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干地理知识的小故事

2023-03-02 综合 86阅读 投稿:犹豫

1.谁知道关于地理知识的小故事

魏格纳(1880—1930年)是德国的一位科学家。1910年的一天,他躺在病床上,两眼望着对面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巴西的突出部份不正是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吗?他立即产生了一个怪念头:如果把非洲和南美洲从地图上剪下来,拼合起来,可以成为一个大致吻合的整体。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把北美洲、欧洲和格陵兰岛大体拼合起来,他认为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从此,魏格纳开始认真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病好之后,魏格纳走遍了大西洋两岸,进行实地考察。1912年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和古生物等方面的相似性,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在二、三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整块的,周围是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等力量的作用下,陆地才开始分离,逐渐形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魏格纳所勾画出的这样一幅大陆漂移的轮廓,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许多人都流露出震惊、激动,同时也夹杂着难以置信。在人们心目中一向是安如磐石的大陆,居然像船一样,可以漂浮活动,这实在是不可思议,有人甚至说,这是“一位大诗人的梦”。大陆漂移学说遭到粗野的指责和嘲讽,但是魏格纳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因为他有一股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直到年近半百的时候,科学考察和研究的激情还总是缠绕在他的心头,并促使他采取行动。1930年,他第三次深入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考察。他和学生们试图重新测量格陵兰的经度,以便从大地测量方面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在严酷的条件下,魏格纳从事气象观测,还利用地震勘探法对格陵兰冰盖的厚度作了细致的探测。当时,冰雪和风暴给考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极端险恶的环境里,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然而魏格纳决不回头。也就是这次考察中,魏格纳不幸于11月去世于冰天雪地中。

然而过了半个世纪以后,由于20世纪60年代对深海大洋的钻探研究,它终于被证实,并获得了广泛的承认。1980年世界科学家在德国隆重纪念魏格纳诞辰100周年,高度评价他的贡献。

2.关于地理的小故事

.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

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

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

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

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

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

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

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

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

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3.有关地理的小故事

武当神话 传说,明朝时候,辽东有个道士,叫张三丰,到河南方城炼真宫出家。

张三丰又穷又脏,早晨不洗脸,晚上不洗脚;一年到头不换衣裳,两年到尾不晒被子,人们叫他邋遢张。别看邋遢张邋遢,他却有一身好武艺,会玩大把戏(杂技),也会玩小把戏(魔术)。

说话、做事,疯疯癫癫的,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叫人琢磨不透。所以有人称张三丰为张三疯,也有人说邋遢张是半仙之体。

那年冬天,炼真宫当家的病了,大小道士都到师傅床前问安,邋遢张也来了。师傅瞧不起他,翻身把脸扭向床里,邋遢张问:“师傅,师傅,病好些吗?” 师傅只装睡着了,邋遢张又大声喊:“师傅,师傅,病好些吗?”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得师傅不耐烦了,用嘴“哼”一声,意思是:快走开! “好哇,师傅想吃‘哼(杏)’(均州土语,“哼”与“杏”同音)我上山给你摘。”

邋遢张一边说一边走出庙门。这时,大雪纷纷下,北风呼呼吹,满山遍野什么也看不清,他在雪地里鬼混了一会,真的摘回两个黄杏子,杏把上还带着两片青丝丝的叶子。

当家的一看见杏子,病好了一半,一吃杏子,病全好了。从这以后,大家才佩服张三丰的道行。

过些天,邋遢张对师傅说:“永乐皇帝正修武当山,我要去给真武祖师帮把力。” 师傅说:“你医好了我的病,我舍不得你走。”

“我给你脱双草鞋,你想我的时候,穿着草鞋就到我面前了。”邋遢张说罢,将草鞋放在神桌上的香炉里。

第二天,道士娃来上香,见香炉里放着一双又脏又臭的烂草鞋,就对师傅说了。当家的跑来一看,臭气难闻,伸手拽出朝院子里一摔,烂草鞋变成一对雪白的鸽子,“扑楞楞”飞上天空,落在云彩上。

