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然地理知识的概括
地 球 和 地 图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在宇宙中一、宇宙的天体 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 ⒈天体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 ⒉天体系统 地 球 地 月 系 太 阳 系 月 球 银河系 八大行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⒊恒星、星云 高速运动 炽热气体a.恒星 自身发光 体 积 大 密 度 小 b.星云——云雾状的天体 体积更大、密度更小 ⒋太阳外部结构 光球—— 黑 子 色球—— 耀 斑 太阳活动 11年 日冕——“太阳风” 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a.光热——生命 b.自然现象 c.短波 d.指南针 e.极光 ⒍太阳系 a.中心——太阳(99.86) 近日行星(类地行星) 共向—自西向东 b.九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巨 行 星 共 面 远 日 行 星 近 圆 c.小行星:火、木之间 d.卫星:土卫(最多) 彗核——冰 e.彗星 彗发——气体 彗尾 f.流星体——陨星 陨石 陨铁 g.行星际物质 ⒎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 a.远近适中→温度适中→液态水(0~100℃) b.质量体积大小适中→大气→O2→生命第二章 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一、地球仪 ⒈赤道——周长:2πr≈4万㎞ ⒉地轴 ⒊两极 ⒋赤道半径——6378㎞ 平均半径6371㎞ ⒌极 半 径——6356㎞ ⒍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球体 ⒎表面积——5.1亿㎞2 南 北 方 向 ⒏经线 等 长 不能自成圆圈 0°本初子午线 180°W 0° 180°E 经度 西经 东经 大 小 小 大 东西半球:20°W→160°E 东 西 方 向 ⒐纬线 不 等 长 能自成圆圈 纬度: 90°N 60° (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 30° 0° 30° 60° 90°S ⒑经纬网——定位、定向 例:A(50°N,116°E),B(70°S,160°W) 自 转二、地球转动 公 转 物质运动一地球的自转 中心——地轴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⒈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⒉地理意义 ⑴昼夜交替 晨昏线 不发光 不透明 调节地球“体温” 自 转 ⑵时差 a.时间 刻 段 1°——4′ b.地方时 15°——1小时 360°——24小时 c.时区 24个东 一 区中零时区西 一 区 22. 5W 7. 5W 7. 5E 22. 5E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小时 东早西晚,“东+西-” 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一天)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一天 日界线180°经线 “之”字形 “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乌鲁木齐时”——东6区 ⒊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气流;水流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二地球的公转 中心——太阳 ⒈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365(366)5时48分46秒近日点 远日点 1月初 7月初 ⒉怎么公转? a.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交角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成23.5°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b.地轴的指向不变 3.21 春分直射点——→赤 道 6.22 夏至——→北回归线 9.23 秋分——→赤 道 12.22冬至——→南回归线 ⒊地理意义 a.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21春分9.23秋分 由 赤道 向 两 极 递 减 6.22夏至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由直射点纬度向两侧递减 12.23冬至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b.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3.21,9.23昼夜平分 6.22 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66.5°N以北,极昼 南半球 昼 12.22 北半球 昼 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66.5°S以南,极昼 c.四季的变化 天文四季: 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热 秋季:太阳高度渐小,昼渐短——凉 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冷 春季:太阳高度渐大,昼渐长——温 民间四季: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积温四季: 春:3、4、5月 夏:6、7、8、月 秋:9、10、11月 冬:12、1、2月 d.五带的划分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第三章 地图一、地图三要素 N W E⒈方向 S 经纬线、经纬度 在两极上空看:N——逆;S——顺 指向标 ⒉比例尺(缩尺)= 图 距 实地距离 =1x a.线段式 1∶10000000 一比一千万 b.数字式 1千万分之一 1 10000000 c.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是第100㎞ 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⒊图例(符号),注记(文字,数字)二、地图上的高度 ⒈绝对高度——(海拔) ⒉相对高度——(H-h) ⒊等高线 a.等高线密集——陡 b.等高线稀疏——缓c.陡崖:d.山峰: e.鞍部: f.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山谷 g.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凸出——山脊 ⒋地形剖面图 ⒌分层设色地图 蓝——水(乳白色——大陆架>-200米) 绿——平原 浅绿浅黄——丘陵 黄——高原 褐——山地、高原第四章 地壳和地壳运动一、地球内部圈层 ⒈地壳 化学元素(氧12、硅14)—→矿物—→岩石 山地高原50~70㎞ 海 沟 6㎞ 平均厚度17㎞ 陆 地 33㎞ ⒉地幔——2900㎞,铁、镁、软流层——岩浆源地⒊地核——2900~6371㎞,铁、镍二、陆地地形 ⒈山地 ⒉丘陵 ⒊高原 ⒋平原 ⒌盆地三、海底地形⒈大陆架 ⒉大陆坡 ⒊大洋底四、地形变化与地质作用 力的来源 表 现 结 果⒈内力作用放射性元素蜕变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地震)、变质作用 崎岖不平⒉外力作用太阳能、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平坦五、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 ⒈水平运动☆——高大褶皱山系 ⒉升降运动——高低起伏 a.褶皱 b.地堑——谷地、裂谷 c.地垒——山六、火山 。
