心部位,形成地核;较轻的物质则悬浮于地球的表层,形成地壳;介于两者之间的物质则构成了地幔。

这样就具备了所谓的层圈结构。 在地球演化早期,原始大气都逃逸了。

但随着物质的重新组合和分化,原先在地球内部的各种气体上升到地表成为新的大气层。由于地球内部温度的升高,使内部结晶水汽化。

后来随着地表温度的逐渐下降,气态水经过凝结,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又通过降雨重新落到地面,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于是在地面上形成水圈。 最原始的地壳约在40亿年前出现,而地球以其地壳出现作为界线,地壳出现之前称为天文时期,地壳出现之后则进入地质时期。

3、陆地的起源 有关大陆的起源问题,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杜托特(A. L. Du Toit)于1937年在他的《我们漂移的大陆》一书中提出了地球上曾存在两个原始大陆的模式。如果这个模式成立,那么这两个原始大陆分别被称为劳亚古陆(Lanrasia)和冈瓦纳古陆(Gondwanaland);这实际上就象以前魏格纳等人所主张的那样,把全球大陆只拼合为一个古大陆。

杜托特认为,两个原始大陆原来是在靠近地球两极处形成的,其中劳亚古陆在北,冈瓦纳古陆在南,在它们形成以后,便逐渐发生破裂,并漂移到今天大陆块体的位置。 早在19世纪末,地质家学休斯(E. Suess)已认识到地球南半球各大陆的地质构造非常相似,并将其合并成一个古大陆进行研究,并称其为冈瓦纳古陆,这个名称源于印度东中部的一个标准地层区名称(Gondwana)。

冈瓦纳古陆包括现今的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南极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们均形成于相同的地质年代,岩层中都存在同种的植物化石,被称为冈瓦纳岩石。

杜托特用以证明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的存在和漂移的主要证据,是来自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气候学方面。根据三十多年中积累起来的资料,有力地证明冈瓦纳古陆的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

劳亚古陆是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结合体,这些陆块即使在现在还没有离散得很远。劳亚古陆有着很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它主要由几个古老的陆块合并而成,其中包括古北美陆块、古欧洲陆块、古西伯利亚陆块和古中国陆块。

在晚古生代(距今约3亿年前)这些古陆块逐步靠扰并碰撞,大致在石炭纪早中期至二叠纪(即2亿至2亿7千万年前)才逐步闭合。古地质、古气候和古生物资料表明,劳亚古陆在石炭~二叠纪时期位于中、低纬度带。

在中生代以后(即最近的1-2亿年间)劳亚大陆又逐步破裂解体,从而导致北大西洋扩张形成。研究表明,全球新的造山地带的形成和分布,都是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破裂和漂移的构造结果。

在这过程中,大陆岩块的不均匀向西运动和离极运动的规律十分明显。总的看来,劳亚古陆曾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带,冈瓦纳古陆。

2.有哪些地球小常识

地球的体积正在缓慢膨胀,直径增长约为每年0.5毫米。

地球上每天来自大气圈外的陨石碎片约6吨。陨石燃烧的灰尘约0.8吨。

地球上每年发生地震约上百万次,其中破坏力强的有10次左右。 过去50年间,地球原油储量减少了20%。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14960万千米。 地球与月亮的平均距离:38~41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0075千米。

地球公转一周: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球的体积:11000亿立方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0500000平方千米。 地球的陆地面积:149500000平方千米。

地球的海洋面积:361000000平方千米。 地球生物圈大气层的厚度约为2500米,其中含氮78%,氧21%,氢1%,还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3.关于地球的资料100字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4.如何教小孩认识地球

现在的父母都注重孩子的启蒙教育。而点读书,看图识字等就是孩子启蒙教育,父母的首选。地球仪也是注重智力开发的父母给孩子的益智玩具之一。让孩子从小知道一点地理知识,对他以后的成长,培养世界观是很有好处的。

看到有人问“怎样教小孩子认识地球”的问题。我就想到了点读地球仪。通过一只点读笔,在地球仪上一点,就有语音介绍点到的地方,介绍地理位置,介绍风土人情等等。而父母就是陪伴在孩子身边陪着他玩就是了。

谢谢!