当家的后悔极了,失声叫喊:“邋遢张又玩把戏了,这原来是一双‘踏云靴’呀!” 1、麦哲伦环球航行后回国,船员们发现日期少了一天.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的确每天都记了日期.其实是经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变更一天. 2、格陵兰在地理纬度上属于高纬度,它最北端莫里斯·杰塞普角位于83°39′N,而最南端的法韦尔角则位于59°46′N,南北长度约为2600千米,相当于欧洲大陆北端至中欧的距离。最东端的东北角位于11°39′W,而西端亚历山大角则位于73°08′W。

那里气候严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47度,绝对最低温度达到摄氏零下70度,是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根据科学工作者的测量,全岛冰的总容积达260万立方公里,假如这些冰全部融化的话,地球的所有海面就会升高6.5米。

格陵兰岛全靠厚厚的冰层,才使它能高高地突起于海平面上。如果把冰层去掉,格陵兰岛就不会有现在那样高耸的气派,而只能像一只椭圆形的盘子,固定在海面上罢了。

在全球海洋大千千万万岛屿中,面积达2175600平方千米的格陵兰岛绝对排各第一,以面积大小而论,它比排各第二的新几内亚岛、排名第三的加里曼丹岛、排名第四的马达加斯加岛的总和还要多54559平方千米。因此,格陵兰岛当之无愧为“环球诸岛大哥大”。

格陵兰岛无冰地区的面积为341700平方千米,但其中北海岸和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几乎是人迹罕至的严寒荒原。有人居住的区域约为150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区。

该岛南北纵深辽阔,地区间气候存在重大差异,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

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隅尔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它时而如五彩缤纷的焰火喷射天空,时而如手执彩绸的仙女翩翩起舞,给格陵兰的夜空带来一派生气。而在夏季,则终日头顶艳阳,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在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

面积217.56万平方千米。人口5.4万(198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占多数。

首府戈特霍布。全岛2/3在北极圈以北,气候凛冽,仅西南部无永冻层。

全 生活在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岛5/6的土地为冰所覆盖,中部最厚达3,411米,平均厚度接近1,500米,为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巨大大陆冰川。矿产以冰晶石最负盛名。

水产丰富,有鲸、海豹等。公元前3000年因纽特(爱斯基摩)人首先到达这里。

1894年丹麦首建殖民点于岛的东南岸,1921年丹麦宣布独占,1979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内部自治。由于寒冷,格陵兰有一种独有的冰下城市“世纪营”,居民可以靠一种叫做“冰上电车”的有轨小型车辆在冰层的隧道中往来穿梭。

格陵兰岛是一个由高耸的山脉、庞大的蓝绿色冰山、壮丽的峡湾和贫瘠裸露的岩石组成的地区。研究表明,这个岛屿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这些岩石估计至少有37亿年的历史。

从空中看,它像一片辽阔空旷的荒野,那里参差不齐的黑色山峰偶尔穿透白色眩目并无限延伸的冰原。但从地面看去,格陵兰岛是一个差异很大的岛屿:夏天,海岸附近的草甸盛开紫色的虎耳草和黄色的罂粟花,还有灌木状的山地木岑和桦树。

但是,格陵兰岛中部仍然被封闭在巨大冰盖上,在几百公里内既不能找到一块草地,也找不到一朵小花。 格陵兰岛的面积相当于10倍的不列颠岛,约。

4.关于地理知识,传统文化的小故事 有木有

陕西地名的来历• 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

秦:因陕西在战国时期为秦国地而得名。关中:因位居众关之中而得名,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

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

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召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周公管辖。秦:陕西省的简称,因陕西在战国时期为秦国地而得名。

三秦:秦朝灭亡后,项羽把泰国之地分封给三个降将。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都废丘(今兴平市内);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都栋阳(今临撞县北);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今陕北地区),都高奴(今延安市东北)。