2.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
3. 自然地理知识的概括
地 球 和 地 图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在宇宙中一、宇宙的天体 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 ⒈天体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 ⒉天体系统 地 球 地 月 系 太 阳 系 月 球 银河系 八大行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⒊恒星、星云 高速运动 炽热气体a.恒星 自身发光 体 积 大 密 度 小 b.星云——云雾状的天体 体积更大、密度更小 ⒋太阳外部结构 光球—— 黑 子 色球—— 耀 斑 太阳活动 11年 日冕——“太阳风” 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a.光热——生命 b.自然现象 c.短波 d.指南针 e.极光 ⒍太阳系 a.中心——太阳(99.86) 近日行星(类地行星) 共向—自西向东 b.九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巨 行 星 共 面 远 日 行 星 近 圆 c.小行星:火、木之间 d.卫星:土卫(最多) 彗核——冰 e.彗星 彗发——气体 彗尾 f.流星体——陨星 陨石 陨铁 g.行星际物质 ⒎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 a.远近适中→温度适中→液态水(0~100℃) b.质量体积大小适中→大气→O2→生命第二章 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一、地球仪 ⒈赤道——周长:2πr≈4万㎞ ⒉地轴 ⒊两极 ⒋赤道半径——6378㎞ 平均半径6371㎞ ⒌极 半 径——6356㎞ ⒍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球体 ⒎表面积——5.1亿㎞2 南 北 方 向 ⒏经线 等 长 不能自成圆圈 0°本初子午线 180°W 0° 180°E 经度 西经 东经 大 小 小 大 东西半球:20°W→160°E 东 西 方 向 ⒐纬线 不 等 长 能自成圆圈 纬度: 90°N 60° (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 30° 0° 30° 60° 90°S ⒑经纬网——定位、定向 例:A(50°N,116°E),B(70°S,160°W) 自 转二、地球转动 公 转 物质运动一地球的自转 中心——地轴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⒈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⒉地理意义 ⑴昼夜交替 晨昏线 不发光 不透明 调节地球“体温” 自 转 ⑵时差 a.时间 刻 段 1°——4′ b.地方时 15°——1小时 360°——24小时 c.时区 24个东 一 区中零时区西 一 区 22. 5W 7. 5W 7. 5E 22. 5E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小时 东早西晚,“东+西-” 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一天)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一天 日界线180°经线 “之”字形 “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乌鲁木齐时”——东6区 ⒊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气流;水流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二地球的公转 中心——太阳 ⒈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365(366)5时48分46秒近日点 远日点 1月初 7月初 ⒉怎么公转? a.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交角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成23.5°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b.地轴的指向不变 3.21 春分直射点——→赤 道 6.22 夏至——→北回归线 9.23 秋分——→赤 道 12.22冬至——→南回归线 ⒊地理意义 a.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21春分9.23秋分 由 赤道 向 两 极 递 减 6.22夏至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由直射点纬度向两侧递减 12.23冬至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b.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3.21,9.23昼夜平分 6.22 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66.5°N以北,极昼 南半球 昼 12.22 北半球 昼 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66.5°S以南,极昼 c.四季的变化 天文四季: 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热 秋季:太阳高度渐小,昼渐短——凉 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冷 春季:太阳高度渐大,昼渐长——温 民间四季: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积温四季: 春:3、4、5月 夏:6、7、8、月 秋:9、10、11月 冬:12、1、2月 d.五带的划分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第三章 地图一、地图三要素 N W E⒈方向 S 经纬线、经纬度 在两极上空看:N——逆;S——顺 指向标 ⒉比例尺(缩尺)= 图 距 实地距离 =1x a.线段式 1∶10000000 一比一千万 b.数字式 1千万分之一 1 10000000 c.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是第100㎞ 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⒊图例(符号),注记(文字,数字)二、地图上的高度 ⒈绝对高度——(海拔) ⒉相对高度——(H-h) ⒊等高线 a.等高线密集——陡 b.等高线稀疏——缓c.陡崖:d.山峰: e.鞍部: f.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山谷 g.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凸出——山脊 ⒋地形剖面图 ⒌分层设色地图 蓝——水(乳白色——大陆架>-200米) 绿——平原 浅绿浅黄——丘陵 黄——高原 褐——山地、高原第四章 地壳和地壳运动一、地球内部圈层 ⒈地壳 化学元素(氧12、硅14)—→矿物—→岩石 山地高原50~70㎞ 海 沟 6㎞ 平均厚度17㎞ 陆 地 33㎞ ⒉地幔——2900㎞,铁、镁、软流层——岩浆源地⒊地核——2900~6371㎞,铁、镍二、陆地地形 ⒈山地 ⒉丘陵 ⒊高原 ⒋平原 ⒌盆地三、海底地形⒈大陆架 ⒉大陆坡 ⒊大洋底四、地形变化与地质作用 力的来源 表 现 结 果⒈内力作用放射性元素蜕变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地震)、变质作用 崎岖不平⒉外力作用太阳能、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平坦五、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 ⒈水平运动☆——高大褶皱山系 ⒉升降运动——高低起伏 a.褶皱 b.地堑——谷地、裂谷 c.地垒——山六、火山 ⒈构造 死 火 。
4.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
