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熊猫的知识】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2012年11月,最古老的大熊猫化石在西班牙出土,表明大熊猫的祖先或源自欧洲.。
2.动物 熊猫的资料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分布范围 只限于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
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南坪、松潘、茂汶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县、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庆、康定、泸定等。
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潘文石,1988;马国瑶,1988;胡锦矗,1985)。
生境与习性 大熊猫栖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
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生活习性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
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胡锦矗等,1985)。
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性成熟期是6.5-7.5岁,多于4月发情。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
幼仔随母体一岁半后才离开母体。野外雌雄性比约为1:1(梁齐慧,1993;魏辅文,1994)。
至危因素1、森林采伐。大熊猫栖息地每年的采伐面积达到至少1万公顷。
其栖息地每年以大约2.5 km2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 et al,1991)。近30多年来,陕、甘、川三省大熊猫分布区内人口倍增,已达43万余人,大型森工企业自1950-1985年共达27个(不含县属伐木场),采伐的森林核实面积为42万多公顷,年均伐木面积为2万多公顷,致使栖息地由70年代初31,450km2,经过15年后,已锐减至13,921.52km2,减少面积达17528.48km2,占原栖息地的56%,并造成6个伐区内熊猫消失,10个伐区内仅残存极少数熊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胡锦矗,1993); 2、捕捉过多。
如在解放前汶川县草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时收购捕捉活体达20多只(猎杀者在外),致使那里的大熊猫种群,迄今已逾50余年,数量仍然很少,尚未恢复。又如宝兴县从1963年迄今,仅在一个县内,捕捉的大熊猫就达113只以上。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从野外捕捉的熊猫已超过240只到国内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宝兴110余只,平武60余只,致使这两个县种群结构被破坏,数量大幅度下降(胡锦矗,1993)。根据大熊猫生命表分析,它们一个世代约需12年,种群增长很慢,如大量捕捉,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几十年才能恢复; 3、近些年来,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尚时有发生; 4、大熊猫种群分布在25个以上岛状隔离的生境中。
这些隔离的生境区大小为205km2(30-2384km范围),其中大多数(67%)的面积少于350km2(Kleiman et al.,1991)。这种种群的孤立和分割则是长期威胁其种群的重要因素,小群体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最终"岛状"成员将消失。据潘文石等(1988)对秦岭熊猫种群的遗传分析,那里有200余只大熊猫,可构成一个约90只的繁殖群体,其世代杂合率递减率为0.54%,经过12代后即140年后,每个成员都将有1/8的基因相同,相当于表(堂)兄妹的亲缘关系; 5、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熊猫被迫退缩于山顶,竹种十分单纯,一遇竹子开花,将无回旋余地,仅1975年岷山地区箭竹开花,死亡达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崃山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抢救无效死亡33只,共计141只(胡锦矗,1993);6、在大熊猫栖息地存在未经政府允许的矿产开发、污染以及矿工的伐树和捕猎也是威胁之一(Kleiman et al.,1991)。
自然历史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
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它究竟是属于熊科,或象小熊猫一样接近浣熊科,还是自成一种?最近的DNA分析表明,大熊猫属于熊科,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
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食物特性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
3.珍惜动物熊猫资料30字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食肉目、熊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中国野生成年大熊猫现有1596只。
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00~1800mm,尾长100~120mm。体重80~120kg,最重可达180kg,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的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mm,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呢!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熊猫们互相帮助,十分团结,如果有伙伴掉队,它们会停下来,寻找伙伴、或等它回来再走。
4.谁能告诉我关于熊猫的知识
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并成为化石。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是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
大熊猫也叫‘猫熊’,是哺乳动物,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毛密而有光泽,耐寒。喜欢吃竹叶、竹笋。
大熊猫居住地带的竹子,曾大面积开花、枯死,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全世界都极其关注珍稀动物大熊猫的抢救和转移工作。
5.关于大熊猫动物、、的资料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
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
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
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
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6.熊猫有什么知识
熊猫(英文名:panda) 域:真核域(Eukaryota)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哺乳纲(Mammalia) 目:食肉目(Carnivora) 科:熊科(Ursidae) 属:大熊猫属(Ailuropoda) 种:大熊猫(A. melanoleuca)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
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
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
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
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
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
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
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
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
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
