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识课件

2022-07-19 综合 86阅读 投稿:黠心明

1.世界地理知识大全

1、九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昼夜更换。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

南,南极洲。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

高加,高加索山脉。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10、七大洲地形(1)亚洲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2)欧洲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3)北美洲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4)南美洲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5)非洲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面积小,分两区,一大陆,二岛屿。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四周环三洋,多年冰雪积;超过二千米,海拔数第一。11、海底地形浅海大陆架,外缘大陆坡;洋盆海沟岭,洋底不可测。

12、地形变化地形变化,内外力加。沧海桑田,内部力大;板块运动,拉伸挤压,断层褶皱,出现高洼;火山地震,板块缘发。

外部力量,不可轻它;风浪水冰,侵蚀变化,天长日久,削高填洼。13、天气和气候天气:短时阴晴雨雪冷热风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14、气温分布规律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陆地海洋不一样,夏陆温高海温低,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15、地球变暖危害大气污染,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沿海被淹。采取措施,刻不容缓。

16、风的形成温高气上升,低压下形成;气自高压来,流动形成风。17、地球气压带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18、地球风带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19、降水形成条件空汽饱,气温降;凝结核,相碰撞;体重加,雨雪降。20、降水分布规律赤道热,降水多: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西边;陆西岸,副高带,信风吹,降水亏;陆东岸,季风故,气候温,降水富。中纬度,居内部;距海远,气候干。

21、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因素,四个方面兼顾;纬度位置第一,赤道两极悬殊;其次要看海陆,远海夏季干酷;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风雨勿;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来水富22、陆地自然带分布与特征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九自然带分布谈,热温类型各有三;亚寒苔原冰原带,另外高山垂直变。

热带雨林赤道边,高温多雨树参天;猩猩猿猴时常现,河马大象不少见。热带草原夹两边,非洲南美最广泛;干湿两季南北反,稀树密草动物欢;狮犀斑马长颈鹿,干季向着水草迁。

热带沙漠回归线,非澳两洲最大片;草木稀少多沙丘,鸵鸟骆驼耐饿旱。温带沙漠居陆间,亚美澳非都可见;夏季高温冬季寒,植被较少能耐干。

温带草原四季显,多位北半球中间;雨水较少草尤短,黄羊野兔最常见。温带森林阔叶繁,熊猫梅花鹿罕现。

北部亚寒针叶林,松树云杉能耐寒;亚美北部欧大半,动物冬夏羽毛换。苔原气候冬长寒,亚欧美洲最北边;植物地衣。

2.生活中的地理小知识500字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的材料、样式、饮食习惯和方式,住房的式样与特点等,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服饰与地理1、人类服饰的材料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森林里,披挂的树叶、兽皮就成为衣服。

后来,人类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纤维与动物皮毛为原料,纺织各种布匹,出现了原始的服装。丝、麻、棉就是人类利用最早的纤维材料。

我们的祖先早就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养蚕织绸了。但由于北方环境恶化、气候变得干燥,蚕丝的生产逐渐向南方移动。

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2、服饰的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其服饰的式样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而宽松的长袍;在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冬季,人们喜欢深色的皮制品服装;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条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饰的变化与季节更替有关。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换,人们的服饰也随着之变化。

特别是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服装。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女性的连衣裙、短裙等,春秋季节的休闲装、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夹克等。

二、饮食与地理1、菜肴方面。中国的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鲁、川、粤、闽、浙、苏、湘、皖等“八大菜肴”。

每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特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方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味偏辣,江浙一带偏甜,北方菜味浓香并喜欢放葱蒜,而广东菜偏鲜偏淡。

饮食和各地方的气候与地形等因素有关,如西南地区较湿,尤其冬季更加阴湿,吃辣是为了驱寒去湿。2、主食方面。

由于地域差异,水热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也不同。我国北方干旱少雨,以种植小麦、甜菜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种植水稻为主。

所以,形成了“北方面食为主,南方米饭为主”的格局。3、茶、酒方面。

我国的茶叶品种繁多,如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菊花茶等,由于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江南一带喝绿茶居多,寒冷地区喝红茶偏多。喝茶受地区的影响特别大,如气候、地理条件、地势差异等。

酒文化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制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起伏与自然灾害的程度。由于地区气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饮酒习惯,酒的品种也不同,如寒冷地区的烈性白酒、少数民族地区的米酒等。

三、住房与地理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根据降雨的特点,北方农村以平房、土房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为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

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里购买商品房时,更需要综合考虑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区的交通、周边的配套设施、环境质量状况、居住区的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隔等因素。

四、出行与地理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用峡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区,人们有时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骆驼成为“沙漠之舟”。