一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在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180°—两经度和。(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即:度数大的在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东加西减
月亮: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C位置。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下同,)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D位置。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其视形状见图1中E位置。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F位置。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G位置。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8.再过几天,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H位置。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 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即A点,月相变为朔。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月球由A点经B点→C点→D点→E点→F点→G点→H点,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5. 高三自然地理知识集锦
高考的话,自然地理主要看几个方面:1.地图,包括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熟记经纬线所在的,对于各大洲的经纬要有所了解,气候和寒暖流,这个可以结合着看的.2.像比如宇宙这种,可以大概了解就行,不会考的太多,一般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3.而接下来就是岩石圈,地貌,水域,地震带,这个也可以结合地图去看.比如尼罗河,它的流域面积,含沙量等这些都是可以根据地图.这是一种方法.另一种方法,就是结合降雨类型、水文特征、盐度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这些是可以展开的看,关键还是在于结合地图,记得一定要展开,这样子就比较容易记忆,比如说,洋流,你看洋流的时候可以看看洋流图,然后就可以知道洋流所带给流经区域的气候,结合地形,既然就知道这一地区在这一洋流的影响下是什么气候,太多了,讲起来很麻烦,你看看就知道了.而人文地理知道,其实也没有必要分开来看,就结合自然地理一起看,其实很快的,2~3个星期就能够看好的.比如南方的屋顶是呈三角型的,这是由于南方的气候所影响的.等等,一般结合其自然想象就基本能把人文地理解决了.重头戏还是在于自然地理.最后祝你考试顺利!,希望对你有用。
6. 有趣的地理知识
世界地理之最1、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最低的大洲欧洲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4、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5、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6、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东亚 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7、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8、世界(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东南亚9、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10、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1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人口最多的国家(1中国 2印度 3美国)12、世界石油储量(出产、输出)最多地区中东地区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多的大洲非洲(28‰),最少的大洲欧洲(3‰).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大部;北美洲东部.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区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16、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17、世界最高大而绵长的两条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8、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日本,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泰国.19、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20、世界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南极洲21、世界上,国家和地区的数目最多的大洲非洲22、(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23、日本之最:A 最大的岛本州岛 B 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C 最大的贸易对象美国24、东亚之最:A 最大的半岛朝鲜半岛 B 最大的群岛日本群岛 C 唯一内陆国蒙古25、东南亚之最:A 最大的平原湄公河平原 B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C 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D 唯一内陆国老挝26、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27、世界环境日:每年6月5日,呼吁世界各国保护并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世界林业节:每年3月21日 世界水日:每年3月22日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22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每年6月17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每年9月16日 世界动物日:每年10月4日28、重要地理数据:A、赤道半径6378kmB、赤道周长40000km 1度纬线或经线长=111kmC、地球极半径6357kmD、地球平均半径6371kmE、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F、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G、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中,海洋水占96%H、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7/10万I、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29、重要地理公式:G、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K、人口密度(人/km2)= 