故陕西又称“三秦”。关中:因位居众关之中而得名。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曰;“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西安:元代时称奉元路。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 年),朝廷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是“西安”这一名称首次在历史上的出现。

临潼:因县城东有临水、西有潼水而得名。华阴:因在华山的北面,山北为阴,故名。

韩城:是东周春秋时韩国故地。因市西有韩原,周代为韩侯国,有古韩城,故名。

咸阳:据《元和郡县志》解释;山南曰阳,水北也称阳,而咸阳正是地处九骢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兴平:西周时称犬丘,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这里驻扎了兴平军,因以县名。

礼泉:秦为谷口邑,汉为谷口县。据《太平寰宇记》载;在今县东三十里处,汉宣帝时建置了一座宫殿,在宫殿旁边有一股泉水涌出,其味如醴,因此称醴泉宫。

隋时又因宫名县。解放后,因醴字生僻,改名礼泉。

乾县;据《雍大记》解释,乾州因其地位于长安西北隅,西北为乾,故名乾州。即今乾县的来历。

彬县:古为豳地,取名于“公刘居豳”。豳为山名。

唐代因豳、幽二字易混,改豳为邠。解放后,国务院又改邠为彬,遂为彬县。

扶风:汉置美阳县,属右扶风。“扶风”为官名,意为辅助京师,推行风化。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 年)改名扶风县,以汉朝的官名作了县名。凤翔:先秦时为秦都。

周人有祖先原居彬县一带,后迁居于今歧山、凤翔一带。传说很多凤凰飞至岐山顶上栖居,被看作是周要兴盛的预兆。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改名为凤翔县。岐山:汉代属雍、美阳两县地。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改名歧山县。据《说文解字》解释:“歧,周太王所封,字或作岐,因此以名之也。”

宝鸡:秦代困县境有陈仓山,设陈仓县。《旧唐书》载:“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改陈仓为宝鸡,以昔有陈仓山宝鸡鸣之瑞,故名之。”

长安:原为秦代乡名,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 年)定都于此,置长安县,为京兆尹治。现长安县实为古时长安的南郊。

户县:西汉时置鄠县。《史记,夏本纪》注释:“鄠县本夏之扈国也。”

解放后,雩简化为户,称户县。周至:《长安志》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之。”

1949年后,改盩厔县为周至县。蓝田:秦献公六年(公元379 年)置县。

《三秦记》曰:“县出美玉,故名。”丹凤:因境内有丹江和凤冠山,故名。

三原:据《长安志》载:“以其地南有丰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是为三原。”耀县:原名耀州。

《陕西通志》载:州东十五里有鉴山,年丰山中有光耀如鉴,州以是名。”1913 年(民国二年)废州改县,成为耀县。

黄陵:因城北桥山有轩辕黄帝陵墓而得名。延安:北魏时,置沃野县。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另设肤施县及延安郡治。1932 年9 月,中国工农红军撤销肤施县,改为延安县。

宜川:原名义川,因义川河而得名。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 年),因避太宗赵光义名讳,改称宜川。

榆林:明初于榆林庄修筑榆林堡,故名。另一说法,城池靠近榆林河,北有榆林山,多植榆树,故名。

米脂:因境内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如脂”而得名。横山;因横山山脉绵亘县境,宋代又曾于此修筑横山寨而得名。

佳县:原名葭县。《关中胜迹图志》载:“以州临葭芦川也”,“岸多葭芦(古代苇子初生叫葭,没出穗的叫芦,长成后叫苇),故名。

1964 年,因葭字生僻难认,改为佳县。神木:据《关中胜迹图》载:“县西十五里杨家城内有神松三株,枝柯相连,故曰神木。”

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 年)称神木县。府谷:因县内有一条谷而得名。

留坝:因境内紫柏山相传为西汉时张良辟谷(绝食五谷,静居服病,行气修身)之所,张良被封为留侯,故把这里的平坝叫留坝。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 年)设留坝厅。