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分布于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
中国特有种,野生数量不足1000 只,人工饲养下约100只。 大熊猫(又名大猫熊)栖居于海泼20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
独 居,昼夜均有活动和休息,无定居。视、听觉较差,嗅觉尚好,体态笨 拙,善攀爬,会游泳。
以竹叶、竹笋、竹杆等为食,偶食小动物、鸟卵。繁殖期春季,孕期80-160天,每产1-2仔,5-7岁性成熟,寿命25- 30年。
北京动物园1955年开始饲养展出,1963年繁殖成功,1978年人工 授予精繁殖成功,1993年全人工哺育成功,1999年人工辅助母兽哺育双 仔成功。 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7.关于熊猫的常识性作文400字到500字
熊猫是一种活泼可爱的珍贵动物。
它有黑白相间的皮毛,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对大大的黑色眼圈和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头顶上有着两只黑茸茸的耳朵,四肢黑乎乎的,尾巴大而短小,身体圆圆的、胖乎乎的,样子十分憨态可掬。
大熊猫生活在森林茂盛、箭竹丰富的高山峡谷之中。它天生是个近视眼,什么都看不清,就只能靠它灵敏的听觉和嗅觉来寻找食物。
在冰雪覆盖的冬天,大熊猫却不冬眠。由于找不到食物,它就会爬上树,摘野果子,或游到小河里抓鱼吃。
在竹林里,它们拽断竹子,挑选最嫩的竹干的竹叶,坐在地上一大口一大口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它们还会用锋利宽厚的爪子刨竹笋吃呢。
8.动物什么描述熊猫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大熊猫基地。
快要见到令我心驰神往的大熊猫了,我恨不得长出一对翅膀立即飞到它的身边。我最喜欢大熊猫了,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物种,最珍贵的动物,也是我国的国宝,它象征着吉祥,和平,友爱,和谐。
大熊猫憨态可鞠,性格温和。 胖乎乎的身子穿着黑白两色的经典毛皮大衣——四肢和肩膀是黑色的,尾巴和身体是白色的,显得尊贵而慵懒;圆圆的大脑袋上张着一双乌溜溜的黑眼睛,最逗人的是黑眼睛外面长着一圈黑眼圈,就象戴着一副大墨镜,好一个爱时髦的家伙;头顶上还有两只毛茸茸的耳朵像两个黑色的小绒球。
听熊猫基地的阿姨说,大熊猫每天睡觉时间占53%,吃饭时间占45%,玩耍时间占2%。是既能吃又能睡的动物,难怪长得这么胖。
有”竹林居士”之称的大熊猫最喜欢吃新鲜的竹叶和竹笋,冬天也不冬眠,还要倒处找竹子吃呢!你看它抓起一大把竹子吃得多香啊!大熊猫还喜欢喝水,喝足了水的熊猫就象喝醉了的醉汉一样倒头就睡,所以有”熊猫醉水”之说。 吃饱了,喝足了再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后,爬爬树,做做操,再吃再睡,大熊猫的一天看起来悠闲又舒适。
其实野生大熊猫的生存是非常不容易的。刚生下来的大熊猫不足一百克,粉红色,没有毛,脚也不能站立,眼不能见光。
熊猫妈妈在生下它的一个月里要抱着它,不停地亲它,舔它,用自己的体温暖着它 …… 要把这样小的熊猫养大多不容易呀!想想我们的妈妈可也真不容易,妈妈谢谢你! 现在全球大熊猫的总数也不过一千多只,在它的(也是我的)故乡四川建立了大熊猫养殖基地和卧龙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快离开熊猫基地了,我心里恋恋不舍,可爱的大熊猫放假我还来看你!让我们一起来关心爱护大熊猫吧。
9.熊猫很可爱,谁能告诉我关于熊猫的知识
熊猫(英文名:panda)
域:真核域(Eukaryota)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哺乳纲(Mammalia)
目:食肉目(Carnivora)
科:熊科(Ursidae)
属:大熊猫属(Ailuropoda)
种:大熊猫(A. melanoleuca)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10.动物 熊猫的资料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分布范围只限于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
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南坪、松潘、茂汶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县、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庆、康定、泸定等。
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潘文石,1988;马国瑶,1988;胡锦矗,1985)。
生境与习性 大熊猫栖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
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生活习性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
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胡锦矗等,1985)。
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性成熟期是6.5-7.5岁,多于4月发情。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
幼仔随母体一岁半后才离开母体。野外雌雄性比约为1:1(梁齐慧,1993;魏辅文,1994)。
至危因素1、森林采伐。大熊猫栖息地每年的采伐面积达到至少1万公顷。
其栖息地每年以大约2.5 km2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 et al,1991)。近30多年来,陕、甘、川三省大熊猫分布区内人口倍增,已达43万余人,大型森工企业自1950-1985年共达27个(不含县属伐木场),采伐的森林核实面积为42万多公顷,年均伐木面积为2万多公顷,致使栖息地由70年代初31,450km2,经过15年后,已锐减至13,921.52km2,减少面积达17528.48km2,占原栖息地的56%,并造成6个伐区内熊猫消失,10个伐区内仅残存极少数熊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胡锦矗,1993); 2、捕捉过多。
如在解放前汶川县草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时收购捕捉活体达20多只(猎杀者在外),致使那里的大熊猫种群,迄今已逾50余年,数量仍然很少,尚未恢复。又如宝兴县从1963年迄今,仅在一个县内,捕捉的大熊猫就达113只以上。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从野外捕捉的熊猫已超过240只到国内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宝兴110余只,平武60余只,致使这两个县种群结构被破坏,数量大幅度下降(胡锦矗,1993)。根据大熊猫生命表分析,它们一个世代约需12年,种群增长很慢,如大量捕捉,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几十年才能恢复; 3、近些年来,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尚时有发生; 4、大熊猫种群分布在25个以上岛状隔离的生境中。
这些隔离的生境区大小为205km2(30-2384km范围),其中大多数(67%)的面积少于350km2(Kleiman et al.,1991)。这种种群的孤立和分割则是长期威胁其种群的重要因素,小群体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最终"岛状"成员将消失。据潘文石等(1988)对秦岭熊猫种群的遗传分析,那里有200余只大熊猫,可构成一个约90只的繁殖群体,其世代杂合率递减率为0.54%,经过12代后即140年后,每个成员都将有1/8的基因相同,相当于表(堂)兄妹的亲缘关系; 5、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熊猫被迫退缩于山顶,竹种十分单纯,一遇竹子开花,将无回旋余地,仅1975年岷山地区箭竹开花,死亡达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崃山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抢救无效死亡33只,共计141只(胡锦矗,1993);6、在大熊猫栖息地存在未经政府允许的矿产开发、污染以及矿工的伐树和捕猎也是威胁之一(Kleiman et al.,1991)。
自然历史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
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它究竟是属于熊科,或象小熊猫一样接近浣熊科,还是自成一种?最近的DNA分析表明,大熊猫属于熊科,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
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食物特性大熊猫的食谱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