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的时间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飞机,可选择乘坐火车;易发泥石流的地方,适逢雨季,就不能到这样的地区去旅游。

外出要会阅读地图,通过读图迅速了解与熟悉新的环境,从而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3.初二地理会考复习重点和方法

认真把课本看一遍,把书后练习弄懂并记住,这样就抓住了基础和重点。

否则,做再多的练习,效果也不大 (初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e68a84e79fa5e9819331333236376536) (降水和干湿地区-初二地理教案) (气候特征-初二地理教案) (气候特征-初二地理教案) (初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地形概况-初二地理教案) (初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试吧。

参考资料:。

4.地理知识的概述 讲课所用

世界四大洋,七大洲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

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州: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

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

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

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

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处。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捕获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

大西洋的海运特别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货运量约占世界货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

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岭。大部处于热带,水面平均温度20℃一27℃。

其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丰富,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

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和开发的,是连接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货运量约占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运输居于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约为1479万平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面积3.6%;体积1698万立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体积的1.2%;平均深度1300米,仅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

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温度最低的寒带洋,终年积雪,千里冰封,覆盖于洋面的坚实冰层足有3~4米厚。每当这里的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随时随处可见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随波飘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庞然怪物,给人类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而且,北冰洋还有两大奇观。第一大奇观:就是那里一年中几乎一半的时间,连续暗无天日,恰如漫漫长夜难见阳光;而另一半日子,则多为阳光普照,只有白昼而无黑夜。

由于这样,北冰洋上的一昼一夜,仿佛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见北极天空的极光现象,飘忽不定、变幻无穷、五彩缤纷,甚是艳丽。

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观。 回答者: argent_1987 - 大魔法师 八级 12-19 21:25 修改答复: argent_1987,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关闭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

5.求黄河的地理知识 ppt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黄河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2.76平方公里,流经9个省区,呈巨大的“几”字型。

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渠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

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1.5米。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黄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黄河从贵德至民和境内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这一段气候温和湿润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水流清澈见底又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

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因为处在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水源丰沛,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草丰美,因此被称为塞上江南。 流域概况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壶口瀑布南孟津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

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

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水土流失,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

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黄河是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主要支流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

主要湖泊 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黄河流域卫星地图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

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 生物资源 黄河干流总共有鱼类121种(亚种),干流中纯淡水鱼类有98种,占总数的78.4%。

主要经济鱼类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瓦氏雅罗鱼、北方铜鱼(鸽子鱼)、鲤鱼、鲫鱼。黄河上游鱼类种类只有16种,组成也较简单,仅有鲤科、鳅两科的裂腹鱼、雅罗鱼、条鳅等。

中下游鱼类大体相似,均以鲤科为主。中游有71种鱼类,但缺乏自然的鲢、鳙、鳊、鲂等典型平原类群的鱼类,中游上段有与上游共有的裂腹鱼和条鳅等,下游的鱼类种类和数量都较多,有78种,其中有多种过河口鱼类及半咸水鱼类。

对黄河支流的调查资料统计看,据甘肃洮河、陕西渭河、泾河的鱼类统计看,以渭河水域种类较多,有30种,洮河次之有11种,泾河则仅有4种。上中游支流中多数是鲤科、鳅科的小型鱼类,另外有少数尝科及鲶鱼等, 经济鱼类为鲤、鲫、雅罗鱼及鲶鱼等。

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

6.谁知道地理小知识

中国大陆地形的突出特点是西高东低,复杂多样。

各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中国是个山脉很多的国家,全世界超过8000米的高峰共12座,中国境内有7座。

纵横交错的崇山峻岭,按照不同走向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形成了许多山系。 如果从高空俯瞰中国的地形,呈阶梯状,从西向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梯: 第一个阶梯,即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其中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

13米,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山冰川,主要有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山岭上雪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那里的农作物和牲畜都具有耐寒性。青稞是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

牦牛是高原牧民的重要交通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 越过青藏高原北边的昆仑山、祁连山往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连成一条线,二者的中间地带为第二阶梯地带,海拔为1000——2000米。

在第二阶梯地带上,有中国的“四大高原”中的三个: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另一高原是青藏高原)和“五大盆地”中的四个: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另一盆地是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那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马干沙漠。

吐鲁番盆地最低点在海面以下154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越过第二阶梯,向东直达海岸,平均海拔下降到1000——500米,主要是丘陵和平原,是第三阶梯地带。

在这一阶梯地带上,自北向南有中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

华北平原的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比华北平原更低,下游的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有“水乡”之称,是我国著名的“渔米之乡”。