1913 年改为留坝县。汉中:战国时期,楚国据有汉水中游,设郡,名汉中。

另据《汉中府志》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勉县:原名沔县。

因汉水至此为沔水,故名。1964 年因沔字生僻难认,改为勉县。

5.有谁知道有关地理知识的故事

盘古开天地

关于世界的来历,尽管有科学的解释,但我国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美传说,也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盘古开天”就是其中精采的一段。

相传在天地还没有诞生以前,宇宙黑黝黝的,一团混沌,好象一个大鸡蛋。后来,在这个大鸡蛋里,慢慢地孕育了一个叫盘古的人。

开始,盘古在里面呼呼大睡,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他突然醒来,睁开眼睛一看,发现周围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盘古抓起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黑暗猛砍过去,经他这么用力一砍,就听得山崩地裂似地一声巨响,使得那个大鸡蛋一样的一团混沌突然破裂开来,其中一些轻而清的东西,便冉冉上升变成了青天,另外一些重而浊的东西,则沉降下来变成了大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青天、脚踏大地站在天地之中。自那以后,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随着天地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地变得极厚,而盘古顶天立地,也变得极其高大。

就这样,盘古象一根长柱子一样顶天立地地辛苦工作了一万八千年,使天和地都变得非常牢固,他自己也由于过度劳累而倒下死了。

为了缔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盘古献出了自己的躯体,让它化为万物。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变幻的风云;他的声音,变成了隆隆作响的雷霆;他的右眼变成了红彤彤的太阳,左眼变成皎洁的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连绵的山脉;他的血液和筋脉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纵横的道路;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肌肉变成了泥土;他的牙齿、骨头和骨髓,则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亮的珍珠和精美的玉石;就连身上的汗水,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自此以后,万物在天地的怀抱中繁衍生息。

这个传说故事虽纯属虚构,但它说明了人类改造、征服大自然的伟大气魄,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与自然抗争、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和聪明才智。

6.请写出一个有关地理的小故事,300百字左右,要像一个初中生写的

中国地理人:张衡

东汉地理学家张衡小时候就爱观察天地万物,他发现星空不是没有规律的在运动,而是有规律可循的,长期的观察下他制作了地理仪器浑天仪,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然后通过可绕中心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

后来他根据地壳变动的振动规律发明了地动仪,可测地震发生方向。一开始人们都不相信,直到又一次西南发生地震了,张衡担心那边的灾情,向朝廷上报,可是当时的交通能力有限,来回就得两个月的时间,在朝廷还没收到受灾地方政府的报告时就以谎报灾情妖言惑众,准备要将张衡斩首时,灾情上报到中央了,这才逃过一劫,世人也第一次见识了地动仪的能耐……

7.地理小故事 好的给分

地理故事 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

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

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

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

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

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

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

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

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

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

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

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

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

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

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地球形状的故事之漂浮大地的传说 地球形状的故事之漂浮大地的传说地球形状的故事之漂浮大地的传说地球形状的故事之漂浮大地的传说 在古代,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由于受到山岳、海洋的阻隔,只能生活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凭着他们的直觉,一般把地球误认为是一个基本平坦的大地。

人们都把大地设想为一个漂浮在茫茫水面上的陆地。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这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

意思是说,蓝天就象是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则象一块四方的棋盘,并认为蓝天与大海相连。当然,也有人认为在地的四角八方都有一根擎天柱支撑着蓝天。

这种“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在我国古代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并且流传极广,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认识的影响。例如:北京天坛的建筑是圆的,地坛则是方的,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类似的传说,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也曾广泛流传。 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象一块圆饼,被三条巨大的鲸鱼驮在背上,而这三条鲸鱼则漂游在茫茫无际的海洋里。

古印度与俄罗斯人的想象很相似,只不过他们认为驮大地的是站在鲸鱼背上的白象。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说更具体一些。

由于当时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居住在地中海之滨,北边是阿尔斯山脉,南面是地中海。地中海的南面,则是非洲北部的大沙漠。

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认为大地就象一个巨大的。

关干地理知识的小故事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