该地区人口数量(人)/ 该地区土地面积(km2)L、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即(-0.6℃/100m)30、易混淆的概念:M、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N、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地点连接起来,就是等温线O、等压线:在地图上,把同一时间气压值相同的点用曲线连起来,就是等压线P、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Q、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地点用线连接起来,就是等降水量线31、重要地理界线(世界)1:R、热带和(北)温带(北)回归线, 热带和(南)温带(南)回归线S、(北)寒带和(北)温带(北)极圈,(南)寒带和(南)温带(南)极圈T、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U、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V、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Z、南极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得雷克海峡32、重要地理界线(中国)2:a、地形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b、地形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d、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e、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界限:秦岭——淮河33、A、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B、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结合和利用的程度.C、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R)为主要指标.外流河:P-E-R=△S 内流河:P-E=△SD、Chinese、English、Russian、French、Spanish、Arabian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34、世界最大的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内陆湖 里海,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35、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36、世界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世界人口最多的内陆国埃塞俄比亚37、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6600km,(亚马逊河6400km;长江6300km;密西西比河6200km)38、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逊河39、世界拥有牛数量最多的。
7. 高中地理知识概括
专题复习二 地球和地球运动一、高考展望1、通过地球光照图及其变式,考查学生计算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等能力.2、由单纯考查地球知识转向考查这些知识的应用,由单一视角切入向多视角综合考查转变.二、知识总结(一)地球知识1./x09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2./x09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低纬、中纬和高纬.南北半球划分.(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二)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②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三)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四)时区与日界线问题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度.各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称区时,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界线与180º经线并不完全重合.①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某时区的区时实际上就是该地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如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知道了这个关系就可以进行地方时与区时之间的换算.②日期变更线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类(图2):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五)日照图上地方时的确定基本规律是: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6 时 ,昏线与赤道上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是18 时;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12 时,和正午相对的另一条经线地方时是24时或 0 时;③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º,地方时增加4分钟;④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六)昼夜长短的计算在日照图上,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孤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弧长15º为 1 小 时.求昼长一般从晨线与经线的交点起到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止之间的弧度就是昼长 , 即昼弧÷15º = 昼长时数 ,24 小时 -昼长时数 = 夜长. (七)太阳高度角的确定①正午太阳高度在直射点为90º,由直射点向南、北逐渐降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②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º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差.三、重难点知识解析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性是贵在它是惟一一颗适于生物生存的行星.究其原因,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因素和地球自身条件去分析.从恒星际空间看,太阳周围的恒星际空间比较有利于太阳的稳定,太阳的稳定又有利于地球生命的出现.从行星际空间看,大小行星的共面性、同向性公转特征,使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在地球自身的条件中,除从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体积、质量、内部物质运动等方面分析外,还要考虑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