我国丘陵较多,特别在东部地区分布广泛,自北而南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这些平原和丘陵互相联接,地势广阔平坦,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第三阶梯以东,是中国大陆伸向海洋的大陆架,这里岛屿星罗棋布,海水比较浅,大部分不到200米,算作第四阶梯地带。 复杂的地形造就了中国壮丽的风光:五岳争秀山外山。

东岳泰山,被称为“五岳独尊,名山之祖”;西岳华山无愧“华山天下险”之称;南岳衡山四绝为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北岳恒山的悬空寺,民谣称它“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中岳嵩山,为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四大佛教名山,即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

而安徽南部的黄山素有“震旦国中第一奇山”之称,“怪石、云海、奇松、温泉”谓之“黄山四绝”。

7.如何学习地理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

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

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

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好,只能到高中再从头来学。其实我觉得,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

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

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

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

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8.哪位学习超人能告诉我,如何整理高中的地理知识,是刚讲完的必修三

您好!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

而地理环境是诸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这些环境要素,既有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组成因子,又处于与其他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

当然,对于每一处环境的形成,必定有一个主导因素。因此,进行地理复习时,可以根据事物形成和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主导因素,教材的先后程序等等,理出知识结构的纵向中轴系统,然后,对中轴系统上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排列出该部分知识的横向组成的因子,并逐一进行阐述。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将各章节分散的知识,串联成整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那些基础较差的,能掌握这些轴线,也就等于了解轮廓。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抓住这些轴线,就等于抓住了地理知识的纲。

提起纲要,张开横向网目,就扩大了知识面。衡州任培芳老师总结的这种复习方法,名为“纵向递进、横向拓展”模式。

如何运用这一模式呢?1.建立纵向递进中轴线纵向递进的中轴线,根据复习目的,可以建立章节的和整体的,一般可根据不同思路建立多个系列,使其相辅相成。在此试举几例:(1)根据地理教材和认识规律建立的中轴线。

此式根据认识事物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规律,有一股极目天外,窥透地心,深视近处,远处粗放,近处细腻的格局。因此,复习时要注意突出主题,如远地空间的太阳系,近地空间的对流层,地表的地形、江河、海洋表层、地壳等等。

根据事物发生发展过程排列城市作为消耗资源最密集的地段处理。环境问题是大量不恰当地开发利用资源引起的后果,等等。

(2)根据事物形成的主导因素建立中轴线①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②地球外部的能量→③大气热状况→④水体的状态→⑤地壳物质的迁移→⑥生命物质的形成和活动→⑦地表自然环境→⑧人类生产活动→⑨地理环境此式中,水是影响生命物质的主导因素。但水也溶解了地壳物质,为生命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有机成分。

(3)沿各章节知识某一重点或某一观点建立中轴线,如高中地理按运动观点建立起——①地球运动→②大气运动→③水体运动→④地壳运动→⑤生态平衡→⑥铁矿石、石油等矿产流向→⑦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的流向→⑧世界性工业布局趋向→⑨世界人口流向这条中轴线从①→④是探索物质的运动规律,⑤→⑨是了解具体物质迁移方向。同是运动观点,但有不同含义。

其中,②→⑤还可以根据物质循环运动的特点列出: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生物物质循环等小轴线。(4)根据知识的类比性建立中轴线①太阳系构成→②大气组成→③水体类型→④地壳物质组成→⑤生态系统组成→⑥自然资源类型→⑦农业产值构成→⑧工业生产类型→⑨城市类型划分(5)章节单元复习建立的中轴线,如高中地理第二章大气组成→大气分层→大气热量(状况)→大气运动→大气现象(天气与气候)→人类活动与大气状况2.横向拓展方法这里讲的拓展,是指围绕纵向中轴线的某一问题,沿横向展开。

这种展开有不同的方法,归纳起来有:(1)问题式横向拓展,如这样的拓展还可以用程序法,提出更多的问题,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2)分解式横向拓展,如3.包含式横向拓展,如这种复习方法有这样有几个优点:(1)采用了与新课不同的方法,学生不易厌倦,不会使学生感到“老调重弹”。

(2)可以完全打破教材程序,理顺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切合各自特点的整理学科知识系统,既可以训练学生综合和概括能力,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探索。

(3)沿纵向轴线可以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深入分析(1)式纵向轴线,可用能量的转移为线索,连接各项事物,加深对地理事物的认识。

(4)通过横向拓展,可以将初中与高中,人文与自然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还可引入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5)通过这种复习,促使学生形成直角坐标系结构式的地理知识体系。

在加强和深化空间概念训练时,将促使学生形成三维空间的知识结构:地理环境空间结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部门横向知识构成学科纵向知识体系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

由此而带来的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 ,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

地理常识课件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