5.关于地球的知识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轨道半径: 149,600,000 千米(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行星直径: 12,756.3 千米质量: 5.9736e24 千克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马中得到的名字。

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

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 亥亚,大地母亲)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

在空间拍摄的地球照片有很高价值;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而且这些图片都非常漂亮!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0- 40 地壳 2700-2890 D'' layer - D"层 40- 400 Upper mantle - 上地幔 2890-5150 Outer core - 外核 400- 650 Transition region - 过渡区域 5150-6378 Inner core - 内核 650-2700 Lower mantle - 下地幔 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

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们所居住的只是整体的一个小部分(下列数值*10e24千克): 大气 = 0.0000051 海洋 = 0.0014 地壳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内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橄榄石,辉石(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

这些都是通过地震技术获得的资料(所谓地震技术是指在地表人工制造一个震源,如炸弹之类的,通过接受地下的回波来确知地下结构的方法);我们只能在岩浆中获得上地幔的采样,对于其它层则无能为力。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

就整体看,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为: 34.6% 铁 29.5% 氧 15.2% 硅 12.7% 镁 2.4% 镍 1.9% 硫 0.05% 钛 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其他的类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对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类地行星。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有关行星内部构造的理论只是适用于地球。 不像其他类地行星,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

理论上称它为板块说。它被描绘为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

扩大发生在两个板块互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新地壳时。缩小发生在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份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炽热的地幔中受热而被破坏。

在板块分界处有许多断层(比如加利福尼亚的San Andreas断层),大洲板块间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目前有八大板块: ¤北美洲板块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兰岛 ¤南美洲板块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南极洲板块 - 南极洲及沿海 ¤亚欧板块 - 东北大西洋,欧洲及除印度外的亚洲 ¤非洲板块 - 非洲,东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与澳洲板块 - 印度,澳大利亚及大部分印度洋 ¤纳斯卡板块 - 东太平洋及毗连南美部分地区 ¤太平洋板块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亚南岸) 还有超过廿个小板块,如阿拉伯,菲律宾板块。

地震经常在这些板块交界处发生。地球的表面十分年轻。

在5亿年的短周期中(天文学标准),不断重复着侵蚀与构造的过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坏,这样一来,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迹(比如星体撞击产生的火山口)。这样一来,地球上早期历史都被清除了。

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亿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头只有40亿年,连超过30亿年的石头都屈指可数。最早的生物化石则小于39亿年。

没有任何确定的记录表明生命真正开始的时刻。71%的地球表面为水所覆盖。

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一颗能在表面存在有液态水(虽然在土卫六的表面存在有液态乙烷与甲烷,木卫二的地下有液态水)。我们知道,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

海洋的热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气温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液态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蚀及大洲气候的多样化,目前这是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过程(很早以前,火星上也许也有这种情况)。

地球的大气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地球初步形成时,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几乎都被组合成了碳酸盐岩石,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给活着的植物消耗了。

现在板块构造与生物活动维持着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稳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对维持地表气温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

温室效应使平均表面气温提高了35摄氏度(从冻人的-21℃升到了适人的14℃);没有它海洋将会结冰,而生命将不可能存在。丰富的氧气的存在从化学观点看是很值得注意的。

氧气是很活泼的气体,一般环境下易和其他物质快速结合。地球大气中的。

6.地球资料简介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是正圆,而是有着500万公里的起伏变化,日地距离最远时为15210万千米,在天文学上这个时候的地球处于远日点;最近时为 14710万千米,这时地球处于近日点。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扩展资料:

地球的诞生与演化

1、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后来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浮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2、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地球自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形成了原始海洋。

3、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地球

幼儿地球的介绍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