8.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本记忆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1.1 人类认识的宇宙1 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2 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人类目前探索并准备移民的是火星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3 总星系:我们观测到的宇宙,不是全部的宇宙,其中心是观测者。
4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普通的行星,特点与其它行星比较并不特殊 地球是特殊的行星,因为目前的宇宙中只发现其有生命5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1) 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 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3) 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4) 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5) 形成并存在液态水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 太阳辐射是电磁波2 太阳能源来源是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3 太阳辐射能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4 人类利用的太阳辐射能有:太阳能发电、热水器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5 太阳大气层分为三层:光球、色球、日冕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黑子(原因是温度低于周围1500度)——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色球——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2)耀斑爆发时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3)对地球磁场影响,产生“磁暴”现象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 开发宇宙(1) 空间资源:卫星通讯、太空实验等(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2) 太阳能资源(太空利用)(3) 矿产资源(月岩中有 )2 保护宇宙环境:对太空垃圾的措施(推到其他轨道、带回地球)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 地球的自转 (1)方向是: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南天极俯视顺时针)(画南、北极地俯视图,赤道侧视图、其他角度的) 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极星在地面上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2)周期:恒星日——360度——真正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360度59分——人类实用周期——24小时(4) 速度:南北极点无速度(速度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度纬线是赤道的一半)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15度/小时,1度/4分钟)2 地球的公转(1)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2) 近日点——1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慢(3)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4)周期:公转360度——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同时同向运动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是23度26分)地球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4 太阳直射点:唯一在地球上太阳光与成90度平角的光线在地面上的交点5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最北——北回归线——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最南——南回归线——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在赤道上——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公转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1.5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1 昼夜的形成:地球不发光、不透明2 太阳照亮的一半地球——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地球——夜半球3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太阳高度是0度 从立体几何学来说——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方时1 较东的地方时刻较早(画经度示意图:东经度、西经度、东西经度0度经线和180度附近)2 区时划分的国际标准:0时区、东西十二区、东八区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沿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不一定是90度)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5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找到直射点的位置是关键)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两个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全球各地区只有一个,就是在当地的冬至日)。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9. 自然地理有哪些必考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等值线,包括等温线、等降水线、等压线、等高线、等水位线、等水温线、等盐度线、雪线、等潜水线。这些都是高考中必考的,会结合不同区域地理在答题中出现;或者结合自然地理在选择中出现
结合当年热点:2011年高考也许会涉及航天(结合简单物理常识、世界著名航天基地区域问题、中国航天基地选址及原因分析问题;考到磁场(范艾伦辐射带、极光、两级知识点);洋流(全球气候变暖与冰期到来的矛盾分析、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千年寒冬”的影响及北冰洋冰川加速融化对暖流的影响);尔尔尼诺现象(又叫南方涛动,起发生对太平洋东西岸的气候影响及其原因分析);地质构造(随着近年的地震频发,火山活跃,特别是年前的欧洲冰岛火山堆欧洲航空的影响、会考到行星构造地质学、世界火山地震带)
中国地理部分:城市选址问题包括产业、生态、文化综合布局及原因分析问题;主要山脉及其走向对当地气候、植被、农林业发展的影响;长江水文特征、“三峡”相关知识点,主要大河的自然特征;至于国内知识个人希望同学多去关注城乡规划知识点,可能会考到选址问题。
其他的,可以再交流
加油啊 你行的 。
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